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墨水,没有一个新闻工作者不和它打交道的。一个勤于笔耕的记者或通讯员,总是以他的生命蘸着墨水,去倾泻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奔放热情,去传播从改革新潮涌来的信息。然而,现今有些记者却不把墨水放在眼里,而热衰于捞油  相似文献   

2.
农村业余通讯员出路何在?这是同行聚在一起常谈的话题之一。不少通讯员为此苦恼,有的甚至弃笔不干。我也是一位农村业余通讯员,从事新闻写作整整五个年头,也有道不尽的酸甜苦辣。可是经过磨炼,我的体会是:热爱、恒心、勤奋是当好一个通讯员的关键。首先是热爱新闻写作,有一位通讯员对我说:不知怎的和唱戏的一样,二胡一响,噪子就痒了,咱这爱写的人,闲了没事,总想写写划划。他说的是大实话,我也同  相似文献   

3.
当一名通讯员难,当一名战士通讯员更难。有一次,我到一个团里采访一名干部,一见面我就说明来意,他态度生硬地说:“没什么好写的”,掉头就走了。第一次,我又去找他,他推说有事,又一次拒绝了采访。我不死心,第」轰前去找他,他正和同事甩老K,旁边的一位同志见我来过几次,觉得过意不去,悄悄对我说:如果你是记者就好了。战士通讯员就不能采访吗?我真想不通。但我没有因碰钉子而泄气,一种强烈的责任感驱使我第四次去采访他。经不住我再三的软缠硬磨,他终于接受了我的采访。不久,这篇稿件见了报。后来他见到我时不仅夸我?还直…  相似文献   

4.
读者来信     
一、如果说上期你们杂志是有较大进步,那我觉得这个合刊可以说是你们的一次大跨步了。首先是封面,醒目的颜色让我耳目一新,很有视觉冲击力。里面的内容,我最欣赏的是《中国通讯员调查》。这个角度很新,你们操作得也很到位。四川游华二、看了贯刊五、六期合订本中以特大号标题、图文并茂,长达十六页的《中国通讯员调查》专题报道,使我这个长期从事文字工作并曾担任过通讯员,特约记者的人来说,感到特别亲切:当通讯员的初衷被列在"我当通讯员的理由"里,当通讯员的喜怒哀乐被你们进行"问卷调查"后归纳为"悲哀、激动、无奈、梦想",还有"十大报谈通讯员"可真的有点让我们受宠若惊了……我想,每一个当过或正在当通讯员的人,看了这组报道,都会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和面对这份工作,因为我们对通讯员的工作意义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前些时候遇到一位通讯员,他对我说,最近他陪一位老记者去采访,那位老记者好象有写不完的东西,随时都能抓到引人注目的新闻。而他却感到一切平淡无奇,没什么可写的。这是为什么?我对他说,根本原因在于你的新闻敏感不强。  相似文献   

6.
据笔者观察,一些机关报目前在新闻宣传中,存在着三种病态。一、不求真实一次,笔者到某县采访,请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的同志谈谈情况,提供些新闻线索,一位同志说:“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好了,工作性报道上的那些事,你有我有他也有,咱这里没有的,你把外地的嫁接过来就是咱的。”在另一个县,有位通讯员写了一篇稿子叫我看,我看后说,你稿子中有个情节是编造的,不符合常理和事实。他听了有些发急地说:“你这么认真怎么写稿,你若按真事一五一十地写,报纸准不采用。”某市有位通讯员给笔者打电话说,他写了篇现场新闻,想明天电传给我看看。我问事情是什么时间发生的,他说前天。我说前天发生的事情,你明天传给我看,然后再发往报社,如果内  相似文献   

7.
一次,我听一位电台编辑说了这样一个笑话,有位刚毕业回家的农村通讯员,画了一幅漫画寄到电台,要求编辑修改采用,编辑看后哭笑不得。电台不同于报纸、杂志,他是以文稿为主.怎么能采用漫画呢!事例充分说明,这位通讯员为自己的稿件找错了“婆家”。  相似文献   

8.
工作中常常有通讯员拿些稿件同你磋商:"你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稿子?"在纷纭杂乱的报道线索中,怎么挑选报纸需要的新闻呢?面对通讯员的问题,又该怎样给他个明确的答复呢?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最后的老兵     
吃过饭,天已经全黑透了,四班副班长郭小海正带着半个班在放哨,连长的通讯员跑来说:"团长来了,让你回连队."郭小海心里嘀咕,团长叫,一定有大事.可是两军阵地相距这么近,"我回去了这怎么办?"通讯员说:"马上就有人接替你."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信息     
3月20日,湖南省委书记毛致用看望在长沙开会的湖南日报通讯员代表时说,群众办报是我们党一贯的办报方针。去年湖南日报刊用的地方稿有百分之七十六是通讯员写的。他还说:“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我也是湖南日报的一名通讯员,所写稿件还有两篇被评为优  相似文献   

11.
某大报一位副总编告诉我这样一件事:一天他接到一位通讯员的来稿,在署名部位写着本报记者,但后边却空着三个格子,再写上本报通讯员×××。他解释说,这反映了我们一些编采人员作风不正。通讯员害怕他写的稿子发表不了,只好这样做,意思是谁处理我的稿子就把名字写在前边,算是“合写”。说完他叹了口气……  相似文献   

12.
我是位农民通讯员,也是《新闻知识》的忠实读者。刚学写稿时,光凭肚里的一点“墨水”,爬了3年方格,虽下了苦功,但收获甚微。正当我徘徊犹豫之时,1987  相似文献   

13.
一切的一切,都要从我那个不知节俭、不懂得体贴父母的儿子说起。 物价上涨后,他就N次发短信恳求我:“爹啊,真的不够花,真的吃不饱啊,求求你给我涨一百吧。”我只能摇头叹息,他哪里知道我的钱都是严丝合缝的,给他一百,一切都会失去平衡的啊。有人说,你就不能少抽两包烟,少喝两瓶酒吗?  相似文献   

14.
有一次,我跟几个通讯员谈写稿的体会.因为都比较熟悉,他们也就都不客气地说:“你们当编辑的,选用稿件太苛刻,真是横挑鼻子竖挑眼.”我笑着答了腔:“咱们先别扣帽子,你们举例说明.”小孙抢先说:“列车段有个列车长,—天跑车到了兰州.那里的一位老工人找他帮着办件事.什么事呢?老工人的孩子小腿上长了个肿瘤,当地医  相似文献   

15.
我熟悉一位基层报道员,他一连写了60多篇稿而未见报,就埋怨说:“咱和报社没关系.稿子写得再多也没用。”我说这话欠思量。我在报社学习期间,常常见到编辑同志为编不到一篇好稿而发愁。记得有一次一位编辑开玩笑地对我说:“如果谁能为我寄一篇好稿来,那我宁愿送礼答谢他!”可见编辑盼望好稿的心情是多么真切。可我发现,有的通讯员,不是在提高稿件质量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加里宁是著名的无产阶级政治家,也是杰出的宣传家.他一生中的全部言论,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专门论述报纸工作与工农通讯员的修养.他经常在苏维埃报刊上发表有关工农通讯员的论文,在全苏工农通讯员大会上发表演讲,会见或复信给各地的通讯员代表.下面是他关于工农通讯员的几段论述:"工农通讯员是工人阶级和农民中的活生生的力量,这支力量直接而尖锐地反映周围事物,试图强有力地影响周围事物,这支力量不能只是自己内心感受某一事件和某一情况,而必  相似文献   

17.
常听到有的农村通讯员说自己是“井底之蛙,天地太小,没啥可写。”我觉得,农村通讯员写稿的确有许多困难,坦只要肯吃苦、勤钻研,是能够出成绩的。我自己的经历就能说明这一点。去年仅半年多时间,我就在(陕西日报》、《陕西农民报》发表了14篇报道,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通讯员只要多听、多想、多跑,便大有东西可写。一次我去县城办事,满街人都在议论今天县上开的英模报告会上,本县一位税收同志获全国劳模,说他为收一元钱税在纳税人门口坐等了8个小时,人们发出喷喷的赞叹声。我决心去采访他。那天下着大雨,地里活干不成。我约了另…  相似文献   

18.
一些老新闻工作者常讲:“要学会报纸工作的十八般武艺,当多面手。”意思是说,要逐步掌握新闻写作的各种体裁,如消息、通讯、专访、特写、调查报告、工作研究、评论、杂文、札记等等。做到写作上需要那一种体裁,自己就可以使用那一种体裁。有些记者、通讯员已经这样做了,或者正在这样做,并且已经写出了许多好稿子。可是,也有不少记者、通讯员不敢向新闻写作的各个领域进军,只会写消息、通讯,不会用别的体裁.你让他向别的方面试一试,他总是为难地说:“我不会.”作为一名记者或通讯员,如果只会写消息、通讯“老两  相似文献   

19.
我很爱读新闻方面的报刊,尤爱读诸如“通讯员园地”之类的栏目。每当我读了那些耕耘者的写作心得时,我都有所感悟。然而,有时读了一些通讯员的“现身说法”,又陷入了一种困惑。比如一位通讯员说他10年间发表2200篇(条)稿件。看了这些辉煌的天文数字着实让人犯晕。我不  相似文献   

20.
我从当《苏南日报》通讯员算起,至今已足有三十五个年头了。目前是无锡市、县党报和电台、广播站的业余通讯员,连年被评为这些新闻单位的优秀通讯员。有人说:当通讯员,只表扬好的,不愿或很少批评坏的。但我认为,当通讯员应当实事求是,好处说好,坏处说坏,在坚持以报道先进为主的同时,也要揭露、批评社会上的不良现象。1984年8月,我看到我校所在镇上有少数人在贩卖西瓜时,垄断集市贸易西瓜,任意抬高西瓜价格。我写稿向报社、电台予以揭露。当时家里人对我说:“都是地方上的人,人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