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基于体验经济背景的体验营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验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它的出现改变了生产经营方式和消费方式。体验营销伴随体验经济而产生,体验营销自始至终都把为顾客营造难忘的、值得回忆的体验作为其工作重点,通过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求来实现其利润的目标。从体验经济、体验营销的含义入手,比较传统营销与体验营销的差别,从而设计出体验营销的实施程序。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进入以消费者为主体的理性消费时代,房地产营销的重心逐渐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消费者为中心"转移.于是,领悟顾客感性行为,增强顾客感官体验,提升产品附加价值,满足顾客精神需求的营销模式体验式营销开始在房地产营销中得到应用.本文从体验营销的涵义入手,分析了体验营销对房地产消费行为的主要作用,并探讨几种实用有效的旁地产体验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3.
基于顾客资源的体验式营销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炜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6):218-220
在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以及消费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同时企业也面临着新经济带来的许多问题,因此,寻求解决之道是本文的基点。为此,本文从体验经济与以往的经济形态的对比入手,分析了体验营销的衍生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顾客资源的体验式营销模型。  相似文献   

4.
进入体验经济时代后,酒店消费者即住店客人已经不再满足于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大众服务,消费需求也从简单的标准化需求转向差异化、多样化的个性化需求,加之金融危机对酒店行业的冲击,这就更加要求酒店开发出能凸显个性化、主题化和高参与性的产品,重视顾客体验.本文从体验经济时代酒店产品的特征谈起,着重论述体验经济时代如何对酒店产品进行设计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在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以及消费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同时企业也面临着新经济带来的许多问题,因此,寻求解决之道是本文的基点.为此,本文从体验经济与以往的经济形态的对比入手,分析了体验营销的衍生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顾客资源的体验式营销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 基于健康素养视角研究移动医疗App用户体验影响因素,有助于提升用户的健康素养水平、增强用户体验质量。[方法/过程] 构建移动医疗App用户体验影响因素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选择Bootstrap方法进行假设检验、中介效应检验与路径分析。[结果/结论] 本文发现:1)视觉吸引力对用户体验存在显著正向影响;2)需求满足对用户体验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3)健康素养构面中的健康信息获取能力通过需求满足的完全中介作用对用户体验产生正向影响;4)健康素养构面中的健康信息评价利用能力对用户体验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体验营销突破了传统上"理性消费者"的假设,认为消费者消费时是理性与感性兼具的,消费者在消费前、消费时、消费后的体验,是研究消费者行为和企业品牌经营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体验”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基本方式,是一种生命的经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体验与德育密切联系,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体验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关注。本文试图在界定道德体验的基础上,论述道德体验在学校中的作用以及道德体验在学校德育中的实施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消费情绪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晏国祥 《软科学》2008,22(3):28-32
消费情绪的研究主题主要包括消费情绪的构成维度、消费情绪的测量、消费情绪与消费决策评价理论、消费情绪体验与消费行为关系模式、消费情绪实证方面的研究。指出混合情绪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消费情绪与消费行为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研究是消费情绪研究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体验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艳  姬李皓 《大众科技》2008,(8):194-195
产品作为经济提供物的基石,它的属性由标准化向人性化发展。以往设计出来的产品往往“理性”有余而“感性”不足。而体验设计则突出了顾客感性价值的重要性,它试图带给顾客更生动的产品,为其创造更完善的体验。通过设计在产品发展中的作用、后现代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变化以及从设计提高产品竞争力的角度,阐述了体验设计的概念以及它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意义,同时介绍了产品体验设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零售商的双渠道信任整合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零售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本研究以对"苏宁"实体店铺具有初始信任的消费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有线上体验感知后,对该零售品牌的整体信任水平的变化。笔者构建了包括线下信任、结构保证、心流体验、感知一致性等要素对线上、线下信任整合的影响机制模型。研究发现,消费者对零售商店铺的线下信任能够正向影响零售商品牌的信任整合水平,且不同水平的线下信任对零售商品牌信任整合的影响机制不同。在低线下信任情景下,消费者在线上感知的结构保证、心流体验直接作用于零售商品牌的信任整合。高线下信任情景下的消费者,通过线上线下的感知一致性影响零售商品牌的整体信任。本研究发现为零售商进一步提升品牌信任提供了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2.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amine the utilization of the marketing adaptability of branded mobile applications (app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umers and their attachment to branded apps. We develop a model grounded in the purchaser-brand relationship theory of remarketing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consumer-brand relationship through mediator brand experience (BE) and moderator digital footprint. A survey was conducted with 421 participants from different regions in India. AMOS 21.0 and SPSS plugin called “Process Analysis System” proposed by Hayes (2013)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hypotheses. The results corroborate the proposed research model. It approves brand association with brand connection for those brands that are easily identifiable. The result also confirms that the comprehensive consumption values are the major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adoption of branded apps. The study enhances the comprehension of the impact of brand connotation on consumer behavior in terms of the usage of various branded apps and the practical and non-useful esteem attached to them.  相似文献   

13.
品牌体验如何影响品牌忠诚——兼论产品卷入的调解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媛  李阳  孟宪忠  谢佩洪 《软科学》2011,25(7):126-130
首先从态度和行为两个层面给出了品牌忠诚的全面定义,构建了以品牌体验为自变量,品牌忠诚为因变量,产品卷入为调节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品牌体验四个维度对品牌忠诚两维度的影响各有不同,但产品卷入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这一结论更进一步诠释了品牌体验如何影响品牌忠诚。  相似文献   

14.
从我国百年老字号的日渐衰落谈企业品牌文化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国的百年老字号由于忽视品牌和品牌文化建设而日渐衰落的问题,结合国外企业的先进经验.以及企业加深品牌内涵的重要意义,给出了我国百年老字号企业品牌建设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宁连举  冯鑫 《科研管理》2013,34(9):151-160
随着虚拟产品社区和品牌社区的发展,如何利用社会化媒体平台给顾客带来积极正向的体验成为各大企业不得不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梳理前人研究,从顾客体验和社会化媒体的视角,选取了虚拟社区体验的26个指标并进行因子分析,归纳出功利体验、享乐体验、社会体验和可用体验四大维度;同样地,对顾客态度的维度进行梳理,共选取29个指标,通过因子分析归结为顾客对产品、对品牌和对企业的态度三大维度。最后以虚拟社区体验维度为自变量,以顾客态度为因变量,建立三个回归模型,阐释了虚拟社区体验对顾客态度的影响机理,丰富了顾客体验理论的研究成果,能为相关学者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同时提出的四元互惠战略发展模式有助于企业管理客户关系、制定品牌战略和公司发展战略,能为相关学者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杨楠 《科研管理》2021,42(5):87-93
伴随着社会化媒体的普及,企业日益注重虚拟品牌社区的建设,借此向顾客展示产品独特价值,以期形成良好的口碑传播效应。通过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搜集社区评论信息作为经验资料,并进行编码分析,提炼出互动体验、社区归属感以及品牌定位等范畴,阐释了顾客参与价值共创与品牌形象塑造的关系。研究表明,产品价值共创包括价值认知以及用户需求等核心要素,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品牌文化,而品牌形象的塑造则依赖于创新产品及建构以用户价值交互为基础的生态圈,顾客参与价值共创有助于品牌形象的塑造,企业应围绕产品创新打造虚拟品牌社区,强化顾客互动体验,并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引导顾客积极参与价值共创。  相似文献   

17.
品牌原产地困惑和购买经历对品牌形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当前市场上品牌名称的繁杂,很多消费者都无法准确区分某些品牌的具体来源地.根据消费者对品牌来源地存有的困惑,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研究了品牌原产地困惑和购买经历对于中国消费者品牌形象感知和品牌偏好的影响作用,利用SPSS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论如下:第一,当境外品牌被误认为是中国本土品牌时,消费者会对该品牌形成较差的品牌形象感知;而当中国本土品牌被误认为是境外品牌时,则发现消费者在品牌形象的感知上与本土认知时的比较并无显著差异;第二,购买经历对本土和境外品牌形象感知及品牌偏好均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Value creation and acquisition are pivotal for continuous participation in online communities and thus have become goals that brand companies strive to develop in online brand communities (OBCs). Prior studies, however, predominately adopted the goods-dominant logic to assess the role of OBC members’ value perceptions in their value experiences. Such an approach overlooks the fact that one's value experiences in OBCs manifest in the co-creation with the brand and with other OBC members, benefiting from technology platforms and one's community motives. We thus draw on the service-dominant logic to formulate a research model with seven research hypotheses. These hypotheses depict relationships among five research constructs, in which (1) OBC continuance intention serves as the ultimate dependent variable, (2) brand engagement and co-creation experience represent OBC members’ value experiences in consumer-to-brand and consumer-to-consumer interactions, respectively, and (3) social media affordances and members’ OBC identification serve as the antecedents of OBC members’ value experiences. We used the Amazon MTurk platform to collect 246 valid samples worldwide that represent general OBC members. We adopted PLS-SEM to assess the measurement model and test the proposed hypotheses.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co-creation experience and brand engagement are pivotal value experiences that can increase OBC continuance intention. In addition, social media affordances and OBC identification are instrumental to both value experiences through their facilitation of technology-mediated and communal interactions for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service exchange among OBC members and the brand. This study sheds light on OBC research by identifying the central role of brand engagement and co-creation experience in OBC continuance. We also discus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and provide future research suggestions.  相似文献   

19.
李小青 《现代情报》2009,29(12):12-16
本文在介绍用户体验概念的基础上,通过用户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分析,提出Web环境下的用户体验设计要注重个体行为体验和社群交互体验两方面,以个性化的信息空间和开放、共享的社群体验设计,不仅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量身定制的用户体验,还要满足用户的社会化需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是超越传统个体行为体验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20.
品牌体验是消费者在与品牌或品牌相关刺激物的互动中所形成的内在主观的个性化反应和经历。国内外学者对品牌体验的概念及维度构建的相关研究尚在逐步完善中,缺少有力的实证研究和有效的测量工具。通过智能手机行业的消费者收集数据,从消费者的角度构建了品牌体验的5个维度,即认知体验、产品体验、传播体验、情感体验和关联体验,并开发出相应的测量量表。本研究通过实证的方法对维度的划分及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和确认,为品牌体验及其相关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