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葛明星 《文教资料》2007,1(7):87-89
叶紫在中国三十年代的文学史上有着一定的特点,但更多的文学史在评价叶紫时往往集中于政治意识形态,对其小说的特点和创作立场有着不清晰的认识。本文试图从作品分析入手谈叶紫创作中的精神努力,从农民关注和女性形象两个角度分析叶紫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叶紫曾因其文学的战斗性而成为左翼作家群中为人瞩目的文坛新星,这也是学术界对叶紫创作的一致定位。半个多世纪以来这种定位将叶紫研究局限于血与火的革命激情一派,而使研究工作陷入僵局。其实,综观叶紫整个创作便发现,透过血与火的掩映,容涵和吸纳作家澎湃激情的厚实载体是恬淡安适,这一心态的渐次形成也伴随着叶紫创作的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   

3.
对叶紫的研究大体集中在两个方面,文本研究及作家研究。文章对叶紫的创作分为三个阶段,即雏生期,巩固期及挣扎期,并梳理归纳出每一分期作品的成功及其他评论家对叶紫作品优劣的所持观点。最后,从前人的研究成果中找到四个叶紫新论的切入口,旨在于重新发掘对其研究的意义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池莉的小说《所以》描绘了知识女性叶紫四十年的生活,叶紫因为亲情缺失而处处逃离,最终无处可逃;因为爱情虚假而苦苦追求,最终无处可求;因为创作无奈而深深热爱,最终无处施展。《所以》展示了叶紫人生中诸多的坎坷曲折、情感世界的起伏沉浮,最终在爱与恨的交织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5.
叶紫散文创作思想内容深刻、丰富,艺术特色独到、鲜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应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6.
叶紫是我国“左联”时期有重大影响的革命作家。鲁迅先生给予他创作上的热情关怀,亲自为短篇小说集《丰收》作序,并帮助出版。他在序言中对叶紫的创作给予很高的评价,指出:“作者还是一个青年,但他的经历,却抵得太平天下的顺民的一世纪的经历,在辗转的生活中,要他‘为艺术而艺术’,是办不到的。”“作品在摧残中也更加坚实。不但为一大群中国青年读者所支  相似文献   

7.
叶紫原名余鹤林。一九三三年六月一日在《无名文艺月刊》创刊号上,发表了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丰收》,第一次用“叶紫”的笔名。 取名“叶紫”,含意是很深的。有纪念自己祖母的因素(叶是叶紫祖母的姓),但主要是纪念自己不寻常的生活经历,表示对当时社会的愤懑之情。紫是血的象征。叶紫常对人说,他是从血泊中爬过来的人。  相似文献   

8.
《星》是叶紫一九三五年完成的一部中篇小说。作品以大革命中的湖南洞庭湖滨为背景,叙述的是农村妇女梅春姐在农民运动前后命运变化的故事。叶紫调动多种艺术手段,以展示人物心理特征为重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带着时代风姿的农村劳动妇女形象,通过人物命运同农民运动生死相依的血肉联系,指明了一条我国妇女解放的正确道路,同时深刻地揭示出农民运动的深远影响。《星》思想上取得的成就,远在当时同类作品之上;艺术上的成功,标志着叶紫创作的高峰。作品发表之初,曾受到读者热烈的称赞,说它“好象孤耸在黑夜的大海上的灯塔一般,有睥睨一切之概。”但是,由于  相似文献   

9.
叶紫笔下的女性世界不仅充满苦难,也有革命带来的觉醒和斗争。叶紫对女性悲剧原因和妇女出路的探讨深刻独到,与一般的带有资产阶级小资情调的革命加恋爱的作品有很大不同,他描写的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劳动妇女的苦难和觉醒。他的创作是战斗着的,他的作品更加富有时代性和号召力。  相似文献   

10.
30年代的青年作家叶紫,宛若夜空出现的新星,带着夺目的光芒,进入左翼文坛。由于战乱流离,又不幸早逝,他留下的作品并不很多,今天能供广大读者阅读的,仅只一部大约三十余万字的《叶紫创作集》。这本书只收进了《丰收》、《山村一夜》两个短篇小说集,中篇小说《星》,和一个散文集子,总共不过二十二篇作品。然而,就是这些为数有限的篇章,却使叶紫的名字,以较为重要的的位置载入了中国新文学史册。他的作品虽经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却仍然传诵不绝。这里的原因是什么?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鲁迅写作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和经验,对一篇作品,一旦酝酿、构思成熟,他会一口气地写下去,一直到写成为止。他认为写文章忌“十步九回头”。1935年11月258,鲁迅在给青年作家叶紫的信中,对叶紫创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坦率地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你还是休息一下好。先前那样十步九回头的作文法,是很不对的,这就是在不断的不相信自己——结果一定做不成。以后应该立定格局之后,一直写下去,不管修辞,也不要回头看。等到写成后,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率。在创作的途中,还一面炼字,真要把感兴打断的。我翻译时,…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广泛搜集有关叶紫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叶紫的《日记》手稿。叶紫的《日记》,始于一九三九年二月一日,止于同年六月二十六日,约四至五万字(包括少量剪报)。此前此后,叶紫写过日记没有,无材料可证。但从这《日记》中的一些话语,也可以推断叶紫的日记就只有这么一些。他在二月一日的日记中写道:“无论什么时候开始写日记,都不嫌迟。”可见在此之前,他很可能没有写过日记。到了这年的六月二十六日,叶紫的病情进一步恶化,老病加新病,多种疾病并发。到十月五日,病魔终于夺去了他年轻的生命。在六月二十六日以前,他的日记是根据健康状况时辍时续的,很可能六月二十六日的日记,就是叶紫最后的日记。叶紫的《日记》,通过回忆、感想、笔记、杂记等多种形式,象“一个很好的镜子——一部摄影机”一样,真实地记录了他生命最后一程的思想和生活。《日记》的字里行间,搏动着一颗共产党人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赤子之心,表现了一位革命作家自觉地以文学创作为武器,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思想风貌。它既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生活教科书,也是我们研究叶紫及其作品的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现在我们将它摘选并整理出来,以飨同好。  相似文献   

13.
在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叶紫的名字是举世瞩目的。他在战乱流离、贫病交加中用了断续5年左右的时间,却留下了约50万字的作品,为中国现代文学添写了光辉的一笔。其小说创作以《偷莲》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创作似一团激情的火焰,悲壮而激烈;后期创作则犹如投枪和匕首,在战斗的过程中多了些冷静和思考,表现出一种沉郁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4.
叶紫是20世纪30年代一位重要的青年革命作家。他创作的农村题材小说在凸现主题和刻画人物形象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作品的人物语言在描写刻画方面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人物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化色彩;二是人物语言具有浓郁的益阳方言韵味。  相似文献   

15.
几乎每个叶紫研究者都把叶紫早亡归咎于叶紫的悲壮家世和沉重的家庭经济负担,这当然不无道理。但叶紫的早亡与他不和谐的婚姻更应该有着密切而直接的关系。叶紫、汤咏兰的爱情不仅经受了残酷的政治斗争考验,而且经受了当时时髦的婚姻大变革的现实考验,却没有能战胜人性的丑恶。也正因为如此,叶紫和汤咏兰的婚姻是不和谐的、不幸的。  相似文献   

16.
叶紫(1912──1939)在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坛上,是一位引人瞩目、具有鲜明的精神个性的作家。他的作品继承和发扬了五四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以高度的真实性,火一样燃烧的热情,深沉的思想力量和清新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中国农民反抗斗争的宏伟画面,引起进步文艺界的关切与重视,为左翼革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鲁迅先生当时就指出:“作者已经尽了当前的任务,也是对于压迫者的答复:文学是战斗的!”这是对叶紫创作的最精湛的概括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叶紫短暂的一生饱受人世的苦难,他以自己的传奇经历为题材,创作了包含血与火的战斗檄文,超越小我的苦难,探寻大我的生存出路,为我们留下了超越时空的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18.
叶紫后期创作与俄苏文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代情绪、个性特质、湖湘文化的传统共同造就了叶紫功利性的期待视野,其政治倾向性与其创作个性达到了完美的有机统一.本文从文艺理念、美学品格、小说诗学等方面论述了作家后期创作的拓展与俄苏文学的关系.这种关系不只是简单的影响和借鉴,而且是在相同思想基础上的共通和响应.  相似文献   

19.
时代情绪、个性特质、湖湘化的传统共同造就了叶紫功利性的期待视野,其政治倾向性与其创作个性达到了完美的有机统一。本从艺理念、美学品格、小说诗学等方面论述了作家后期创作的拓展与俄苏学的关系。这种关系不只是简单的影响和借鉴,而且是在相同思想基础上的共通和响应。  相似文献   

20.
以小说创作著称的茅盾,也是一位中国新文学杰出的评论家。“五四”以来,他写下了数百篇光彩夺目的文艺评论,评论了鲁迅、王鲁彦、庐隐、冰心、许地山、王统照、田汉、徐志摩、丁玲、叶紫、肖红、曹禺、臧克家、沙汀、赵树理、峻青、马烽、管桦、杜鹏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