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鹰形滚丹田功是心意六合拳十大行功中的一大重要功法,该功法为行桩走势,主练身形之起落劲,丹田之松沉劲,其动作沉雄彪悍,气势雄阔,集形意气劲于一体。通过习练鹰形滚丹田功,能有效强化人体筋骨的伸拔与开合力,培养和提升丹田之元气与内力,在散手搏击中有很强的实用价值,现介绍如下:一、习练方法预备式:全身放松,自然站立,两眼平视前方,意守丹田。左脚向左移半步,两脚间距与肩同宽,双手由两侧(掌心向上)慢慢向上至头顶,  相似文献   

2.
陈代明  黄飞剑 《武当》2010,(11):24-24
龙形滚丹田是心意六合拳内功修炼的核心功法之一。该功法为定步动桩,主练丹田内劲,动作气势宏阔,劲力十足,是增强人体筋骨之力,修炼内劲的上好功法。笔者习此功法后,甚感长劲颇快。现实录如下:  相似文献   

3.
逍遥和气功     
唐爽 《武当》2009,(5):45-45
本功法由道家传统“周天术”及“红砂掌”内劲的基础上改进演化而来,具有调本固元、凝神炼气、以气养心之功效。功成之后,可使精气神三元相协,心力强盛,是进一步修炼其它功法的筑基功夫。功法传统古朴,见效快且不会出偏。若能配合子午流注学说,按时练习则功效愈神,亦可根据需要加练排打外功,日积月累可练就金钟罩体之境。  相似文献   

4.
五形功具体包括了“混元内劲虎形桩”.“混元内劲太极桩”和强化内劲的五形功法。其以松静自然为法。以形取意,以意象形.形神兼备,以不求而至为功,在意不在力,久炼自生内劲。  相似文献   

5.
高翔 《武当》2001,(9):3-6
内功是七仙形一切功法之根本,是七仙形武功之精髓。七仙形门尤其注重修炼内在功夫,拳经载,“不练内功不算功”。内壮则外强,本固方枝荣。不练内功,则难以修习外功、拳术、劲力、击技,不但进功缓慢,毫无作为,且舍本逐末,易致疾患,即使上功亦不能保持长久,更得不到七仙形纯正之功。  相似文献   

6.
陈理胜 《武当》2012,(3):6-9
武当五行养生功是众多武当修炼功法中的一种,仅在武当山道门内秘传。功法分为静功和动功。静功中有站功、坐功和睡功的练法,动功中有龟、蛇、虎、龙、鹤五形的练法。武当养生功的动功是以道家内丹功夫为基础,经过筑基炼气,元气生发,有了内功基础后,对五种形象的动物,象其形,取其意,以自然界珍禽灵兽中的生命规律,服务于自身修炼,达到练骨、练形、练筋、练精、炼气、炼神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周建勇 《武当》2005,(11):33-33
少林金刚门私房秘技——金刚踔腿功,属于外练硬功型技艺,练的是阳刚之劲,不需要配合内功修炼,是一种简单易学,有实效的腿功。不论是谁只要肯下苦功,人人都会成功。踔腿功在本门已秘传几百年了,它具有一整套科学、完善的功法,同时也是一种隐蔽性极强的低腿与暗腿技法。  相似文献   

8.
冯志强 《精武》2006,(8):14-16
丹田混元气是先天之气,是包括太极拳在内的内家拳术之根本。如果不练好先天的丹田混元气,单凭后天之气和体力,是不可能真正练好太极拳的。太极混元内功是修炼太极内气、培养太极内劲、增强太极内功的功法,既是练好太极拳的入门基础功法,也是使  相似文献   

9.
郭振亚 《武当》2007,(6):27-28
八桩是刘派八卦掌之入门功法,主要培养人体外在的协调拧转之能,撑筋拔骨之功,内在的鼓荡圆滚之劲,周天横行之功。一、夹(夹马桩)  相似文献   

10.
卢艳彬 《精武》2006,(4):7-9
一个人不能练习推手,不能对搏和技击。但是,八卦掌秘传推手对搏功法却能一个人采用特殊运动形式,使自己始终处于实战对搏中。此功法是练八卦掌特有“活劲”的主要功法之一。八卦掌秘传推手对搏功法分定步与活步。此为定步推手对搏功法,是活步推手对搏功法的重要基础。定步非不动步,而是因势而动的幅度不大而已。练功要求:双掌始终粘在一起相互激烈搏击。防守和反击必须在身法、步法和精、气、神、意、劲的作用下进行。身如游龙,掌似闪电。动则虎啸龙吟,静则如山似岳。瞬间前步变后步,后步变前步。前手变后手, 后手变前手。行功中体会身体上下的矛盾劲、左右矛盾劲、前后矛盾劲。两掌劲力既对抗又含蓄。功法特点:体现了八卦掌走中打、打中走、走中防、防中打、打中变、变中化、化则变化莫测的技击特点。练功宗旨:水火相济,阴阳互易。练意练神练气不用力。行功中不可想象某式生某力,否则,就完全背离八卦掌秘传推手对搏功法的总体要求,要揣摩劲由法生,达到无形无象。练此功需劲力不断,意念不断,功防不断,动作不断。掌随身变,身随步翻,以气帅形。修习其他拳种之人学练此功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英雄打虎劲     
祁美娟 《武当》2008,(5):36-37
本功法是传统武术中练力长劲之秘法。习之能令人遍体生力,可使气力在原有基础上倍增,百日之内可达千斤膂力,再潜心修炼寸劲发力,击打力迅猛提高数倍,在实战搏击中可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大成拳试力     
王红宇 《武当》2003,(12):34-35
“试力”又称之为“摸劲”、“找劲”,是大成拳七步功法训练中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芗斋老人曾说:“此项练习为拳中之最重要,最困难之一部分工作。”由此可见,其在大成拳系列功法训练中的重要性。“试力”是在桩功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就是在静止不动的站桩状态求出了力(内劲)的情况下所进行  相似文献   

13.
祁美娟 《武当》2007,(8):47-47
女丹功,又称坤道功,或太阴炼形法,是女子修炼之法,各派之修炼次第亦不同,很难有统一的女丹功法。今按修习之阶段进程的九个方面述之如下。第一、谨遵坤道。"坤",就是乾坤的坤,她能生养万物,养育万物,包容万物。修炼女丹功,就要谨守坤道。它的内涵包括,敬老爱幼,爱惜生命,体贴丈夫并教育子女,做贤妻良母,温和慈祥,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主动挑起家庭担子,多做好事,不做坏事,循道理做人,不违背社会公德。  相似文献   

14.
杨春  肖英 《武当》2008,(9):20-21
太极拳原属道家神圣修炼中的功法,而后被民间所传承,随着岁月流逝变换,太极拳传承已渐失道家传真的修炼内涵,人们对张三丰经、法日渐忽略和漠视,往往修与炼概念混淆不清,甚至一些太极名家也把炼混同于修,认为太极拳就是太极拳修炼的全部。其实不然,严格地说,太极所有功法都不能称之为修,其中包括站(桩功)坐(静功)卧(睡功)用(攻守护道之法)以及精、神、意、气、力、筋、骨、皮、毛、肌内外五行之练法。无论是内炼或者是外操,无论行功盘架划分多少层次,本身不具有修持的内涵,都属于以武事修身,改变后天身体状况的范畴。  相似文献   

15.
《武当》2015,(4):87
致力于古典武学的普及化,强调真实效率和高度杀伤力,令你迅速成为内家自卫高手的捷径。■2015顾汝章百日速成铁砂掌功本能桶子功,本能崩劲桩"黄金组合三部功"全部功法隆重推出!!90年代初本功由宾彦红老师率先在国内函授,因其功效卓著,反响较为热烈,轰动国内武坛。然宾彦红老师只传了顾氏铁砂掌全盘三部之一的正步功法而此后的顺步,遂步功法却未传出,不知是否自秘之故。百日速成铁砂掌功,为中国近代武术史上不朽名师,顾汝章先生之秘传,  相似文献   

16.
排打硬气功     
排打硬气功,是峨嵋功法内功、外功练习的有机结合。内功练到相当“火候”以后,硬气功会自然地因内气充实而功成。内功通过形体、呼吸、意念的运作,可使内气运聚,形成动力核心,并借此以气运力,发动体内真气产生爆发力,从而提高人体承受力和抗外力。 排打硬气功共有四步功法:一是“丹田功”,亦称气功散;二是“腹背功”;三是“胸助功”;四是“浑元功”。排打硬气功要经过三层功夫的磨练:一层功夫是练其形似,使动作协调、连贯、准确。即反复地练习体验,形成正确的动作动力定型。二层功夫是练气自然畅达,每一个动作与呼吸配合协调、准确,使呼吸与动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以气摧力、以力助势,形、气、力、势合一的功效。三层功夫是用意领气,是前二层功  相似文献   

17.
刘理航  蔡星生 《武当》2000,(11):6-7
武当纯阳大功是道家功法之精华,由全真教龙门派二十二代纯阳门一代宗师刘理航所传授,此功法是纯阳门的护体防身必须修炼的功法。此功内外双修,动静结合,内练五脏六腑,外练筋骨皮,通过长期吸运、闭、喷气,并配合身体外部、躯干、四肢的一系列特定动作的锻炼和排打,达到却邪扶正,治伤除病,外可抗击承打之功效。  相似文献   

18.
(一)心意六合劲 心意六合拳要求身成“六式”:鸡腿、龙腰、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鸡、龙、熊、鹰、虎、雷,为心意六合拳之身法,拳技运行六形合为一体。强调内、外三合,六百一致。盘拳练艺,使刚柔之劲相济,内外之力合一。 (二)心意之阴阳劲 心意六合拳在发力劲道上其理深奥,融道学、阴阳学、生理学、力学为一体。盘拳练艺,刚柔相济,发招技击,内外合一。心为技艺之体、技艺为心之用。心欲动周身俱动,意欲发视谁谁惊。其劲力的产生和击发之道,概略为蓄之中节、固之根节、达之梢节。集蹲、涮、摇、拧、插、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气功门派众多,练功方法也各有千秋。“少林内劲一指禅”功法,是以我国中医传统的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既不同于一般少林的动功,也不同于一般禅林的静功,而是一派推崇动、静相交的内劲功法。  相似文献   

20.
李剑方 《武当》2008,(9):15-17
拳谚云,“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可见太极功法在整个太极拳修炼中的重要性。传统太极拳不是“太极操”,需注重内功的修炼和浑圆劲的增长。太极拳的拳势套路本身就是一种科学严谨的综合功法,所有的身法、手法和功法都包含在里面,所以说“功夫须向架里求”。但在太极拳的实际修炼过程中,各种功夫并非均衡发展,也很难均衡发展。为能弥补常规练习中的不足,强化修炼整体内功,前辈太极大师在实际教练中总结出许多特殊的太极功法,作为有效的辅助练法,收到了奇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