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人不吉     
《今传媒》1997,(7)
吉人不吉文/辛民清代有个青年名叫吉jí人,他刚刚结识了一个朋友,彼此通报了姓名。过了几天,朋友给他来信写成了“击jī人”。等到再见面时,这个青年笑着说:“我连缚鸡的本领也没有,怎么会‘击人’呢?”我的名字是“大吉的‘吉’。”又过了几天,朋友又来了信,...  相似文献   

2.
一个半朋友     
我爷爷给我讲过一个这样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仗义的广交天下豪杰的武夫。他临终前对他儿子说:“别看我自小在江湖闯荡,结交的人如过江之鲫,其实我这一生就交了一个半朋友”。 儿子纳闷不已。他的父亲贴近他的耳朵交代一番,然后对他说:“你按我说的去见见我的这一个半朋友,朋友的要义你自然就会懂得。”  相似文献   

3.
最近,有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因为曾经担任过一个出版社的领导职务,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大约在上世纪80年代末,他不小心被登上了一本"名人录",从此就再无宁日,差不多每个月都会收到陌生单位发来的信件.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与原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相关的真实故事。故事的主角名叫刘金生,他靠着陈希同,演出了一幕幕人所不齿的官场闹剧。  相似文献   

5.
为者常成 行者常至——长篇报告文学《不知天命》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宇宁 《视听纵横》2008,(5):104-105
韶良又要出书了。记得还在1994年的时候,韶良送过我一本书,书名叫《绝顶的梦》,汇集了他历年所写的报告文学、散文和随笔。那本书很好看,书名富有诗意。我至今还藏着。这次,韶良为他的新作取名《不知天命》,其意蕴耐人寻味,和前一本书讲的都是别人的故事不同,《不知天命》为读者讲了作者自己的故事——一个关于创业的故事。这个故事讲得很生动、很感人。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与河南电视台纪录片工作室主任王宝寅老师同桌吃饭.王宝寅主任是河南电视台的一名老记者,曾经创作过《起诉在东京》、《崛起之路》等一系列获国际、国家大奖的作品,他是我十分尊重敬佩的前辈.王主任前一段时间在新疆采风拍摄,他给我们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儿时曾听人们讲过这样一则故事:传奇将军许世友不仅能飞檐走壁,还有打枪百发百中的硬功夫。无论是谁,要是不喊报告进来,随手就是一枪,光老婆就打死好几个。多年后,笔者有幸到南京军区机关工作,接触了一些曾在许世友身边工作过的同志,才弄清那传说纯属胡编乱造。将军曾经结过三次婚,三任妻子没有一个是被他用枪打死的。(一)结束了少林寺的杂役生涯,许世友回到了生养他的故乡——湖北省麻城县泅水店许家村(今属河南新县),在我党领导的农民运动中,担任乘马岗六乡农民义勇大队长兼炮队队长。“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母亲为许世友物色了一位名叫…  相似文献   

8.
再说跨学科     
这两天有朋友参加了一个跨学科的论坛.他很感慨:跨学科的研究其实很不容易,尤其是我们眼下的一些专业区分太细.以他所在的法学领域为例,不要说跨学科,就是刑诉和刑法之间,也几乎没什么交流,“这也是极其奇怪的”.这样的困惑,相信其他不少学科的研究者都曾经遇到过.笔者刚转入新闻传播学时,曾就此写过小文,最近又有所感,乃申论之.  相似文献   

9.
欲望的借口     
曾听过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有一个人要到无人居住的山中隐居修行,临走时他只带了一块布当作衣服.当这块布需要清洗的时候,他想到需要另一块布来替换,于是他就回到他曾经居住的村庄,向村民们乞讨了一块布.  相似文献   

10.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给我说过他经历过这样一件事和这样一个人: 大学毕业,我从外省被分配到中央一家新闻单位工作.我第一次进办公室时,看见坐着一位中年女编辑,穿着打扮不洋不土,言谈举止一派淑女风度,加之模样长得美如天仙,看着她实在是赏心悦目,美啊!说实在的,连我这个小青年对她都有点动心.  相似文献   

11.
美国名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曾经写过《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解放军出版社的中译本有6位数的发行量,他对我们不算是一个陌生人物。他有一句颇堪欣赏的名言:“一个新闻记者倘若不是‘好事之徒’,那不如干脆改行去搞  相似文献   

12.
一个年龄不满一周岁的小女孩办理了自己的身份证。这是6月15日发生在湖南省石门县蒙泉镇的事情。据该县公安局人口管理大队民警网上查询,这个小女孩在我国目前办理第二代身份证的公民中是年龄最小的。小女孩名叫熊星仪,2005年7月15日出生,土家族,家住石门县蒙泉镇盛家堡村5组。她出生不久,父母在当地农业银行为她办理了一个存折,不久前存折不慎遗失。孩子的母亲到银行提出挂失时,银行工作人员要求他出示储户本人的身份证。这可为难了母亲。因为小星仪尚不满周岁,哪来的身份证?  相似文献   

13.
旅美华人严君玲以其亲身经历写成的一本书《落叶归根》,已译成10多种文字,在全球销售逾百万册,台湾时报文化公司亦已译成中文出版。 这是一个犹如“灰姑娘”式的真实故事,一个小女孩在天津出生后两个星期,母亲便去世,父亲又娶了一个中法混血的女人,另外生了自己的小孩。从此,那个小女孩过着完全不被爱和遭受虐待的生活。后来,小女孩长大了,成为一个有名的医生,遇到一位很爱她的丈夫,但她内心“那个小女孩”仍然渴望着父母的爱。并开  相似文献   

14.
胡志娟 《北京档案》2000,(10):46-46
当我又一次拿起了书本,往事就象潺潺的流水,从我面前流过.三十年前,世界在一个扎着羊角小辫天真烂漫的小女孩眼里,是玫瑰色的,生活里充满了欢乐与甜蜜.那时的我曾经做过许许多多金色的梦,梦想自己成为一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梦想自己成为一名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  相似文献   

15.
李莉  张栋 《新闻天地》2004,(4):13-14
小女孩婷婷在2004年2月7日逛街时和妈妈失散,对于小婷婷,“伤心、寻找、等待”这些词语在一瞬间成为了小女孩的表情符号,而婷婷的故事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她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她现在过的如何?婷婷的母亲在其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我读过《体坛周报》开设的魏纪中专栏,出自他笔端的一系列奥运故事曾经深深吸引了我。在奥运脚步越来越近的今天,新华出版社出版的魏纪中新著《我的体育生涯》,再次深深打动了我。在我看来,书中的一个个故事既熟悉又陌生,此书不仅是他的自传和回忆录,更是鲜活的新中国体育波澜壮阔的发展史。从第一届全运会到"小球推动大  相似文献   

17.
对农节目的创作不仅涉及创作内容,还存在一个创作视角的选择问题.不同的创作视角,所产生的传播效果也不同.钱钟书先生曾经讲过一个吃葡萄的故事,说的是两种人吃葡萄,一种人专挑最好的吃起,结果他吃的总是葡萄中最好的那一颗,而另一种人正好相反,先挑最坏的吃起,因为他想的是下一颗总比吃的这颗更好.  相似文献   

18.
近日阅报,看到一篇短文,写的是作者在武大郎(武植)的故乡山东清河县武家那村的所见所闻。文章说,这个村的村委会主任带他看了刚被挖掘出来的武大郎墓穴,内有一块石碑,还有一具身高约1.9米的尸骨。村委会主任说这是武大郎的骨骸,并且讲了一个故事:当地流传,武大郎原是阳谷县令,身材魁梧,为官清正。一次,有位曾帮助过他的朋友,因家里失火,登门造访,一想要点钱,二想谋个官职。武未予应允。这位朋友气忿不过,于是编造故事,辱骂于他。把一个官居县令、相貌堂堂的武大,丑化成一个街肆卖烧饼的3尺侏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关于理想、奋斗和成长的故事。它首度讲述了王宝强的童年生活,一个又倔又机灵的小孩,学会了家传的梅花拳,被电影《少林寺》深深打动。在少林寺,他曾经和师弟打架差点掉下山去,为了过一个生日被师傅狠狠打了一顿而发誓报复师傅。  相似文献   

20.
徐莉敏 《大观周刊》2011,(40):62-62
影片讲述了一个名叫卡洛琳的小女孩,很可爱而且充满了好奇心,直到有一天她发现了一个魔幻世界,这是一个乐意通往未知地狱的门。这些虚幻世界,看似都像是现实世界,但是他们却都是“鬼魂”。小女孩在这里遇到了很多人,包括她的“鬼妈妈”塞利克说这部片子暗喻了现实和虚幻的矛盾,值得欣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