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柯 《传媒观察》2012,(11):30-32
20世纪后期,以电子传媒为首的新传媒技术给以印刷传媒为主的传统文学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一方面,传统文学面临生存的挑战与转向;一方面,新传媒使当代文学呈现出新的态势与格局。本文以动态视角,探讨传媒技术影响下的当代文学存在与走向。  相似文献   

2.
推荐理由跳出局限于纯文本的审美、内容分析,着眼于文学生产、传播与消费,关注以传媒为中心的文学制度对文学内部结构的影响,正成为当代文学研究领域新的学术热点。《中国当代文学传媒研究》正是这种研究新思路的代表作。著作分为《文学期刊研究》《文学出版研究》《跨媒体传播研究》三部分,以个案的方式剖析《人民文学》《小说月报》《当代》《收获》等名刊,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等名社,影视、网络等新媒体对当代文学的塑造,充分揭示当代文学生产背后潜在的"知识/权力"结构,有助于读者更深入  相似文献   

3.
媒介社会责任研究:现状、困境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介社会责任理论源于西方,是一种以西方为本位、以传统媒体为背景的传媒指导理论。在我国的制度背景下,媒介社会责任必将表现出其特异性,在新传媒兴起的今天,传统理论及相应的治理方法必将面临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回顾媒介社会责任理论的起源与发展,总结与探讨国内媒介社会责任研究的现状,发现国内媒介社会责任研究的局限,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贺予飞 《出版科学》2018,26(3):49-54
网络类型写作现象的持续发酵产生了网络类型文学,它的崛起与媒介大有关联.数字化传媒技术加速网络文学的类型化进程.影视、动漫、游戏改编将网络类型文学推向大众,引爆全民阅读与娱乐的潮流热点.在媒介特性下,类型文本共性应运而生."传媒话语"演绎着市场经济衍生的"消费逻辑",逐步构建和影响文学格局,同时又颠覆传统文学场的法则与秩序.商品属性的强化、伪个性化类型的滋长、读者的精神迷途与官能退化、写手生存焦虑的增长等成为网络类型文学的发展症结.  相似文献   

5.
张经武 《报刊之友》2012,(3):145-146
传媒是文学活动发生发展必不可缺的要素,是文学研究尤其是当下文学研究必不可少的角度。传媒一方面解构当下文学,让传统文学秩序土崩瓦解;另一方面又在建构当下文学,让当下文学呈现出崭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张经武 《今传媒》2012,(3):145-146
传媒是文学活动发生发展必不可缺的要素,是文学研究尤其是当下文学研究必不可少的角度。传媒一方面解构当下文学,让传统文学秩序土崩瓦解;另一方面又在建构当下文学,让当下文学呈现出崭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传媒数字化背景下的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新传媒及新通信手段层出不穷,同时,媒介融合也渐成发展趋势。我国传媒业界所提出的"全媒体化",正是应对传媒数字化和媒介融合趋势的全新的理念和对策。当前我国传媒业正在积极进行全媒体运营的探索和战略布局,但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全媒体传播对我国传媒业而言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8.
雷小毅 《今传媒》2016,(1):29-31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媒体,特别是纸媒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开展融媒研究对推动传统纸媒的可持续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传统纸媒的发展现状、自身优势及存在问题,并对新传媒环境下的传统纸媒发展路径展开探讨.提出,纸媒要实现跨越发展,融媒是关键,培养新时代的传媒人才是保障.传统纸媒应借力新媒体,从理念、内容、技术等层面,建立全媒体运营平台,开展跨界经营及合作共建,加大传播力度,推动纸媒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9.
传媒创新是传媒发展的趋势,也是传媒改革的突破口,传媒监管作为一种管制手段对传媒创新既有促进作用,也有稳定作用。当前,不同类型传媒融合条件下的新传媒发展对传统传媒监管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研究了传媒创新与传媒监管的互动作用,针对当前传媒监管发展中的问题探讨了传媒监管的对策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代社会是新传媒的天下,当代大学生,是当代社会的主人公。本文首先分析新媒介环境的特性与当代大学生对新传媒环境的认识现状,再以网络作为新传媒的代表分析大学生与其的相处互动,得出大学生的确缺乏足够的媒介素养,最后给出建议,以提高"媒介素养"为重点,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帮助大学生与新媒介环境和谐相处,保证最大化而安全可靠的利用。  相似文献   

11.
邓涛 《新闻传播》2010,(6):9-10
传播媒介或称传媒、媒体或媒介。相对于传播技术层面上的渠道.媒介是指扩大人类信息交流能力的传播中介物。依据传播方式,媒介可分为口头传媒、书写传媒、印刷传媒、电子传媒和新传媒等。  相似文献   

12.
张瑶  杨晨 《现代传播》2024,(2):38-45
平台的有声文学作为一种“有声媒介”再兴起,正将原本作为文本内容存在的文学推向再媒介化的未来向度。一方面,有声文学作为传统文学文本的一种跨媒介传播形态向旧媒介致敬;另一方面,有声文学正把声音从一种载体重新定位为物质中介物,把声音作为人类生存的环境重新归还于人。未来,以平台化为基础的有声文学再媒介化进程,可能会促成基于声音物质性基础上的全觉感知、基于音频游牧性特征下的现代性听觉空间,以及基于听觉空间易变性特征下的隐喻失效。  相似文献   

13.
当代文学的传播学视角观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时代大众传播已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文学与传播媒介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当代文学时空关系场.文学的生态环境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从传播学立场出发,一种新的文学关系"作家(文本生产者)--传播者(媒介传播)--受众(文本消费者)",为我们考察当代文学提供了具有操作意义的理论方法.本文据此分析了当代文学中的商品属性、多元化、多样性、娱乐性和平民化等四个方面的热点问题.媒介的非理性也给文学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经过磨合,文学将进一步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4.
在传媒领域,新传媒技术往往快速地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影响和改变当今的新闻环境,使传媒格局不断调整,传播范式逐步丰富。新闻环境的巨大变革迫使传统纸质媒体要尽快满足读图时代的要求,在新闻照片的应用和编排方面进行大胆创新。本文综合国内主流报纸的图片编排手法,对国外大报进  相似文献   

15.
正除增强中国当代文学出版传媒机构的文学衍生品开发力度之外,加强海外针对性营销、推广也是不可或缺的措施之一。特别是在网络科技与信息爆炸的全球化时代,网络已成为一国读者接触和了解他国文学的"第一站",因此网络传播中国当代文学似乎是成本低廉而收效巨大。"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是新中国60多年间始终不渝的追求目标,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文学界、出版界、翻译界的不懈努力,以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为标志,中国文学才真正迎来了一个世界化时代。但是中国文学在世界  相似文献   

16.
自文学发源至今,它从未与大众传播媒介分离过,媒介是文学的传播载体,而文学永远是大众传播的经典内容。从人类早期的口口传播到今天的手机即时通讯,每经历一次媒介变革,文学也在不断的随其改变,它总是植根于当时代最发达的传播媒介、发展壮大,有时甚至会淘汰传统媒介。回顾近年来的媒介发展,网络异军突起,所以在此我们要讨论的,便是在现代传媒即网络这个新媒体形态下的文学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7.
当代传媒业在新技术的推动下,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变革和竞争,尤其在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兴起和传媒产业大规模并购之后,以新技术为支撑体系的新传媒被称为传统三大媒体的新兴媒体,就此本文详细论述了新媒体的未来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8.
文学与传播媒介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当代文学时空关系场.其间文学的生态环境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本文从传播学视角出发,着重分析了印刷、电子、网络三种媒介的传播形态对文学的影响及相互之间的作用.新媒介的出现既给文学带来冲击,又为文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文学在媒介整合中发展演变着.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的社会飞速发展,传媒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新时代的传媒为信息的交流和传递提供了新的机遇,对传统的传媒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我国的报网互动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并且缺乏新意。本文将针对新传媒时代的报网互动及其模式创新进行探讨,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技术是现代传媒的一个重要属性,媒介技术一方面形塑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也造就了现代传媒帝国的霸权.尼尔·波斯曼的媒介批评三部曲<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技术垄断>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技术对人类社会,文化和心理的影响,他一直努力从媒介生态学的角度考察媒介技术的发展给人类文化带来的希望和灾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