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丹 《声屏世界》2011,(1):45-47
笔者以凤凰卫视的纪录片栏目——《凤凰大视野》为研究个案,对其近五年播出的近两百个专题纪录片(通常一周一个专题,连续五天播出)的选题范围、编播方式、叙事风格加以考察.分析这一栏目所呈现的“大众化”生存特色,反思其中值得借鉴的传播观念。  相似文献   

2.
纪录片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样式和节目形态,具有真实形象地表现历史和现实的特质,是一种世界普遍接受的话语表达方式.多国的经验证明,纪录片是提升对外传播效果、加强国际传播能力设的有效载体.因此,纪录片在满足国内大众口味的同时,要善于运用国际化的表达方式来兼顾国受众.本文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例,从语言、视角、结构等角度分析了纪录片兼顾国内外受的几个因素,对于纪录片实现更有广度的传播做出了一定思考.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的特性有了较大的变化,对于新时期中纪录片的转型和发展有着重大的研究意义。新媒体可以促进纪录片更好地拓宽目标市场,而这也需要将纪录片与新媒体进行深入的融合。在这样的情形下,从传播主题和对象这两个方向作为切入点来讨论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的传播性。本文将阐释纪录片在新媒体传播中所产生的变化并且将纪录片拓宽市场的问题做深入的探讨,为纪录片的传播特性做出更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纪录片与新闻宣传、影视剧相比,其真实属性和国际化特征突出,更容易被海外观众认同和接受。以纪录片为代表的影视节目作为国际文化传播的便利载体,已成为外国人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但与国际纪录片大国相比,与国家对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目标相比,我国纪录片的海外传播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5.
张闯 《新闻世界》2014,(4):265-266
电视纪录片的属性与政治传播需求是息息相关的,电视纪录片需要在政治传播的引导下实现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控,无论是在题材选择上还是在制作过程中,电视纪录片与政治传播的联系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6.
李莉  周晨 《现代视听》2013,(3):52-56
以大量经典纪录片影像资料分析入手,分析总结了纪录片当中的动画部分,即纪录片动画的概念、分类和深入的传播效果分析以及传播影响,希望对纪录片运用动画研究发挥一点筚路蓝缕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拍纪录片绝不是为了自娱自乐,传播是它的主要目的。如何让纪录片做到最有效传播,地域特色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它是纪录片获得不同文化背景受众认同扩大传播的法宝。本文尝试从传播学的角度对纪录片的地域特色、地域特色与人的生存状态以及地域特色与传播学的关系作分析和解读。一、受众是纪录片传播过程的起点和终点受众是传播过程的起点和终点,受众的需求、态度和立场决定着传播效果的"有无"和"大小"。传播说  相似文献   

8.
唐春梅  高月 《传媒》2023,(8):61-6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瑰宝。纪录片以纪实加视听传播为主要特色,对于传播中国非遗文化具备天然优势。本文聚焦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出品的非遗纪录片《四季中国》,对其内容制作和国际传播实践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如何提升非遗纪录片国际传播的广度和效度,助力中国非遗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文化与经济、综合国力、国家软实力的日益交融,纪录片跨文化传播在国家形象塑造、文化传播与文明传承、人类发展与人性价值揭示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推动我国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的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如何在世界纪录片中打造中国品牌,如何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纪录片生产、播映大国乃至强国,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议题。一、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的功能和意义纪录片的功能概括起来主要包括纪录、教育、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人文关怀、抒写情感等,这些功能往往交织重叠在一起,难以区分,所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蒋东升 《新闻世界》2013,(10):295-296
本文结合了新媒体语境下中国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的案例,分析我国纪录片跨文化传播中存在的社会民生问题关注单薄、民间纪录片创作人员缺乏制作技术和创新力度、未能产业化发展、批判性负面效应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尝试从挖掘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和中国社会现状的题材、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与国外纪录片制作机构合作、推进中国纪录片产业化发展等方面提出我国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1.
陈瑶 《东南传播》2014,(10):43-45
中国纪录片走向国际市场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然而由于国内纪录片市场存在种种发展阻碍,让纪录片的国际传播之路略显坎坷。本文将从微观层面出发,分析当下中国纪录片市场存在的成片质量、传播渠道、意识等方面的困境,并试着总结可能的具体对策,以期对中国纪录片的制作与传播有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2.
王俊 《新闻世界》2009,(9):53-53
《探索·发现》是我国第一个大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纪录片栏目。作为央视力推的一个曰播纪录片栏目,它正试图通过娱乐化纪录片的方式,把知识娱乐化,把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等内容用讲故事的解说方式呈现给观众,利用所有可能的电视手段进行表现。比如用扮演的手法重现历史,加之人物访谈、动画特技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传播环境已经发生了诸多变化,由过去单一的传播模式逐渐转变成现代多种渠道、多元化的传播模式。尤其是在纪录片的传播方向中,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不再是过去单一的播放频道。随着各大网络媒体的兴起,各个视频平台都已经创立了相应的纪录片频道,并着手自制纪录片,使纪录片在网络时代得到了更好的创作与传播,为我国纪录片的创新带来了积极作用。我国纪录片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充分展示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以及人文精神,对我国纪录片的发展以及电视史的发展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任辉  刘珊 《今传媒》2016,(9):100-101
近几年,我国高度重视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已将加强国际传播能力、打造国际一流媒体提上了议事日程。电视纪录片作为对外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对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有着重要作用。该论文在梳理我国电视纪录片在国际传播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所取得的成效,进一步探索我国电视纪录片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5.
韩岳  韩诚 《青年记者》2020,(6):67-68
当今中国纪录片主要的国际传播路径一般包括节展传播、院线传播、电视台传播和网络新媒体传播等,其中,国际纪录片节是最具有包容性和拓展性的传播路径。国际纪录片节基本上涉及了国际化纪录片生产和传播的各个环节,有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纪录片专业人士出席相关活动,搭建了“使各民族文化通过交流、融合、互渗和互补,不断突破本民族文化的地域和模式的局限性而走向世界,不断超越本民族文化的国界并在人类的评判和取舍中获得文化的认同,不断将本民族文化区域的资源转变为人类共享、共有的资源”的平台。  相似文献   

16.
中央电视台十套科教频道的三个风格迥异的纪录片栏目形成了一幅奇异的景观,这种奇异景观的形成其实是主流意识形态和商业主义合谋所引起的复杂而敏感的变化.正如詹姆斯·凯瑞关于传播的仪式观的观点,传播的仪式观是为了建立和维系一个有意义和有秩序的文化世界.本文期望在对纪录片栏目制片人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央视科教频道的三个纪录片栏目当前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7.
黄敏 《传媒》2021,(8):46-48
在国际传播中,纪录片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载体.通过做大做强中国纪录片的国际传播,能够推动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努力向积极主动"传播中国"的观念转型,为国家形象的国际话语体系构建提供重要支撑.本文在客观审视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其现实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纪录片跨文化传播障碍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旻 《新闻传播》2013,(12):107
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历史传统、话语体系和审美取向等有着巨大的差异,所以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尤为艰难,但是近几年几部纪录片在国外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让我们拓宽了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的视野。本文就是作者对当前中国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的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9.
积极参加各类海外影展已经成为中国独立纪录片传播的典型路径之一。本文致力于探讨这一传播现象是如何发生的,海外参展之于中国纪录片发展又有何深远影响。认为独立纪录片的海外传播,不仅使制作人获得巨大的精神动力与资金支持,对于中国纪录片事业乃至于文化产业的发展,都具有弥足珍贵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墨飞  唐文玉 《传媒》2024,(6):59-61
中国饮食类纪录片作为中华文化海外输出的重要载体,在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中国饮食类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中面临着文化折扣、文化差异等障碍,同时,纪录片制作传播本身也存在各种因素的制约。中国饮食类纪录片如何突围,持续拓宽价值边界,是当前业内外需要重点思考与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此,本文基于中国饮食类纪录片海外传播的现状,明确现实挑战,并从三个方面开展研究,期望为中国饮食类纪录片海外传播未来发展寻求时代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