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漫游记》是德富苏峰在继《七十八日游记》后写的第二部中国游记。1918年,德富苏峰的帝国主义思想日趋严重。《中国漫游记》的创作意图便是使日本人更加透彻地了解中国,同时为日本政策制定者对华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在《中国漫游记》中,德富苏峰更加细致、透彻地分析中国政治和各方面的优劣势,并分别给中国和日本提出了一些"建议"。这部游记是德富苏峰中国观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
《四游记》之成书及刻本年代一向为治中国小说者所注意。尤其是其中杨致和编四十则本《西游传》成书及刻本年代关系到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的“祖本”及版本源流等问题,近年来更为研究者瞩目,成为《西游记》版本研究争论的焦点之一。现当代最旱提及《四游记》的研究著作是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 ……今有《四游记》行于世,其书凡四种,著者三人,不知何人编定,惟观刻木之状,当在  相似文献   

3.
芥川龙之介的《中国游记》是日本大正时期文学家中国纪行作品中备受关注与研究的一部。但由于其中涉及对中国的批判,长期以来饱受争议,国内现有研究虽渐趋客观公正,仍缺乏小切口的深入研究。本文欲从芥川龙之介在《中国游记》中流露出的对南北中国态度之迥然入手,探讨其背后复杂而矛盾的文化心理与"中国想象";兼论在西洋化的大背景下,日本文人对于古老中国所怀有的一种遥远的"乡愁"。  相似文献   

4.
德富苏峰一生多次周游中国,发表过很多关于中国的言论。他对我国东北地区也非常重视,其东北认识在其中国观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漫游记》体现了德富苏峰具体、直接、真实的东北认识:视东北为实现其“大日本膨胀”梦想的重要之地、日本享有特殊权益之地、日本统治成绩卓著之地。归纳总结德富苏峰的东北认识,即他认为日本侵略我国东北是必要、必然,而且是正当合理的。研究德富苏峰的东北认识不仅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其中国观,而且有利于我们深入挖掘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5.
芥川龙之介,日本近代文坛巨匠。芥川一生作品丰厚,不胜枚举,且与中国相关的作品为数不少,其中均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中国趣味",但其"中国趣味"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变迁,芥川的"中国趣味"也演变出了不同的内涵。芥川三个时期的三部作品《杜子春》、《中国游记》和《仙人》,呈现出其"中国趣味"不断演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6.
日本长期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在近代这种影响因中日关系的变化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期重要作家,也是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代表性日本近代作家。中国文化对于芥川的影响贯穿其一生,作家的中国之行对其创作生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试以《中国游记》为例,分析中国文化对芥川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日本长期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在近代这种影响因中日关系的变化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期重要作家,也是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代表性日本近代作家。中国文化对于芥川的影响贯穿其一生,作家的中国之行对其创作生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试以《中国游记》为例,分析中国文化对芥川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女性的视野突然开阔,山水成为其重要的精神家园和理想本源,她们以独特的心灵世界观照山水,改变了游记学的美学风貌。无论传统女性或新女性作家,其游记在个性感悟之外,多流露出时代放歌与民族忧思两大趋向,而本语言更蕴含着丰富的化精神。现代女性游记中的风景形态,颠覆和拆解着传统游记的价值观,其审美意识与艺术表现为中国游记学辟出了一块新天地。  相似文献   

9.
《满韩漫游》是夏目漱石1909年游历中国东北的游记,记录了日俄战争后漱石眼中的满洲印象.游记中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漱石对中国人的同情,但同时也从东方主义的视角,塑造了肮脏、落后、愚昧的中国人形象,反映了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认识.  相似文献   

10.
日本近代著名社会评论家德富苏峰曾于1906年和1917年赴中国考察,其足迹遍及中国的大江南北。德富苏峰在其所撰写的中国游记中,披露了日本实行海外扩张的战略思想,体现了日本人十分复杂的中国观。游记中不乏对中国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的记载,同时也有对中国政客的访谈及对中国时政的分析,从当时日本主流阶层的视角透视了纷繁复杂的近代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1.
从哲学和医学交叉的视角,透过《周易》、《黄帝内经》探讨了中国古代生命哲学观。认为中国古代生命哲学观是在“天人合一”的宏观哲学的框架中产生的;其主要内涵包括气之化生观、阴阳生机观、五行升降气机观、生命运动观、平衡和谐观、整体生命观等;联系现代科学看,中国古代生命哲学观的深层具有十分微妙而又宏大精深的内蕴;它在模糊性思维、形象比类、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等方面,给了现代人以深刻的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12.
《大连大学学报》2019,(1):52-57
近年来中日之间的往来愈加频繁,对彼此新印象的形成也为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中日知识界都在重新审视彼此的国家形象。日本的"中国观"大抵集中在来自《论语》、《三国》的古典中国观以及共产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革命中国形象。如此而来的中国观都积极向上。而事实上日本民众对中国还有很多误解与偏执。众所周知,如此中国观的形成与日本近代对中国的殖民侵略以及宣传有关。中日知识界对日本民众中国观的相关论述已不鲜见,而对当时中国民众形象的整理与论述却并不多见。鉴于此,我们将重新梳理二战前日本民众对中国以及中国民众的印象及其形成背景。具体以芥川龙之介及其同时代的"中国通"清水安三、橘朴的相关论述为对象作横向对比,进而让我们对当时日本有识之士的中国民众形象有一个客观认识,并探究其背后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明代杰出的旅行家、地质地理学家和游记文学家徐霞客,为祖国的地理科学考察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公认的中华之"游圣"。其旅行考察实录《游记》,既是伟大的地理科学名著,也是文辞灿丽的文学巨著。尤其是他那高贵的人格和伟大精神都倍受古人和今人推崇,毛泽东主席于20世纪50年代曾两次号召学习徐霞客,前国家主席李先念也曾为纪念徐霞客诞辰四百周年题词"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尊重实践"。为倡导和激励青年大学生弘扬徐霞客精神,丰富旅游教学内容,科学出版社于2014年出版的《中国旅游地理》(第四版)进行了构建《徐学》教学内容的尝试,主要介绍了《徐霞客游记》的景观美学价值与旅游开发价值,并将其精神内容引入到相关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之中,从而提升其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4.
一样心态两般参悟──《始得西山宴游记》与《前赤壁赋》对读贾文丰过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与苏武的《前赤壁赋入人们很容易发出“何其相似乃尔”之;叹。前会乐山”,‘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深林”,””于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辞观U...  相似文献   

15.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和苏轼的《石钟山记》都是游记散文。但是,这两篇山水游记与一般的山水游记不同,它们不侧重写景抒情,而是借记游寓理言志,别具一格。《游褒禅山记》精辟地论述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作者指出:要知难而进,才能极尽"非常之观";还指出求学时"深思而慎取"的重要性。《石钟山记》是一篇带有考辩性质的游记,强调对任何事物做判断,必须"目见耳闻",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从哲学和医学交叉的视角,透过《周易》、《黄帝内经》探讨了中国古代生命哲学观。认为中国古代生命哲学观是在“天人合一”的宏观哲学的框架中产生的;其主要内涵包括气之化生观、阴阳生机观、五行升降气机观、生命运动观’.平衡和谐观、整体生命观等;联系现代科学看,中国古代生命哲学观的深层具有十分微妙而又宏大精深的内蕴;它在模糊性思维、取象比类、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等方面,给了现代人以深刻的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17.
江阴日报讯,由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徐霞客研究会、中国旅游报、江苏省江阴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徐霞客游记文学奖"日前在徐霞客故里江阴市举行颁奖仪式,高洪波、蒋子龙、叶辛等作家、评论家出席。包括作家陈奕纯的散文《我吻天使的羽毛》在内的42篇游记散文获奖。其中蒋子龙的《红滩奇观》和叶辛的《徐霞客和驴友》获荣誉奖,王彬的《赤乌》获特别大奖。据悉,"中国徐霞客游记文学奖"是唯一一项国家级游记文学专业奖项,是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游记文学  相似文献   

18.
内藤湖南,日本著名的汉学家和东洋史学家。从1899年9月到1933年10月,内藤湖南先后十次访问中国,多次与罗振玉、曹廷杰、张元济、文廷式等著名学者及改革派人士切磋交流,撰写了《燕山楚水》《〈禹域鸿爪〉后记》等纪行文或日记,并就中国问题发表了多篇评论文章。这十次的中国体验对内藤湖南的汉学研究及中国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旅游文学的源头究竟在哪里?众说纷纭。例如,周振甫先生在研究游记起源时,认为山水游记起源于战国时记录成文的《山海经》;门立功先生认为山水游记的源头在《楚辞》、《汉赋》之中;郑国铨先生认为山水游记的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有的学者认为后汉马第伯记写汉光帝封泰山的《封禅仪记》是最早的山水游记;还有人认为曹操的《观沧海》是最早的旅游诗;冯乃康主编的《旅游文学作品选》中,选编的最早的旅游文学作品也是魏晋时期曹操的《观沧海》,诸种说法都试图探寻旅游文学的源头。我认为,要寻找到旅游文学的源头,首先必须明确旅游文学的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游记散文十分发达,蔚成大国。与柳宗元《永州八记》不同的是,明人游记小品很少有“集约且批量”取材的,要说也只有张岱有些例外——而张岱的《虎丘中秋夜》与袁宏道之《虎丘记》在构思上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此非本文主旨,只能略而不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