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杨凯  曹银娣  王宏儒 《考试周刊》2008,(24):110-111
文章对农业高校贫困大学生贫困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类、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他们心理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针对农业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
李江红 《文教资料》2014,(21):141-142
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涉及其家庭幸福、高校发展和社会稳定,贫困大学生薄弱的就业竞争力迫切要求重视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本文在分析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基础上,阐述了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起点,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民贫困是建设新农村的重大障碍,在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消除农民贫困、建设新农村的十条途径.  相似文献   

4.
农村女性文化贫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贫困是所有其它贫困的根源,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消除农村文化贫困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中消除农村女性文化贫困成为关键环节.文章在概述农村女性文化贫困具体表现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女性文化贫困的成因.进而提出了消除农村女性文化贫困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研究何为贫困大学生和分析贫困大学生异常心理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了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探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即营造积极的校园环境、增强贫困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和培养贫困生积极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存在诸多就业心理障碍。解决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促进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健康顺利就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对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调适策略,以促进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健康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7.
《湘南学院学报》2021,(3):27-33
我国贫困性别差异显著,贫困妇女存在经济、信息、能力和权利等相对剥夺现象,引发妇女相对贫困,阻碍我国反贫困工作与社会发展。在厘清相对剥夺和相对贫困内涵和关系基础上,建立妇女相对贫困评价指标,进而分析相对剥夺对贫困妇女影响,提出解决贫困妇女相对剥夺和相对贫困方略,即调整精准扶贫策略、保障贫困妇女非经济权益、重视与贫困妇女沟通交流、消除贫困妇女相对剥夺和解决贫困妇女相对贫困等。  相似文献   

8.
教育贫困存在代际传递,需要教育精准扶贫加以阻断.在分析教育贫困代际传递概念、教育贫困代际传递机制和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阻断教育贫困传递的“四力模型”和激活方法,进而提出了包括教育扶贫精准识别、教育扶贫精准帮扶和教育扶贫精准管理等在内的教育精准扶贫这一阻断教育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贫困大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在分析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和干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经济贫困引发的"心理贫困",客观地存在于高校贫困生的心灵之中.文章在分析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具体表现的基础上,提出了"心理援助"的思想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城市贫困老年人的经济状况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将对我国城市贫困老年人的经济现状做一个简单的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导致城市贫困老人问题的原因、阐明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河南省6所大学本科贫困大学生的体育行为进行调查研究并与非贫困生的体育行为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如何关心、引导贫困大学生加强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当代贫困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及出现心理问题的社会因素和教育因素,在此基础上,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贫困大学生承受着比一般大学生更大的压力。一部分贫困生由此产生的种种不良心理,已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人格的健全发展,甚至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不仅要关注贫困生的经济贫困问题,更要关注其“心理贫困”问题。要在认真分析贫困生“心理贫困”的主要表现、形成的原因的基础上,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已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视。针对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这一弱势群体的特点,及其在思想和心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的分析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贫困大学生的物质贫困可以通过节俭、勤工助学、国家助学贷款、学校减免和奖励等手段得到解决或缓和,但不少贫困大学生因经济贫困而引发的心理贫困如自卑、孤独、苦闷、恐惧、焦虑等,更让他们感到难受。因此,贫困大学生的“扶志”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在分析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指出高校应通过思想教育、心理引导和实践指导来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自信和自强意识、塑造健康人格、增强发展性意识。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述了当前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的主要内容,基于政策效率的角度对各项资助政策予以评价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完善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作出理性思考,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大学贫困新生在生活、人际关系、学习等方面都处于一定的弱势,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对贫困新生进入大学后表现出的不适应特征及其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学校、学生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帮扶策略,以期贫困新生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相似文献   

19.
在老年贫困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的背景下,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农村老年贫困的现状,包括经济状况、劳动参与状况、生活满意度、健康医疗状况、精神生活状况、养老状况等,并在此基础上高度概括出欠发达地区农村老年贫困所具备的特征.最后,从经济、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贫困大学生是高等学校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文就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