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班级管理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具体的工作,要提高效益,就必须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只有学生才能担当班级管理活动的领导者角色。 相似文献
3.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指出:良好的初始教育是开始终生学习的关键,这种教育应该覆盖儿童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的发展,应该保证所有青少年掌握坚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使他们养成学习新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学会学习。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的大脑看作一个容器,仅仅热衷于把知识从书本上搬到学生的头脑中,忽视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和实践知识的掌握。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当一言堂堂主的角色,学生的思考权、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形成了一个“老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他们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 作为英语教师,如何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呢 ?可从以下方面去考虑: 首先,要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作用及地位,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 相似文献
5.
《华夏少年(简快作文 )》2017,(11)
在任何一个教学阶段,数学知识难度都略大于其他科目,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因而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常常会出现被动学习的现象,虽然在该种状态下,学生依然能够学习数学概念,但是其学习积极性并不十分理想,影响最终数学教学效果。为此,提出几点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中职学生基础薄弱、缺乏兴趣和目标、自制力和学习习惯差等特点进行分析,就师生关系、如何进行难易适度教学、结合多种手段方法等方面提出在课堂中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课堂任务培养学生有计划有目标做事情以及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廖华晓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3):203-203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发展学生个性,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本文就新课标下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8.
9.
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具体表现为我们通常所说的想、做和精神状态。初中学生在体育课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能让学生在各项活动的开展中形成的认识具有预见性、创造性、目的性和计划性,有效指导体育课技能技巧的学习训练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要提高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根据现行体育教材具有的特点和优势,把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在首位。一、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的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要把以教师为主体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认为有效的教学策略有下列几项。 相似文献
11.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把培养、发展学生的素质和潜能作为重点.要使学生能从烟海般的读物和瞬息万变的信息中迅速获取、使用所需的信息,关键就是要"会学习".从积极意义上来说,课堂教学就是为了学生课外自学,"教"是为了"不教".老师在堂课上的引导,是学生会学习指路人. 相似文献
12.
《华夏少年(简快作文 )》2017,(5)
新课程提出来后,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变成了体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如此便能充分地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大学期间,班级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班级管理是以班级集体为基础展开的.因此,建设培养良好的班级集体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本文以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主体,从思想教育,适度施压,两个方面展开讨论,清晰地阐明了大学期间班干部应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技术课上,要调动和运用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服务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信心,挖掘教材的趣味性,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把信息处理能力运用到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重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要达此目的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何调动学困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需要分析学因生情况,再则寻找有效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吴建峰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7,3(11):39-39
长期以来,人们在思想观念上有一种思维定势,就是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扮演重要角色,起决定作用。过分强调师道尊严,教师凭自己的学识、方法、经验驾驭课堂,很少受到学生的质疑和挑战,课堂教学“唯我独尊”。这就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师生关系。然而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两个方面,两者缺一不可。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应处于什么地位?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而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的学习要取得成功,需要教师的指导影响,但最终还要取决于学生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科学竞争的新世纪到来.中国教育已走进教育变革的高潮。变革是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它宗旨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服务。重视全面发展。教学是由“满堂灌”变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样的教学方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如何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