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专利地图技术的中、美微流控专利竞争情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谭思明 《情报杂志》2005,24(5):33-35
利用专利地图技术,对美国专利商标局和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网上公告的微流控专利进行专利数量、国家分布、机构分布、机构研发团队投入/产出、IPC分类等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并就微流控专利的生命周期进行预测分析。研究显示:美国微流控专利总数是中国的近7倍;美国微流控专利已进入快速成长期,中国与美国有4~5年的差距;中国参与微流控专利技术研发的机构和人员数量远少于美国;美国的商业企业已经成为微流控专利技术创新的主体,而中国仍以大学和研究所为主,企业参与程度很低,这将严重阻碍中国微流控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  相似文献   

2.
微流控芯片是一种以微流控技术为核心的流体控制和处理装置,它能将生物和化学领域所涉及的采样、稀释、加试剂、反应、分离、检测等实验室功能集成在几平方厘米的微尺寸芯片上,在现代生物化学分析、即时诊断、材料筛选和合成及组织与器官仿生等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有望在未来几十年内对整个生化、医疗行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拥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应用潜力。本文旨在通过利用专利分析技术对国内外微流控芯片领域专利进行整理和分析,预测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供相关研究人员和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3.
单细胞内组分的分析和测定对疾病的治疗和药物筛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比较了两种单细胞组分分析的方法即毛细管电泳和微流控芯片,并叙述了微流控芯片在单细胞研究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正专家简介:林炳承,1944年11月生,祖籍宁波,长于上海,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国际微流控芯片领域著名学者,我国微流控芯片研究学术带头人。林炳承上世纪90年代后期起带领团队开展微流控芯片研究至今,涉及到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生物医学应用的方  相似文献   

5.
孔宪敏  田姗姗  陈涛  盛望 《科技通报》2020,36(4):40-44,71
在微流控技术加工的网络图案化芯片上培养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从而探究体外神经元网络的生物学功能。目的:在培养过程中,我们设计的网络化图案来限定海马神经元的体外的粘附,生长及形成具有功能性的神经网络,在此基础上研究网络图案化的微流控芯片3D微通道中单个海马神经元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膜片钳技术探测微通道中不同区域单个海马神经元的膜突触后电位,从而验证单个海马神经元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细胞形成有效的突触连接,从而保证单一神经元具有基本的生物学活性;继而运用Image J软件进行神经突起结构的定量分析,并通过软件分析输出突起长度数据,并进行SPSS统计分析得到3D微通道培养单个海马神经元细胞平均突起长度。结果:3D微通道不同区域随机探测,均可探测到单个海马神经元的膜突触后电位;同时神经突起结构的定量分析反映了实际的神经元结构分布趋势,且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单个海马神经元平均突起长度为68. 3μm。结论: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3D微通道可以使神经元细胞按照图案化的路径生长从而形成特定神经网络,而且其中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均具有成熟生物学功能,可以形成有效的突触连接,也为单个海马神经元功能的探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讲述了现阶段新型触控技术发展及智能显示终端中较多采用的两种触控设计方案,并从方案成本、设计简易度、系统架构、产品性能等方面对两种方案之间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分析得出,影像式光学触控技术在现阶段大尺寸显示终端应用中较具优势,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式光学触控式方案将成为日后智能显示终端触控屏设计方案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开放教育更加注重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教学,并不断探索网络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因此开设网络课程已成为开放教育环境下学员进行自主学习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8.
在微流控芯片中制作了进行电润湿操控的微电极。利用微流控芯片的微沟道和电润湿的作用,将高通量和精确控制这两个优点结合起来。研究了液滴的半径,移动速度和电极结构与捕获电压之间的关系,用112 V电压捕获了半径为60μm的液滴。利用电润湿实现了对液滴的分选,发现液滴的半径,移动速度和驱动的方式,会影响分选所需的电压。利用42 V电压实现了对半径为60μm的液滴捕获。利用电润湿作用,我们成功将包裹He PG2细胞的海藻酸钠液滴分选出来。  相似文献   

9.
固相萃取技术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些年来,固相萃取环境化学分析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固相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方法,简述了固相萃取技术的发展状况,并介绍了该技术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专家简介:余波,1979年7月出生于浙江嵊州,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学历,曾任美国纳米材料创新公司高级研发工程师。主要从事微流控医学检测和纳米药物技术研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绍兴市第九批"330海外人才",于2014年成立绍兴普施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带领团队以国际领先的离心式微流控技术为创新核心,建立了以血凝、化学发光免疫、生化检测为核心的技术平台,开发了相应的检测仪器、  相似文献   

11.
由于化石燃料的蕴藏量有限,并且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近年来,低碳技术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伴随着全球低碳发展的呼声,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各国的聚焦点,其中太阳能已经成为新能源市场发展最快的领域。通过对光伏产业链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家太阳能光伏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对呼和浩特市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朱余洁 《科教文汇》2014,(33):46-47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但往往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能大规模开展。因此设置课堂实践教学是完善思政理论课教学任务的重要辅助。认识并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有一套合理完善的教学演练过程。本文通过简要的说明,对课堂实践教学意义、过程设置和成绩评定作出解析。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我国不断增加环保投入,制定并施行环保政策,如何客观评价其成果和不足并确定未来工作方向也成为各方关注焦点。环境绩效评估则是衡量环境管理成效的重要工具之一。本文尝试将数据包络法应用到城市环境绩效评估研究中去,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构建城市环境绩效指标框架,对我国30个重点城市2012年的环境绩效进行实证评估,分析其环境绩效状况及改进目标,并对数据包络法在环境绩效评估中的适用性提出一定见解,希望能对我国环境绩效评估方法研究以及环境管理实践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电解锰废渣是电解金属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过滤酸渣,其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随着电解锰行业的快速发展,产生的大量电解锰废渣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对其的处理处置已成为电解锰行业和环保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对电解锰废渣特性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处理方法和资源化综合利用的现状进行了总结。指出用电解锰废渣作建筑材料的是一种工业化利用电解锰废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王思文 《科教文汇》2012,(30):172-173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驾驶技术已经成为普通大学生的一项重要技能.所以对大学生进行汽车文化教育、倡导文明驾驶成为一种必然。本文给出了汽车及汽车文化的定义。阐述了在高职院校非汽车专业中开设汽车文化课程的重要意义.并指出教学宗旨是弘扬节能环保、安全、文明的汽车文化,摒弃低俗、危险、过度消费等汽车的使用方式,即普及汽车知识、倡导文明驾驶。  相似文献   

16.
苑彩霞  雷忻 《大众科技》2013,(5):228-229
通过对选修过和没选修过《环境与健康》课程的延安大学校本部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环境健康的知识、态度和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情况,以期为提升大学生环保素质提供参考。调查分析得出:当前我国大学健康环保素质教育的开展还比较薄弱,《环境与健康》课程对大学生环境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KAP水平的提高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环境生态学教学改革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做了详细的分析,并结合课程建设实践,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指出了下一步课程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朱李瑢 《科教文汇》2011,(33):178-178,199
临床见习课是临床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的医学教学课程,是医学院校理论教学转向临床实习实践的过渡与补充。通过在医院里与实际病患的接触,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熟悉实际临床工作,为即将到来的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目前的现状不容乐观,医学院校及医院较之实习对临床见习重视不够,学生兴趣不足,达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如何有效提高临床见习课质量成为了教学医院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戴庆倩 《科教文汇》2011,(33):195-195,203
最近几年,随着大学招生数量的不断上升,"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所共同面对的现实问题,许多大学生无法正确面对和把握就业形势,在就业过程中感到无所适从。本文从大学生就业的形势难入手,探析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周燚 《科教文汇》2012,(12):125-125,127
在当前飞速发展的世界面前,环境问题显得越来越严重,环保教育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手段。针对当前中学生教育中尚未开展环保这一课程的现状,生物学教育在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应有机地结合环保教育,要勇于承担起环保教育的重任。作为执教多年的中学生物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引入环保教育的教学经验,给出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环保教育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