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幽默的声音     
《论语》全二十册影印版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世纪30年代,由"幽默大师"林语堂主编的《论语》半月刊在中国文坛上异军突起,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心灵。2006年1月,  相似文献   

2.
叶灵凤     
罗雪村 《出版参考》2014,(6):M0002-M0002
江苏南京人。现代作家。少年时曾在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学习。1925年加入创造社。曾主编过《洪水》半月刊。1926年与潘汉年主编《幻洲》半月刊。1928年主编《现代小说》和《现代文艺》。1934年与穆时英合编《文艺画报》。他不仅能创作小说,还擅长绘画。  相似文献   

3.
王进珊(1907~ )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戏剧家(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中国现代文学辞典》),也是贡献卓著的文艺报刊编辑工作者,在他几近30年的编辑工作中,先后主编过十多种文艺报刊,其中以在重庆主编《文艺月刊》、《文艺先锋》半月刊和在上海主编《申报》文艺副刊《春秋》和《文学》周刊影响最巨。由于王进珊所主编的各种文艺报刊,多为当时国民党官方所办或具有官方背景,因而其在编辑领域的有关活动,在大陆报刊史学界长期不为人所知。这里摭拾其编辑文艺报刊的几则佚事,以飨读者,或可补报刊史研究之未及。  相似文献   

4.
正邵飘萍是中国报界先驱,曾被毛泽东称为"具有热烈理想和优秀品质的人"。他是中国新闻史上的全才。他曾任编辑、记者、社长、讲师,《汉民日报》《时报》《时事新报》的主笔,他的文章辛辣、一针见血,使北洋军阀闻风丧胆,而冯玉祥将军则称赞他:"飘萍一支笔,胜抵十万军"。邵飘萍创办了北京新闻编译社,是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创办者之一。1918年10月,他与留学日本的同学潘公弼一起创办《京报》,自任  相似文献   

5.
《现代出版》2014,(2):F0002-F0002
正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巴金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在文坛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巴金还是极具编辑热情与编辑天赋的出版家。1935年起,他担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14年里,作为出版家的巴金以天才的眼光和职业敏感主编了"文学丛刊""译文丛刊"等出版物。其中"文学丛刊"前后历时十年,集合160本,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套具有持  相似文献   

6.
郭春香  李日 《编辑之友》2013,(1):116-119
章士钊是中国近代著名报人,一生创办、主编、参与编辑报刊30多种,其中尤以《苏报》《民立报》《甲寅》《新闻报》著名,影响广泛,这与之先进的编辑思想是分不开的。章士钊的新闻编辑思想主要包括质量至上、业务创新、注重"通信"、善待读者、网罗作者五个方面。其特别强调报刊编辑要有"独立的""旁观者"的新闻立场、"朴实说理""不偏不倚"的"超然"态度,奠定了"甲寅派"聚合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来的先驱——邵飘萍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11月中旬在他的家乡浙江省金华市举行。 邵瓢萍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由中国记协、浙江省记协和金华市记协共同发起,中共金华市委、市政府主办。 邵飘萍生于1886年,1921年始在杭州主编《汉民日报》,不久任上海《申报》驻京记者,后在京创办《京报》。邵飘萍思  相似文献   

8.
80岁的王蒙又出新书了,继《老子的帮助》《庄子的奔腾》后,这次他"瞄准"了孔子。《天下归仁:王蒙说<论语>》对儒家经典《论语》进行了"王解"与"评点",再现《论语》的微言大义,是王蒙对《论语》的大量读书心得,经典解释转述,将《论语》作为一部活的、有针对性、有现实感、贴近人生与社会的书进行阅读理解发挥。本书的一大特点是打破了《论语》原有段落的排列,重新编辑组合,根据其内容重新划分结构,分别予  相似文献   

9.
徐鹏飞,1949年生于长春市。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漫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人民日报《讽刺与幽默》主编,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  相似文献   

10.
正《莽原》杂志于1926年1月10日在北京创刊,鲁迅主编,由未名社发行。该刊1925年4月在北京初创时,为周刊,附于《京报》发行,共出32期。1925年1月改为半月刊,单独出版,共出48期,1927年12月《莽原》半月刊出至第2卷第24期停刊。1928年1月,《莽原》半月刊被改为《未名》半月刊。未名社,现代文学团体,1925年8月成立于北京。"未名",是"还未想定名目"的意思。该社由鲁迅  相似文献   

11.
《新闻与写作》2008,(5):I0001
徐鹏飞,1949年生,人民日报高级编辑、《讽刺与幽默》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从事漫画创作三十年,近年来学习传统水墨画,并尝试用漫画思维融入水墨画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12.
邵飘萍是我国五四运动前后和第一次大革命时期著名的进步报人.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他锻炼出了非凡的发现和判断有价值的新闻的能力,炼出了一手过硬的采访本领。他在任《汉民日报》主编、《申报》驻京特派员、代理《甲寅》馆务、《京报》社长兼总编辑期间,曾采访发布了许多引起全社会关注,轰动一时的内幕新闻,人们称他是采访独家新闻的大家。邵飘萍认为,新闻记者要密切注视时局的风云变化,作到“其脑筋无时休息,其耳目随时警备,网罗世间一切事物而待其变”,随时捕捉重大的新闻  相似文献   

13.
老舍妙语写广告1934年,《论语》半月刊连载老舍的长篇小说《牛天赐传》,到12月份正发到第九节,校样打出后,文尾尚有空白,老舍遂提笔为自己的作品撰写广告一则兼代补白,主编林语堂过目,莞尔一笑,签字付印。老舍的广告别具妙趣,此处照录如下:《牛天赐传》是...  相似文献   

14.
为了测度《论语》中的核心观念结构,文章以结构主义和关键词方法为理论依托构建观念网络,通过自然语言分词技术对《论语》进行分词处理并构建观念词典,依照正向最大匹配法筛选出《论语》语句中与词典匹配的词项,并进行两两相连构建加权无向网络,以边权重的离群点为过滤门槛,筛选《论语》中的核心观念结构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论语》首先出现的是"人-君子"二元结构,接着逐渐出现"知-仁"二元结构,进而出现"人-知-仁""人-道-邦"的三角形强闭合结构。这说明孔子倡导"仁"为德性科目,"邦"为事功科目的内圣外王之学,其中"人""知"在《论语》观念结构中起着枢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邵绡红 《出版科学》2007,15(2):85-87
通过叙述邵洵美创办时代图书公司,出版《论语》《人言》《时代》画报等刊物的一些往事,反映了邵洵美的编辑思想与办刊风格.  相似文献   

16.
楼适夷     
楼适夷,1905年生,浙江余姚人。1925年参加革命。1929年赴日本自费留学。1931年回国,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党团成员,参加左联机关刊物《前哨》(后名《文学导报》)的编辑工作。从此开始了他长达数十年的编辑生涯,并历任《文艺新闻》编辑,《大陆新闻》、《社会生活》等刊物主编,武汉《新华日报》副刊主编,《抗战文艺》编辑,《文艺阵地》代主编,江苏淮阴华中版《新华日报》社编委,上海《时代日报》、香港《小说》月刊编辑等职。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近现代新闻史上,韬奋是做出了杰出成就的编辑工作者。早在“五四”时期,他就参加了上海《学生联合会日刊》的编辑工作。大学毕业后,他又在中华职业教育社担任编辑股主任,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和“职业教育丛书”。1926年10月接办《生活》周刊以后,他正式从事新闻出版工作,自此直到1941年12月8日香港《大众生活》停刊,被迫停止编辑工作。这期间,除了有两年一个月的时间流亡国外从事记者采写活动,有8个月时间被关在苏州监狱外,其余的时间他都是埋头在编辑出版工作之中,先后主编了《生活》、《大  相似文献   

18.
鲁迅一生编辑、出版过多种文艺杂志,曾为报纸编过文艺副刊。1925年,他在北京编《莽原》周刊,附在邵飘萍主办的《京报》发行。同年,他为《国民新报》编过副刊。鲁迅和报纸的密切关系,还可以往  相似文献   

19.
国学大师辜鸿铭在1898年将中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翻译成英语,他的译经活动打破了这一领域有史以来一直由西方传教士垄断的局面,开始了《论语》翻译的多元文化介入时代。在迄今为止60多个《论语》英译本中,辜鸿铭翻译的《论语》堪称"华人第一译本",在西方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一、辜鸿铭《论语》翻译的背景辜鸿铭翻译《论语》与他传奇式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文化观念有密切的关系。辜鸿铭称自己是"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这句颇具调侃意味的话倒是他一生  相似文献   

20.
历史的哈哈镜——《论语》杂志的“专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语堂在20世纪30年代先后创办了三种幽默小品文刊物,依时间先后顺序为《论语》、《人间世》、《宇宙风》。《论语》创刊最早——1932年9月16日;停刊最晚——19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