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010年1月22日至23日.在重庆举行的2010中国数学奥林匹克暨第25届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活动中,江苏省兴化中学高三(4)班苏阳、刘帅两人同以84分的高分获得金牌,并同时被保送清华大学,在离2010年高考还有5个月的时候.成为清华大学经济与金融专业(国际班)的“准新生”。  相似文献   

2.
【小引】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奥数培训本来是针对少数有数学天赋、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的课外辅导。但是现在很多小学生都在学,有的地方,奥数成绩甚至成了小学升初中的参考标准。有人说,奥数加分就像一场地震,先波及到初中,然后是小学,不断向低龄孩子扩张。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开展了20多年的奥林匹克数学教育(即简称“奥数”)发烧了,而且烧得不轻,即使讨伐声不断,无数的“奥数利益相关者”仍在“为奥数狂”。“奥数热”已经成了困扰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影响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痼疾。  相似文献   

4.
《教育文汇》2012,(10):10-11
“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的思维之美、理性之美,曾令无数科学家倾倒。在人类历史上,数学不仅促进了人类智力和思维的发展,也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飞跃。“数学奥林匹克”,一直被认为是数学“思维的体操”。世界上不少国家开设了奥数教育和举行奥数竞赛,其目的就是对孩子进行适度的启智教育,  相似文献   

5.
杨东平 《生活教育》2012,(19):11-12
临近开学,北京上空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意外地刮起了一场围剿奥数的风暴。这次风暴是由8月18日CCTV新闻频道的奥数报道引起的,此后,每天播发揭露奥数的新闻不止,来势不可谓不大。说起来,近年来社会对奥数的批判讨伐从未停息过。2008年我曾发表过一篇《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的博文,引起轩然大波,也只是媒体上热闹。奥数打而不倒、愈演愈烈,已经形成巨大的经济产业。  相似文献   

6.
《南昌教育》2005,(4):31-32
请看这道题:有6个人都生于4月11日,都属猴,某年他们岁数的连乘积为17597125,这年他们岁数之和是多少?这是一道奥数题。或许,学过奥数的小学生可以解出答案,可是教育专家质疑:孩子如果做不出来,对数学还会有兴趣吗?孩子学会做这样的题目,又有多大意义?今天的奥数,  相似文献   

7.
冯志刚 《上海教育》2014,(10):72-72
只有对数学真正感兴趣、有潜能的孩子才适合读“奥数”。而把“奥数”成绩作为孩子升入名校的敲门砖,或者是出于一种从众心理,认为别人家孩子去学了,自己的孩子不去学,以后就会“吃亏”,这些都是对“奥数”的一种曲解。  相似文献   

8.
2011年1月3日,韩国一家就业网站针对733名韩国上班族进行了“2010年上班族流行语”调查。  相似文献   

9.
2010年隆冬时节,我在北京学习,晚上正思考着白天沙龙上一起讨论的问题。手机突然振动。结识多年的教研员发来一条短信:“今天来你校学习,感觉活动非常出色,一直没看到你。老范,你今天不在学校吗?”我心生疑窦,随即拨通了电话,何出此言,愿闻其详。  相似文献   

10.
小天 《少年月刊》2010,(9):16-17
“补习班、奥数班.美术班,班班得上,补数学,补英语,补作文,科科得补.”这是一个五年级的同学发给我的顺口溜.  相似文献   

11.
许瑄 《中国农村教育》2009,(10):51-51,50
一直以来,在数学教学中力求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是数学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教学的根本保障。在新课程实验推进过程中,学生的操作、探究等活动愈来愈多,这似乎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俨然成了学习活动的主人。但透过这些“繁华”的现象,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活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的学习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教师主导作用的缺失。下面从课堂教学中采撷几个镜头供大家反思。  相似文献   

12.
12月17、18日上海复旦和交大分别举行了"冬令营"考试,进行选拔测试,各校自主招生考试试题怎么样,是不是一次轻松如常的校园大考?还是一次高难度的奥林匹克竞赛?抑或是一场另辟蹊径的头脑思维游戏?  相似文献   

13.
《教育文汇》2012,(9):14-14
有报道说,广州名校办民校的“大联盟”、“小联盟”小升初考试占分最多的数学卷上,随处可见“奥数”的身影,把一些未上过相关课程的考生都难倒了。  相似文献   

14.
《红领巾》2008,(4):13-14
回答“是”计2分,回答“不确定”或“有可能”计1分,回答“不可能”计0分:1.你尊重、关心同学吗?2.你对人一视同仁,富于同情心吗?3.你热心班集体的活动吗?4.你对老师交代的工作很负责任吗?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缘起:奥数教育的异化及其质疑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ds)简称奥数(IMO),是一项以数学为内容,以中学生为对象的国际性竞赛活动,它起源于前苏联,1959年成为国际赛事,1986年我国开始选派学生参加。在其早期阶段,奥数的学习和参赛者主要是少部分对数学学习感兴趣,  相似文献   

16.
从神童选拔到全民补习“奥数”。全称“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最初被引入中国时是一种选拔智力超常儿童的工具。这些儿童往往具有成为数学家的潜质;近年来.社会猛烈炒作小升初联考中有20分的“奥数”题.家长为了子女在小升初考试中占有优势。不顾孩子的天赋和兴趣,纷纷为孩子报“奥数班”.不少班上一半以上的学生都上了“奥数”班,出现了“全民奥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2010年的高考很快就要进行了。高考对每名考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人生时刻,它将决定你进一步深造的选择和人生的方向。高考临近,你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18.
不少同学一提学习数学,常有畏难情绪。尽管这些同学平时做的习题也不算少,然而,大考、小考成绩总不理想。他们常常在老师的"带领"下,苦苦地遨游"题海",想通过这种大运动量的"操练"能交上"好运",在考试时能碰上几道类型题。事实上,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19.
《高中生之友》2010,(9):4-9
2010年“两会”期间.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线联平表示,高考制度的改革。最终目标就是要改变“死记硬背”和“一考定终身”的现状,根除弊端。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来,在数学教学中力求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是数学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教学的根本保障.在新课程实验推进过程中,学生的操作、探究等活动愈来愈多,这似乎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俨然成了学习活动的主人.但透过这些"繁华"现象,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活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教师的主导作用的缺失.下面从课堂教学巾采撷几个镜头供大家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