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世说新语》中“阿”、“老”、“第”、“子”、“儿”、“头”等词的用法,发现这些词在《世说新语》所反映的时代(东汉末至南朝初)已出现了由实词虚化为词缀的迹象。  相似文献   

2.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笔记小说。《世说新语》里的“于”除做介词外,还可做动词等。由于该书所处的特殊时代,因此,对《世说新语》进行专文讨论,可以共时地呈现出“于”在该时期的用法特征。  相似文献   

3.
刘强 《天中学刊》2006,21(1):69-71
《世说新语》和《后汉书》均产生于南朝刘宋初年,其所参考的材料大体相同,但对相同材料的比较表明,二书在取材和文字风格上呈现出较大的差异。这说明,《世说新语》的编撰旨趣一开始就与史学传统大异其趣,表现出了鲜明的文学性和雏形期的小说面貌。  相似文献   

4.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编写而成的一部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古注现仅存刘孝标注一种。孝标引书四百七十种,所引文献以魏晋南北朝为主,较好地反映了中古汉语的发展演变过程,在汉语史的研究上具有一定的语料价值。本文试从刘孝标柱中的新词新义入手,对其在词汇发展、辞书编纂等方面的价值作一番讨论。  相似文献   

5.
在对新时期以来《世说新语》的研究概况加以梳理的基础上,对蒋凡先生新著《世说新语研究》进行了评析。该书在方法论上有以下三个特色:(1)出入文史,还原历史真貌;(2)打通古今,熔铸现代思考;(3)立足“人本”,呼唤人间正道。此外,对《世说新语》及其研究,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刘孝标注是《世说新语》最早、最好的注释之一,刘注中保存着大量的诗话资料,内容十分丰富,刘注中所引诸书多已亡佚,梁以前的诗话资料藉此得以保存,为中国诗话史提供了珍贵的献。  相似文献   

7.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作为记录描写魏晋时期人物语言的重要文献,较为集中地体现了魏晋时期的语言特点。研究试图通过对《世说新语》中的存现句进行穷尽式的整理研究,总结分析《世说新语》中存在句、隐现句的相关句法、语义、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历史上,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和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都是广为流传的经典之作。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两者已经融为一体。目前,史学界对注书的研究取得了比较可观的成就,但还主要集中在对其中一部书的个别研究。试将裴松之的《三国志》注与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放在时代背景下,从注书的背景、方法和所引书目三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9.
《世说新语》本名《世说》,到唐宋时代才称《世说新语》.它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所编撰的言人间事的著名笔记小说集,共有六万余字,内容非常广泛,共分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两晋间士族阶层遗闻轶事和言行风貌,而于晋室南渡后之事  相似文献   

10.
在中古文化史上,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以及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是非常重要的三部典籍.通过深入考察可以发现,刘义庆编撰《世说》时,取材上深受已经流传近十年的裴注的影响;而刘孝标在为《世说》注释时,也在体例和选材上对裴注多有借鉴.  相似文献   

11.
张雪 《语文知识》2012,(4):121-123
本文试图从语言学、校勘学和文化学的角度就《三国志》注(以《魏志》为主)与《世说新语》注的异文表现形式作一番归纳与分析,并从中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希望能为两书的语言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捉刀     
背景链接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现江苏徐州)人。《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集,此书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的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文字生动鲜活,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戏剧、小说如关汉卿的杂剧《玉镜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也常常从...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疫病肆虐,士人饱受折磨。南朝宋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及南朝梁刘孝标的注解中,记载了不少名士与疾病的内容,诸如名士所患身体疾病的情况、名士的“省疾”活动、名士称疾与政治的险恶等等。《世说新语》及刘注中论及的疾病,与时代审美风尚、朝廷政治活动密切关联,既展现了魏晋名士简脱放诞的人生态度,又揭示了人情诈伪之下士人远离政治话语中心的价值选择,是我们解读中古文学与疾病关系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南朝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三国、两晋世族阶层的逸闻趣事,一般来说,该书的文学价值为历代研究者所重视,而作为魏晋个人主体意识觉醒的文本形态,其美学价值同样重要。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世说新语》所体现的美学思想进行论述:一是身体美的自觉;二是言语的艺术和思维的乐趣;三是艺术的人生和人生的艺术。  相似文献   

15.
<正>《世说新语》,原称《世说》,唐人称它为《世说新书》,大概到宋代始改称之为《世说新语》。它是南朝宋刘义庆撰写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也有人认为此书是刘义庆和他的门客集体撰写的。原书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门。它分门别类地辑录了汉末、三国、两晋时期,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庶僧道,特别是士族阶层的逸闻趣事,多层次、多角度地反映了这一时代两百年间的  相似文献   

16.
黄伦峰 《现代语文》2010,(4):149-150
《西厢记》故事本于《莺莺传》无可非议,但其结局的设置显然是受了《世说新语》"贾韩故事"的影响。它借鉴了包括《世说新语》"贾韩故事"在内的故事,将《世说新语》的品藻形式、《莺莺传》的传奇形式、董《西厢》的说唱形式,改编成真正的戏曲。  相似文献   

17.
杜甫酷爱《世说新语》,杜诗中多处使用《世说新语》中事典。杜诗用《世说新语》事典方式多样,多用于描写景物、叙述交往和抒发个人情感。杜诗善于叙事和语言精警的特点显然受到《世说新语》的影响。杜甫之所以能成为中国文化人格的典型代表,更是对《世说新语》精神和魏晋人格的继承与超越。杜甫对《世说新语》的接受机制涉及各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甄静 《商丘师专学报》2007,23(11):26-28
《世说新语》作为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志人小说,自其成书后就拥有众多的读者,影响深远,因此从传播学的角度,对《世说新语》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十分必要。《世说新语》的接受在元代以前,接受者主要是社会上层的文人士夫;而到了元明清时期,《世说新语》开始走下文人的案头,其中的许多故事,被改编成杂剧、南戏或传奇,在市民阶层中流传,这些改编剧成功地完成了戏剧对小说的二度创作,对《世说新语》的广泛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续世说》是北宋孔平仲仿照刘义庆《世说新语》的体例编撰而成的一部世说体小说,内容上采录魏晋南北朝至五代中的有关史书文献史实,体例上承袭了《世说新语》的分门别类、依类而立的文体形制,但在具体的门类数目、门类名称、门类排序等方面有所增删和改动.与《世说新语》的突出名士风流不同,《续世说》意在突出朝堂政事.在立意选材方面,反映了孔平仲的思想倾向,体现了宋代世说体小说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世说新语》与《晋书》是两部性质不同的典籍。由于《晋书》采录《世说新语》内容入书甚多,且从语言的角度观察,这其中有许多是在不改变《世说新语》原意的基础上进行的词语替换,所以将这两书词汇进行异文比较可窥见汉语词汇发展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