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诘棋与谜语     
十三 《围棋天地》2010,(9):M0001-M0001
孙志刚三段又回来了.从本期开始,他将继续为我们介绍日本的诘棋名家。 忽然想到.其实诘棋和谜语是很相似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当林海峰先生出现在天地间时,很难想像眼前这个祥和的老人就是半个世纪前在日本棋坛终结无故的坂田时代、叱咤风云的“二枚腰”!面对桌面上厚厚的一摞林海峰打棋集,林九段没有丝毫的感动,更像是与自己丝毫不相干……  相似文献   

3.
陈祖源 《围棋天地》2005,(13):59-60
出现循环棋的时候既不需要找什么同形,也不必想着哪一步棋能不能下,就把它当普通的劫来打,双方轮流找劫材就行了,只不过循环内的着手不算劫材。  相似文献   

4.
袁斯童 《围棋天地》2011,(3):182-187
这些绝对称得上专业水平的死活题,作者却不是专业棋手,而是南京的业余高手袁斯童5段。据我们所知,业余棋界的死活题达人还有不少,其实这原本也不是职业棋手的专利,比如日本公认的诘棋大家中,就有一位业余棋手琢本惠一。当然,我们的业高们在这方面距离琢本还有相当的差距,正如我们的死活题还无法上升到诘棋文化的高度,但是正因如此,才需要更多人的更多努力,更多参与。  相似文献   

5.
现在白(△)跳,乍一看像是筋。其实这个跳并不是好棋。对此黑应该怎样下好呢?请算清楚再动手。  相似文献   

6.
江志鑫 《围棋天地》2006,(12):71-73
围棋史上应当记住的一个扬州人 在围棋几千年的历史中,宋朝是一个很重要的朝代。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棋书,就是南宋初年刻印的《忘忧清乐集》。通过这本棋书,我们才能在今天见到三国至唐代的一些棋谱。围棋的棋谱记录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的也是在宋代,这个变革与一个扬州人有关,他叫徐铉。  相似文献   

7.
从记录开始     
《围棋天地》2013,(18):17-17
不久前刚刚在上海举行的三星杯开幕式,名手如云,嘉宾群集,无疑是棋界一大盛事,而于这盛事,天地其实也与有荣焉。  相似文献   

8.
最后一劫     
陈祖源 《围棋天地》2010,(13):104-107
几段围棋史上耳熟能详的掌故,几个盘上万年难遇的棋形,推导出一个很少有人注意到,而说破之后却惊煞人的结论:最后一劫也是可以不接的,逻辑上看似必死的棋也是可以活的。看似最荒诞不经的结论,其实恰恰源自最科学的规则体系。然而,荒诞不经却可能是科学性的最佳证明,再严整也会有溢出的时候,打再多的补丁也是徒劳,甚至南辕北辙。凡事无绝对,围棋又给我们上了一课。  相似文献   

9.
棋规问答     
提问:杨敬东老师您好,以下两图是我们地方一个赛事出现的棋例,当时对这两则棋例的裁决有两种不同的意见。其中图1,第一种意见:认为红方一将一要抽吃黑炮,黑方两闲。对红四路炮在这过程中将被黑车吃掉这一事实不予考虑。判红方两打需要变着。  相似文献   

10.
短信也精彩     
《围棋天地》2004,(24):59-59
寄语,棋情棋趣,棋理棋悟,棋诗棋联,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邹俊杰 《围棋天地》2000,(11):61-62
大家好!今天我们研究的棋形是比赛当中还从来没有人下过的棋形,但其中的变化要比想象中的复杂,这次我们将揭开这个局部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12.
悠然可有棋     
中国是个诗的国度:黄钟大吕,唱大江东去;柔曼琴弦,吟小桥流水。万里江山万里长,五千年的历史沧桑,五千年的人生沉浮,都付与了浅斟低唱。中国围棋亦源远流长,人们既在胜负世界中拼争、嬉戏,又将黑白都化作了歌吟,于是,有了许多的围棋诗。诗中自有棋如玉,歌中自有黑白情。一部诗歌史,同时也就承栽了一部独特的围棋史,棋人、棋事、棋情,棋思、棋道、棋美,正所谓风号这边独好。且让我们沿着诗歌之路,去作一次黑白之旅。有兴致的读者,就跟我们一起上路吧!  相似文献   

13.
何云波 《围棋天地》2005,(15):62-62
没有证据表明刘因是弈中高手,但肯定是懂得棋趣之人。作者将人生之道寓之于棋中,又毫无牵强附会之处,如行云流水,自在天然,一气呵成。  相似文献   

14.
枯棋与势棋     
查丕栋 《围棋天地》2006,(13):67-68
阅读古代咏棋诗的时候,发现诗人写到棋子时,有用“枯棋”一词的。如宋胡宿《寄昭潭王中立》诗日:“十干美酒花期隔,三百枯棋弈思沈。”黄庭坚《弈棋二首呈任公渐》诗日:“偶无公事负朝暄,三百枯棋共一撙。”为什么把棋子称作“枯棋”呢?这个问题引起了笔者的好奇之心,很想探索个究竟。  相似文献   

15.
象棋杂感     
三月份发生在第六届“威凯房地产杯”全国象棋排名赛上的棋例纠纷,随着时光的流逝已经落下了帷幕,然而由它的出现引发的棋界争论至今未止,网络上仍各抒己见。棋界的同仁们也由争论进入深思.为什么执黑棋的孙浩宇冷静之后.对于该棋例的判罚结果仍要保留个人意见?为此我辗转难眠.疏理思路,追根溯源。  相似文献   

16.
棋谚圈说     
段嵘 《围棋天地》2007,(23):85-86
“总诀”大致从三个主面指点我们掌握下棋的要领:一是棋理,二是具体手段,三是把握时机。  相似文献   

17.
问题图(取材于韩国第7期大王战挑战赛五番胜负第一局,由挑战者曹薰铉九段执白对大王刘昌赫三段):黑1挤,是催促白棋定型的好手,至黑7打吃,黑厚。白8粘后,轮黑行棋,请爱好者为黑棋确定行棋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尹航 《围棋天地》2014,(11):42-50
2014中信银行杯电视快棋赛经过三天的紧张角逐,于5月7日结束了全部比赛。当天上午进行的半决赛。正巧也是八零后与九零后的对决,结果李钦诚成功反击了王昊洋的模仿棋,陶欣然则在打将中抓住李拮的应对失误,一举获胜,小字辈们掀翻了老大哥,会师决赛。  相似文献   

19.
段嵘 《围棋天地》2005,(4):85-86
哪里是正确的行棋方向?这一课题,在实战中常常让人迷惑,下面我们通过几个战例来直观地感受一下高手是怎样把握行棋方向的。  相似文献   

20.
本刊2008年第2期干0出古局“蓝田散采”首招红走炮六退八退炮打车的和棋招法,而在《竹香斋象戏谱》三集第21局的原谱招法中,首招红方走的却是炮六平二平炮打车,最终弈和。这是两种招法完全不同的棋路。有关这路平炮打车的变化,曾有多人在棋刊或棋书中撰文进行探讨。但经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