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鹏  吴思霖 《科学学研究》2019,37(6):996-1005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参与国际高技术领域竞争的重要平台,研发投入是高新区集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构建非线性的门限回归模型,探讨研发投入对高新区集聚发展影响的门限效应,并通过分组回归对门限效应的异质性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研发资本投入除了受到自身门限的影响对高新区集聚发展产生逐渐减小的抑制作用外,还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对高新区集聚发展呈现出“抑制-促进-抑制”的作用效果;研发人员投入受自身门限影响对高新区集聚发展产生逐渐变大的促进作用,而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人才规模比人才质量对高新区集聚发展更有利。在对门限效应异质性进行分析时发现,仅在高校科研水平较高地区才具有门限效应,高校科研水平较低地区的研发投入对高新区集聚发展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国家在制定高新区发展的政策时应当综合考虑高新区集聚发展水平、地方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地方高校科研水平的差异,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政策调整空间,因地制宜地引导高新区的研发活动和集聚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依据湖北省高新区数据,实证分析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突出问题。研发创新、人力资本、金融发展、产业集聚是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外开放扩大对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对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是双刃剑,显著促进了高新区产业结构升级,但并没有直接提升高新区的生产率水平,且对高新区的经济效益产生了抑制效应;扩大了研发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但降低了研发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政府支持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但过度的政府干预和支持将导致资源错配反而阻碍高新区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新区专业化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大平  李雪 《科学学研究》2007,25(Z2):500-505
本文先从理论上分析高新区的专业化分工对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并设计高技术产业集群专业化程度和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然后建立模型,用中国高新区的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专业化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得出要提高中国高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仅仅依靠简单的产业集聚是不行的,产业的集聚必须要建立在市场发育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4.
文中结合产业集聚理论,从杭州高新区自身特点出发,论述了高新区的发展现状及过程,重点分析了高新区产业集聚的形成机理。建立了市场机制、政府政策、社会文化效应3方面的分析体系,对后发地区高新区的建立以及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海峡两岸信息资源产业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茂生  闫慧  龙健 《情报科学》2008,26(5):647-651
本研究比较了中国大陆政府和台湾地方政府出台的信息资源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尤其是中国大陆和台湾信息资源产业的人才战略与政策、技术和研发的战略与政策、市场战略与政策等方面的比较,并为大陆信息资源产业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产业集聚的国家工程中心核心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产业集聚视角下工程中心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认为工程中心产业集聚化程度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表现在:产业集聚化程度较弱、科技中介服务能力较弱、产业集群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和政府对工程中心产业集聚的扶持不够,并就此提出促进工程中心产业集聚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加强产业集聚效应推动工业园区生态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工业园区的集聚效应可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创新能力,使园区具有“资源减量化”和“扩充环境容量”等生态性特征。为此,应提倡建立市场主导和政府辅助的二元机制,加强集聚效应和循环经济的互动;建立产业集聚和循环经济的传导机制,形成技术创新冲动;推进园区向生态型升级,强化传导机制在产业集聚和循环经济中的互动。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劳动力结构和空间结构对其制造业地理集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考察北京制造业地理集聚及其形成机制。北京市制造业中传统产业比较集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相对分散,制造业呈一定郊区化趋势。实证分析表明,产业劳动力结构和空间结构显著影响北京市产业集聚水平。由于北京市具有一体化的高素质劳动力市场,高教育水平、高技能、高职称以及研发型劳动力显著促进产业集聚,低素质劳动力市场由于地域分割严重,不利于产业集聚。制造业向心分布提升产业集聚水平,但郊区化则推动产业分散布局。内部规模经济是产业集聚的推动力,地方产业政策与引资政策则导致产业离散分布。  相似文献   

9.
通过引入GIS和基尼系数等方法,研究珠三角区域研发产业的空间集聚状况,分析促成集聚主要因素。研究发现,以广佛、深圳为核心,以中山、珠海、惠州、东莞为重点,江门和肇庆为支撑的珠三角研发产业集聚格局已经形成。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以及生物医药等技术领域在珠三角区域形成重要集聚。在珠三角研发产业发展的空间演化过程中,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发挥了重要作用,历史基础的作用也将长期影响研发产业的空间集聚。  相似文献   

10.
界定产业创新速度的概念,认为其对高技术产业的直接作用机制包括国家创新效应、政府创新驱动压力、集聚竞争效应、规模经济效应,间接作用机制包括研发资源带动效应和研发资源配置效应。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高技术产业创新速度对创新成果的贡献显著,其弹性系数为0.368;产业创新速度同时存在研发经费的门槛效应和研发人员的门槛效应,高水平研发投入地区产业创新速度的弹性系数更大,研发人员中等投入水平地区产业创新速度的弹性系数最低;协同创新与研发人员投入绩效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1.
当前逆向创新越来越多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的本土企业中,体现为本土企业在海外申请的专利日益增加,其专利的发展演化过程也体现了企业的逆向创新和技术追赶过程。为了深入探讨该过程中的专利演化影响因素及演化结果,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本土企业逆向创新不同阶段竞争的Lotka–Volterra生态模型,并通过数值仿真,模拟和分析本土企业在逆向创新国内和国外两个不同市场条件下的专利演化情况。研究表明:在逆向创新中,本土企业的专利演化主要由其资源竞争能力来决定;但在国外市场阶段,当企业之间的竞争能力差距不大时,处于劣势的企业有机会在专利的竞争获得一定的发展空间。为此,本文从企业资源竞争能力提升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研究可以为促进本土企业的逆向创新和专利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对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煤炭产业市场结构分析与产业组织政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应用产业组织理论,对我国煤炭产业市场结构及其成因、煤炭产业组织的目标模式进行了分析,从建立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建立健全进入管制规则、降低退出壁垒,企业组织结构变革,促进技术进步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分析不存在资金约束情况下企业的研发竞争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融资约束,研究研发竞争的均衡状态。结论表明:在位企业没有初始成本的优势,也没有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利用自身融资能力的优势,通过价格战来削弱对手长久的研发能力,从而在没有迫使对手退出的情况下获取更高利润,从而影响对手企业的研发投入能力,为自己取得竞争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4.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传统的产业集群理论围绕企业集群相对于分散分布所具有的交流与资源优势,对于产业集群的形成是有说服力的,然而在解释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是不够的。认为基于社会资本积累所形成的产业集群在创新能力、持续的市场需求以及有序的竞争与协作关系方面是构成竞争对手难以模仿、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信息社会,发展信息资源产业已经成为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必然选择。鉴于制度环境对信息资源产业的重要性,本文从市场准入、产权安排、公平竞争、激励机制、市场监管、投融资体系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构建和完善我国信息资源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6.
李伟 《科研管理》2009,30(6):39-47
摘要:大规模企业具有垄断势力的市场结构是否有利于技术创新,是一个长期受到关注的问题。西方学者在熊彼特假说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了经验和理论层面的深入分析。本文借鉴这些研究的基本思路,提出一个在产业演进动态过程中把握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互动关系的分析框架,在此框架下,分析了中国作为后发转型国家的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互动机制及四个阶段的变化过程,进而对熊彼特假说在中国产业发展中的具体含义做出新的解释,并分析了相关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7.
城市土地市场发育与土地集约利用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郁玲  曲福田  周勇 《资源科学》2009,31(2):303-309
当前我国城市用地外延扩张与存量土地粗放利用的并存使得土地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制约。从根本上说,土地粗放利用是土地资源低效配置的重要表现。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方式和有效手段,而转型期我国土地市场发育不完善,市场失灵是土地资源低效配置的重要原因。基于此,文章在分析土地市场发育与土地集约利用驱动因素的基础上,构建计量经济模型,以江苏省开发区为例,针对土地市场发育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①随着土地市场的发育成熟,市场将逐渐取代政府干预成为驱动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机制,而土地利用的集约度也随之提高;②在土地市场发育的不同阶段,反映土地市场化程度的价格、供求均衡度、市场竞争度等因素对土地集约利用的作用效率不同。转型中期,地价是驱动集约用地的重要因素;而转型后期至相对成熟期,供求均衡度和市场竞争度则对影响土地利用集约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以上研究,文章根据不同土地市场化阶段各影响因素对集约用地作用机理的不同,提出适应不同市场发育阶段的集约用地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韦佳慧 《大众科技》2014,(3):189-191,196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优势在于,作为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的价值规律,具有通过市场竞争激励先进、淘汰落后的优胜劣汰机制、通过市场交换形成分工和协作的社会生产的机制,通过市场价格自动调节供给和需求的机制,从而引导资源配置的优化。因此,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本质要求,就是在经济活动中遵循和贯彻价值规律、竞争和供求规律。文章跳出传统研究路径依赖的惯性,以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为宏观背景,将广西国有林场改革作为实证分析的对象,认为市场化是国有林场改革一个可供选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入世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加入WTO对于东部地区是机遇大于挑战,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则是挑战大于机遇;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更是远大于对其经济发展冲击的负面作用和影响。但是,少数民族地区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开放的机遇,知识的机遇,改革的机遇,市场的机遇和追赶的机遇。面对这一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少数民族地区应在努力解决自身劣热问题的同时,积极借助现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机遇及东部地区的发展优势,培育自身的优势和机遇,以加快促进少数民族的自身开放与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0.
两次发展战略及制度安排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在林毅夫对我国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及传统经济体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国企脱困服务战略及相应的制度安排和制度绩效问题;并对两次发展战略从七个方面作了对比;最后从诱致型和强制型制度变迁的角度,探讨了证券市场制度安排的低效所在,并对今后的改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