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文摘     
叶圣陶谈“教书”与“读书”叶圣陶在民进招待来京参观学习的外地会员茶话会上就“教书”、“读书”问题发表讲话。他说,我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后来我加了两个字:“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他认为,第二个说法比较明白。不教是因为学生自己能够学习了,不需要教了。世界上的事情学不完。不要说小学毕业就学完了,中学毕业也没学完,大学毕业考上了研究生,也不能算毕业。无论是谁,都要学一辈子。“为了不需要教”,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学生,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  相似文献   

2.
第一,读书应该独立思考。巴金虽然读过古今中外的许多名著,有不少书也曾对他产生过影响,如卢梭、鲁迅、屠格涅夫的作品等等,但他在感动之余,仍有自己的思考和追求。他曾告诫读者:“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越过种种障碍,顺着自己的思路前进,很自然地得到了应有的结论。”第二,对于必读的书还得读,该背的就背一些。巴金小时候对《古文观止》等几种书都能背诵或熟记,其中有些文章虽然“背得出却讲不清楚”,似懂非懂,但是“,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能慢慢地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巴金认为小时候熟背一些文…  相似文献   

3.
因为长久没有小孩子,曾有人说,这是我做人不好的报应,要绝种的。房东太太讨厌我的时候,就不准她的孩子们到我这里玩,叫作“给他冷清冷清,冷清得他要死!”但是,现在却有了一个孩子,虽然能不能养大也很难说,然而目下总算已经颇能说些话,发表他自己的意见了。不过不会说还好,一会说,就使我觉得他仿佛也是我的敌人。他有时对于我很不满,有一回当面对我说:“我做起爸爸来,还要好……”甚而至于颇近于“反动”曾经给我一个严厉的批评道:“这种爸爸,什么爸爸!?”我不相信他的话。做儿子时,以将来的好父亲自命,待到自己有了儿子的时候,先前的宣言早…  相似文献   

4.
同学们写作文都要在“写什么”的问题上踌蹰一番,这时候考虑的主要是写什么才有意义。有没有意义是选择题材的首要标准。“意义”是什么意思?意义是就作用而言;生活中的人物、事物、事件等,能不能拿来做题材写文章,就看写出来对读者有没有好的作用,有好的作用就叫做有意义,否则就叫做没有意义,甚至有负面影响。写文章一定要有意义,一定要避免没有意义或产生不良影响,这是写作的基本原则。意义,进一步说就是要使读者读了这文章能有所提高,有所收获。这个读者也包括作者自己,比如写日记一般就只给自己看,记的内容也应该是自己写文章为什么一定…  相似文献   

5.
我教一年级     
江苏徐州市鼓楼区教研室的特级教师于永正,是全国闻名的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本刊曾在去年第12期的“教育名人录”专栏中介绍过他,并多次发表、转载过他的作品,受到读者的欢迎和好评。自本期起,本刊在“耕耘录”栏目中开辟“于永正教育艺术随笔”小栏目,陆续刊登于老师撰写的反映自己几十年教育教学经验及体会的文章,希望能对读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熊召政的《张居正》问世以后,学界曾有过历史小说创作的真实性问题论争,这场论争虽然一度异常尖锐激烈,但很快就沉寂下来。因为历史小说虽冠以“历史”,实在会与历史保持距离,不然就称不上小说了。就连历史小说的典范之作《三国演义》也有“七实三虚”的评价,一虚就难免失历史之真。熊召政自己也说,他最初的创作希望贴近历史,却因读者反映不佳而改弦更张,  相似文献   

7.
鲁迅育子     
鲁人 《师道》2014,(12):16-17
鲁迅做父亲很偶然。虽然,他在“五四”运动后,发表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至今读起来仍能令我们受益。并使人觉得他似乎很得育子的体悟。其实,先生的儿子周海婴的降生却在十年后,写此文时,他大约都不曾想过今生会有自己的孩子。与许广平定居上海后,俩人就曾商定不要孩子。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虽无子女,素不介怀。后顾无忧,反以为快。”连周海婴都承认自己是因“母亲和父亲避孕失败”后“意外降临人世的”。先生不想要孩子主要考虑的是自己的年龄.社会的动荡,处境的险恶。  相似文献   

8.
<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我的儿子也不例外:下棋、打球、钓鱼、养宠物、写作……其中养宠物是他最大的爱好。这份并不特殊的爱好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也为他的写作插上了翅膀。从上一年级至今,儿子已经在《小学生作文》《作文与考试》等刊物上发表了140多篇文章,其中主题为宠物的文章就有50多篇。他参加作文比赛也多次获奖。在2022年11月的《小学生作文》杂志上,他发表了《养宠物“养”出好文章》一文,与全国的小读者分享自己的心得。  相似文献   

9.
学习随感录     
俄国作家托尔斯太曾把一个人比做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的值就愈小。这就告诫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才能,要谦虚。一个人本事再大,但如果自恃高明,目空一切,老子天下第一,那他就必然脱离群众,到头来是没有不跌交子的。古人说:“满招损,谦受益”,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学习也是这样,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在学习的征途上,谁如果自满自足,停顿起来,不求进取,那他就必然倒退、落后。这种人缺乏自知之明,陶醉于自己的已知,拒绝了解和虚心学习自己尚且无知的东西。而“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  相似文献   

10.
这次《家教话题》,我们请来了张廷竹先生,他是我刊的老作者了,常常在紧张的小说创作中抽时间为我刊写稿。他曾在我刊发表的“你要读书、进步!”、“冯娘和她的女儿”等文章,在读者中反映不错,许多人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在此,我们将分三期刊登他谈的几个有独到见解的话题,请读者们注意阅读,欢迎来信谈谈你们的读后感。  相似文献   

11.
田蜜 《少年世界》2010,(5):46-48
曾看过这样一则报道:“瑞典人不喂孩子吃饭,美国人也不给孩子喂饭。西方人普遍认为吃饭是自己的事情,成人不会连哄带骗地逼着孩子多吃饭。即使孩子由于贪玩,偶尔没有吃饱,对健康的影响不大。但有了教训后,他会记住下次一定要吃饱,吃饭是自己的事情,吃不饱的话就会挨饿,这是一种自我责任。”至此,使我联想到我们的孩子在吃饭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为一线教师,  相似文献   

12.
“运气好一点的普通人” 见过刘永行的人都觉得他太普通了,扔人堆里就找不到。他也开自己的玩笑:“不抽烟,不跳舞,一定是个二百五。”不过他似乎很得意这种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3.
幽默经典     
自从索伊塔上期发布“缉稿启示”以来,幽默、搞笑图片、智力题、病毒(%^*&#,早就知道这个也少不了)一古脑地拥进了公布的邮箱。读者这么热心,索伊塔自然也心中暗喜,赶紧又组织了一期稿件。偶这里也学学侠客向大家推销一下(就不吐血了吧,偶自己的血还不够用呢),快来看看有没有你投的大作哦!最后提醒大家,投来的稿件一定要写上姓名、邮编、地址和发表作品的笔名,否则不但发表时只能用你的信箱名,你还会收不到稿费哦!  相似文献   

14.
人做事,总有自己为什么这样做的想法。人活在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中。有些教师太忙了,忙得几乎没有了自己的想法。当自己的想法越来越少时,教师就变成了一个“行者”。很多“行者”直到要退休的时候,他们才发现:自己被动地活了一辈子。在“日常生活”中,日常的人总得过日常的生活。日常生活意味着这个人一定要有自己的脑子,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赞成和不赞成,有自己的满意和不满意,有自己的保卫或者反抗,有自己的参与或者不参与。总而言之,一个“日常人”如果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他必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他的行动受他自己  相似文献   

15.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一生的创作极为丰富.对于他的小说、诗歌、杂文和翻译作品,以至他的《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及古籍序跋,都已经发表了许多研究文章和专著.然而对于鲁迅的写作理论,却很少有人问津.原因何在呢?我以为有两点:一是鲁迅曾说,“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一般读者误以为鲁迅是不讲写作方法的,要学习写作,也不必懂得写作理论;二是鲁迅没有撰写过论述写作的专门著作,要研究鲁迅的写作理论,困难颇多.  相似文献   

16.
梁小斌曾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朦胧诗”浪潮中创作出了《中国,我的钥匙丢了》等令人传诵一时的名作,但以1986年《断裂》的发表为标志,梁小斌开始宣称要写一些带有“生活流”色彩的诗,他的诗风开始发生重大的转变,变得更重“写实”,却也变没了曾有的光彩,使得他的诗歌创作陷入危机。在1987年以后,梁小斌不得不停下诗歌创作的笔,转入了隐秘的思想随笔的写作,但在所谓“真实”的大旗下,他又把真正有智慧的思想火花和一些无意识的粗鄙碎片混杂在了一起。“真实”这把双刃剑,可能给他带来了一些荣誉,也可能不小心伤害到了他自己。本文认为:如果我们可以把情感和想象视为诗歌“灵动”的两翼的话,梁小斌正是在用“真实”这把剪刀对自己双翼的“自裁”之中不断向下坠落,坠入了泛滥的“个人经验”海洋,使他再也没有创作出可以超越“朦胧诗”时期的“经典”作品。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三不谈”毛泽东早在青年时代就曾确立了宏伟的志向。他在学校读书期间就为自己定下了“三不谈”的戒律,即不谈金钱,不谈身边琐事,不谈男女恋爱方面的问题。因此,同学们誉其“身无分文,心忧天下”。△鲁迅的“三不怕鲁迅先生常常提到,在学习上要发扬“三...  相似文献   

18.
一、从鲁迅不主张“给小孩读《狂人日记》”说起 鲁迅生前曾表示,他不赞成把他的作品选作教材。他说,“我也曾反对过将自己的小说采入教科书,怕的是教错了青年。”①这不完全是出于自谦;他当时认为,“拿我的那些书给不到二十岁的青年看,是不相宜的,要上三十岁,才很容易看懂。”②在“那些书”中,鲁迅特别不赞成把《狂人日记》选作青少年的教材,据孙伏园回忆,鲁迅“最不愿意的是  相似文献   

19.
侯天简直是连抄也来不及了,但他还是回头逮住曾不悔,要求他把作业本给自己“对照对照”。偏偏这一次曾不悔认真起来了,他说:“上次班长不是说过的吗,不懂的事先问好,不能再,临时抄作业的。”坐在另一组的何画今听到了,特意走过来说:“干什么?侯天你又想抄作业啊?你可是小组长哦!”侯天差点急得哭起来了:“要抄也已经来不及了!完了完了,竟然敢不做作业,老姜这一次不剥我的皮才怪!”  相似文献   

20.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好啊!转眼到了金秋十月,是不是已经适应了新学期的生活呢?如果还没有完全适应,一定要抓紧时间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关注一下读者的来信吧!宁夏银川大玉:能不能告诉我关于“佚名”这个人的一些情况吗?因为我看到他在《少年读者》上发表过n多文章,还有在其他杂志上也发表过,我好佩服他哦!小蛮:大玉同学,“佚名”其实是一种约定俗成,对于那些原创作品和推荐作品,由于各种原因以致原作者姓名或笔名丢失,而统一称为“佚名”。对于不同的文章而言,他们并不一定代表同一个人。山西大同许冲:小蛮,加入皮卡俱乐部是不是只要订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