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东妹  孟晓利 《金秋科苑》2010,(16):187-187
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社会文化发生新的转向,进入了一个被称之为“后现代”的阶段。网络是伴随着社会、文化、技术的“后现代化”而萌芽、成长和壮大起来的,网络自身就打着后现代的深深的烙印,有着后现代的一些鲜明特征。众所周知,网络具有“开放性”与“互动性”等特征,而“开放”“互动”是后现代主义理论中经常出现的高频词。  相似文献   

2.
刘继平 《科教文汇》2008,(10):163-164
禅宗集儒道思想而形成三教为一,“心性论”、“无常”观、“顿悟说”、“机语”论等是其主要特征。禅的思想与后现代的“反理性”、“离基础”、“求多元”、“返自然”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无论在哲学基础、历史背景、批判程度、社会影响等方面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应该从本质上去把握二者之异同。  相似文献   

3.
近期科学:晚现代与后现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论述了后现代知识生产的三大特征及其所蕴含的后果:文化产品的生产过剩给文化承载者所带来的危机、工具理性的繁荣所导致的知识的统一性和一致性的丧失、以及知识生产受缚于有着特定利益的机构对学科权威性和现代科学观的颠覆。作者认为,虽然后现代性的某些特征类似于前现代性,但它本质上是现代性的延续和恶化,是承认了现代性的理想是不可能的现代性。作者在文中区分了后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认为后者是回应前者的一种意识形态。后现代性作为一种历史存在,呼唤着共同体和责任。在后现代性中,“责任”必须作为并且正在成为主导性的和最普遍的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4.
薛瑰一 《科教文汇》2008,(2):144-144,171
禅宗思想凝聚了东方的美学智慧,对后现代服装设计美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通过“空”、“悟”、“戏”、“境”的禅宗思想,分别结合后现代服装审美中的“超越自我与创造自由”、“不确定与模糊表达”、“游戏状态中的设计”、“设计表达的和谐观”等方面,富有创造性地延拓了传统美学的艺术神韵,在东、西方文化相互碰撞、熔铸和锤炼的态势下,进一步挖掘本民族文化的精华,寻绎后现代服装审美中新的设计潮流。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逻辑实证主义的衰落和后实证主义的兴起,科学在整个人类文明中地位及科学与文化关系日益成为科学哲学研究的主题。文章致力于探讨后现代科学知识文化研究的广泛的社会、政治和科学理论背景;分析科学知识文化研究的主要内涵;并从现代与后现代的讨论中引发对科学理性与人类“生活世界”的关系及对科学知识文化研究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提供阅读指导服务实为当下人们关注的议题。试从后现代社会、后现代社会之阅读文化、后现代社会之阅读指导服务3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网络黑社会”本质上是一种以谋取不正当或非法利益为主要目的的网络“毒瘤”,有着相对明确的特征、自身特殊的运作过程和利益链条,会从多个方面危害到网络社会的良性有序发展,其产生有主观、技术和制度等三个方面的因素驱动。要对网络黑社会进行有效的治理,不应该简单采用“打黑除恶”的运动式治理方式,而应该从中国网络社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采取一整套行之有效、标本兼治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陈桃霞 《科教文汇》2008,(7):158-159
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以社会边缘群体的生活为题材,在题材、叙事手法、声音运用、机械复制等方面都在某种程度上符合后现代美学的一些特征。但电影所表现的生活内涵则表达了另一层意义:即现实中的生存压力和对生活的意义的追寻并非可以任意消解,从而对中国后现代论者的有关论断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9.
任晓敏 《科教文汇》2008,(4):144-144
由于媒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媒介文化传播成为文化传播研究的核心;而由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这一媒介成为媒介文化传播的当代形态。在媒介文化传播中,网络媒介的文化传播具有强大的“聚合力”和“扩张性”,从广度和深度上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化:批判之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网络”到“网络文化” 作为一门技术,网络能成为文化,至少表明:第一,这是群体性的社会特征,是无意识的行为,即网络文化不是谁主观、刻意去培育出来的;第二,这种现象背后所反映的精神层面的内涵,对传统观念、意识构成了挑战或冲击。我们暂可以这样来评价这种文化的实质: ——反权威主义。在网络面前可以实现真正的人人平等。网络是公正、冷酷的。这里没有权威,没有长者,没有领导,甚至没有规矩。你既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纵横捭阖,也可以随意抨击,任意攻讦,自由评论。当然,别人对你也是如此。大家都是知无不言,言无…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化是指网络上的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网络文化以其全新的传播形式,便捷的传播渠道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渗透力,在现今社会文化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产生标志着后现代思潮形成了一定的固定流向,它的特征体现在服装设计中,是游离性、边缘性、多元化、复杂化等的综合表现,它代表着各种社会文化的认同,从后现代主义文化方面诠释了后现代主义的意义,是多种服装风格的综合体现,反映了后现代主义的多样性与广泛性.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网络谣言的内涵,并从谣言和网络两个方面描述了网络谣言的内涵特征;分析了产生网络谣言的多种因素——事件自身因素、传播载体因素、传播主体因素、网络“粉丝”文化因素和社会情境因素;提出了对网络谣言进行治理的若干建议,即应从及时公开相关信息、建立网络谣言预警机制等方面综合处置。  相似文献   

14.
梅钢 《科教文汇》2008,(19):238-239
话语分析已经成为后现代文学理论研究的又一个切入点并且成为文学批判与社会实践之间的交汇之地,尝试以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方式结合德里达的语言解构理论从文本话语的“差异性”,“零乱性”和“不确定性”来全面阐释后现代文学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15.
“全球叙事”理论作为詹姆逊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的尝试,自提出以来就呈现出辩证性、连贯性、历史性等特征.而且,詹姆逊的“全球叙事”理论在许多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同时提出了许多值得参考的问题,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他在认识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片面性,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其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具有的特点.在研究后现代马克思主义过程中,我们必须着眼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从而进一步构建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加以批判借鉴.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之争是 2 0世纪以来全球文化争论的焦点 ,特别是 2 0世纪末 ,爆发了史无前例、席卷全球的“科学大战”。这场争论的核心是后现代科学观和正统科学观之间的分歧和对立 ,很多国际著名科学家和人文学者都卷入激烈的论战之中 ,因而在整个人类文化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并势必对我国的文化建设和科技发展产生影响。因此 ,我们特意组织这次笔谈 ,意欲认真检讨后现代科学观的本质和“科学大战”的意义 ,深化对科学与人文关系的理解 ,从而为科学和人文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为了避免笔谈的雷同 ,希望参加笔谈的同志能从多层面、多视角发表对“科学大战与后现代科学观”的有特色的看法 ,从而把这次笔谈讨论引向深入。今后 ,我们不定期地将组织一些对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的讨论 ,希望读者、作者提供好的笔谈选题 ,踊跃参加。  相似文献   

17.
网络时代的文化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时代的来临,使得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随着信息资源的全球同步化,“网络文化”诞生了。网络文化无论就其内容还是形式来说,它都迥异于以往所有文化即“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受到极大冲击。其来势之凶猛,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就网络经济时代出现的文化现象来探讨一下“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詹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概括出来了后现代主义环境下文化制品的特点,如复制性、商品性、大众性等。随着后现代主义文化在生活各方面的不断渗透,影视剧越来越凸显出后现代性特征。通过分析影视剧的后现代特点,分析其正负面价值,有利于我们辩证对待影视剧在后现代影响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下,熊彼得描述技术创新的五个特征出现当初未曾预料的问题,问题的解决需要"后现代"批判精神和多重视角的方法论。借鉴苏伯拉塔.达斯古珀塔建立的知识层次、象征层次和生物学层次的分析框架来描述技术创新,知识、生态、人性、文化赋予后现代技术创新语境和意义,知识化、生态化、人性化和文化化为后现代技术创新提供四重活动模式建构的规范。  相似文献   

20.
柯婷 《科教文汇》2015,(2):194-195
詹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概括出来了后现代主义环境下文化制品的特点,如复制性、商品性、大众性等。随着后现代主义文化在生活各方面的不断渗透,影视剧越来越凸显出后现代性特征。通过分析影视剧的后现代特点,分析其正负面价值,有利于我们辩证对待影视剧在后现代影响下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