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朱敦儒是两宋之交的著名词人,也是苏辛之间具有继承与开拓之功的过渡性人物。他的词着力书写主体的自我襟怀。内容可分为忧世之作、人生感悟之作和隐逸之作。艺术风格为清旷飘逸、疏宕明朗和通俗流畅。  相似文献   

2.
朱淑真为宋代名家,纵观其诗词,有六十余首咏花之作。本文从海棠、梨花、梅花三种咏花之作入手,以海棠之感、梨花之怨、梅花之傲来探寻其人生和心灵的发展轨迹,解读其诗词“花”的审美意蕴和人生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人生道路上,你我都是执笔作家,撰写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谁都不希望自己人生只是平庸之作,而更渴望它能是内涵丰富的绝世佳作.  相似文献   

4.
欧阳修十首《采桑子》词作,为其居于颍州期间所作。这十首词创作时间不一,在他晚年才重新进行归纳整理。词作疏隽淡然,不仅仅是山水景物创作的典范之作,还熔铸了作者生命感悟的哲理之作,从词作中的生命意识这一角度,从两个方面探讨欧阳修的人生观感:一是认为在飞扬与沉静的景物观照中,体现了作者沉稳淡然的人生姿态;二是认为作者在山水之乐中寄意了自己醉意人生的洒脱,体现了其成熟的人生观感。  相似文献   

5.
梁少岚 《湖北教育》2004,(14):60-60
学生作是为了发表自己的人生感悟,表达对社会的看法。作于学生来说本该是自然之物,他们有了触发点,并把它们写下来,就是作。  相似文献   

6.
在人生道路上,你我都是执笔作家,撰写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谁都不希望自己人生只是平庸之作,而更渴望它能是内涵丰富的绝世佳作。当然,不管这个世界变得如何冷漠,人与环境之间还是有着宿命般的联系,因而为了让你的人生之作更加完美,你需要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和你一样负责任的执笔作家为你量身定做专属于你的人生画卷。那么,这些有着关键作用的执笔作家之一,也是关键之关键的,就是教育!以及教育背后深厚的本质,更是教育的方式、教育的环境,包括这些因素共同决定的教育之功用。  相似文献   

7.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人生作了种种思考,试图找到一条解决生之痛苦的良药,可是经过一番探索,他不仅否定了现实的人生,而且对出家和神仙世界同样持怀疑态度。只有摆脱了精神上的纷扰和肉体上的羁绊,才是告别人生痛苦的唯一途径,这是作心灵的归宿。这与庄子的避世思想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诗词中最能动人心魄的往往是那些表现悲剧性人生体验的愁苦之作。忧生之嗟,伤时之叹,均是诗人人生无常、命运无奈、理想失落的感悟。这种愁苦的心态深深影响了古代文人的创作,使他们的作品流露出深重的感伤情绪、难于消释的社会责任感和深深的仕宦情结。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空间,是学生彰显人性的舞台。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洋溢着人情之真、人性之善、人生之美,让学生在人文关怀中孕育吐苗、拔节成长呢?笔者作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10.
道教人生论     
本文对道教的人生观作了较为深入的阐述,指出道教对中国人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集中反映在生死、飘逸、享乐、自由的人生理想中,分析说明了道教的养生之道;并认为道教是人生悲苦时的心理补偿,是人生欢愉的精种需要,是人生不得意时的“隐循之所”.道教是作为儒学的辅翼而不是对立面出现于世的.  相似文献   

11.
从创作动机来看,《史记》和《红楼梦》都是在人生遭受严重挫折下对历史,社会,人生的思考,都是“发愤”之作,从思想内容看,《史记》和《红楼梦》都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广泛汲取前人思想成果的结果,分别是当时华夏化和集大成之作;从认识人才价值和艺术高度看都具有不可替代性和典范性。它启示我们:忧患意识和“实录”精神,永远是史学家和学家的必备素质。  相似文献   

12.
惰汉     
我人身体健全者.各应于一周间治事三十点钟.非为己.即为人.是为人生应尽之义务.如力能作三十点钟有益之事.而仅作三  相似文献   

13.
立志与立业     
有位哲人说过:“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人生。”其实,换个角度,我们不妨说,形形色色的人,只有有志者与无志者之分;千差万别的人生,也仅有辉煌与平庸之别。的确,一个人是否立志直接关系到他能否立业。志,是人生财富的“原始股”,也是人生奋进的助推器。立志,意味着自己对自己作了一个承诺,或者说是现在的自己与未来的自己签订了一份契约。它会时刻警醒  相似文献   

14.
朱元生 《初中生》2006,(7):50-51
《听雨》一文富有深切的人生况味和生动的诗情画意,底蕴丰厚。 “听雨”自然要描写自然界的风雨之声,但作行不仅描写了听到的风雨之声,而且别出心裁将心目中的风雨人格化,字里行间充溢着浓郁的人生况味。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追溯了梁实秋的人生经历和文学苦旅,并从描写人性百态和揭示社会人生诸多丑陋现象、“雅舍谈吃”、怀旧之作三个层面归纳了梁实秋散文的思想积淀。  相似文献   

16.
徐渭自小便卓尔不群,纬武经文,然屡次科举失意,长期困于场屋,后无奈于嘉靖三十七年入胡宗宪幕下成为幕僚,成为他人生重要转折点。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大量诗文,大体分为代胡宗宪之作、写给胡宗宪之作、代世人的应酬之作、与文人互相唱和之作四类,这些诗文都表现出代笔不走形、秉笔表心声、文笔言公文、闲笔写性情的文人气质。  相似文献   

17.
苏轼一生历经坎坷;他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词至宋而大盛,然早期多为婉约之作。苏词高标豪放,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时空意境高旷浑雄,把广阔的社会人生融入其间。  相似文献   

18.
<正>近读欧阳修的《秋声赋》,深为文中的童子形象所吸引。文中不多着墨,简笔勾描,童子形象已跃然纸上,读之可亲可信,可感可论。欧阳修为秋声作赋,实为人生而放悲歌。其援自然之秋而伤人生之既老,借悲秋之声而消胸中之块垒,得自然之运理而释老怀之沧桑。文章议论由浅入深渐入佳境,说理精妙能警愚顽之心。历来,普遍意义上都认为童子这一形象,是作为一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不仅是作表达个人的伤时之感,更重要的在于传达其对人生真谛的认识:人生是一部幻书。幻书之论既是他的人生观,也是他的人物观。纵览全书,构造幻相、解构传统寓意以及形成反讽效果,是《金瓶梅》人物塑造艺术的精髓所在。读可以通过小说的主人公西门庆与潘金莲等人物的形象塑造,洞悉作的笔墨用心。  相似文献   

20.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人生作了种种思考 ,试图找到一条解决生之痛苦的良药 ,可是经过一番探索 ,他不仅否定了现实的人生 ,而且对出家和神仙世界同样持怀疑态度。只有摆脱了精神上的纷扰和肉体上的羁绊 ,才是告别人生痛苦的唯一途径 ,这是作者心灵的归宿。这与庄子的避世思想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