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斐 《乒乓世界》2005,(9):32-34
她并不爱打乒乓球.因为在她看来.自己更适合去做生意.她有着极佳的把握机遇和风险投资的能力;她爱美,以至于一度被认为在八十年代“领导了中国女队的流行潮流”;她战功卓越.征战乒坛十年.四获世乒赛冠军,她的高抛发球和反手推挡几乎成为了标志性的技术动作;她其实很脆弱,“汉城奥运会名单风波”让她不得不找了个理由西去意大利。十年之间与中国乒乓界彻底隔绝;她骨子里非常好胜,在亚平宁半岛上.她当过教练,做过玩具外贸,经营过中餐馆.因为她想证明自己在乒乓球之外的价值;她37岁时,生下了自己的儿子,为了他,她可以放弃一切;在兜了一个大圈子之后,她终于回归到了乒乓球这个圆点上,她放弃了意大利的永久居留权.出任八—乒乓球队代理大队长一职。  相似文献   

2.
宋斐  郑迅 《乒乓世界》2005,(9):34-35
她16岁才进专业队,此前每天只练三个小时的球,是个不折不扣的“二把刀”.她打球时从未中断过学业,从小学到高一.她在全日制的学校里上到16岁.她在九运会上率领广东女队异军突起.获得团体第四.并在女团半决赛中击败了张怡宁.她来去匆匆地在国家队待了不到两年.最终自己选择了离开.她曾有机会成为北京大学的一名学子,面对千载难逢的良机,最终却选择了放弃.她在27岁时被任命为广东女队的助理教练兼队员.拿到了学士学位后,她还想继续攻读一个在职研究生。  相似文献   

3.
宋斐 《乒乓世界》2005,(9):36-37
外柔内刚的她.20岁就结束了自己的运动生涯,早早地走上了教练岗位。她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融在了几代弟子的身上.静若秋水的她,笑起来像个和蔼的母亲.怒起来仿佛冷面的判官,她一手缔造了江苏女乒从1995年到1998年的四连冠霸业,勤勤恳恳的她,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弟子杨影、李菊、邬娜、张莹莹都曾在世界乒坛登上最高的领奖台.而柳絮飞、郭芳芳则代表中国香港和韩国征战国际赛事.执着坚强的她在亲眼目睹了自己一手奠定的霸业一夜之间土崩瓦解时,她也曾彷徨和无奈,25年执教路上,她收获的不仅是自信,更是掌控全局的思维和任何时候都不轻言放弃的韧性,在以输球作为代价的前提下.她把年轻的削球手范瑛推到了台前。2005年乒超联赛,我们看见的是一支打法各异,新老结合的江苏女队。  相似文献   

4.
乔红  王斌 《乒乓世界》2006,(12):82-83
我带彭陆洋已经四年了,刚开始她分到我这个组的时候,我主要带王楠,几乎所有的训练计划都围绕王楠进行的.彭陆洋只是跟着大家一起练,我并没有特别地抓她.当时我对她也没有太在意.在这种环境下.她练习了一年多的时间。今年在无锡的比赛她获得了单打冠军,这次的比赛她发挥了自身的技术水平,更让她充满了信心。  相似文献   

5.
王查娜 《新体育》2004,(9):25-25
江永华31岁了,没有成家.也没有找男朋友。问她的家人.都这个岁数了,怎么也不给她张罗一下.她自己也不着急吗?家人的回答挺无奈的“我们当然急了。每次和她说.她都借口说没合适的.最后就一笑了之了。”  相似文献   

6.
她曾站在中国乒乓球这座金宇塔的塔尖上,七次世界冠军见证了她作为国球手的辉煌.博雅塔下、未名湖畔,她成了北京大学法学院课堂上一名普通的大学生,而这次人生的重大转折对于她犹如一次脱胎换骨的转变.现在.身为一家乒乓球俱乐部的总经理,她正努力探索竞技体育与高等教育结合的新模式,并甘愿为中国乒乓球事业做一块坚实的基石。  相似文献   

7.
小时候的乔晓卫活脱脱一个假小子.整天混在男孩堆里玩,舞刀弄枪.爬树掏鸟蛋这些男孩子的游戏经常让她玩得不亦乐乎。如果有人欺负比她大两岁的哥哥.乔晓卫能找到人家里去算帐。当年.做海军的爸爸积极响应“体育要从娃娃抓起”的号召,给女儿买来一支乒乓球拍.初衷是想让她锻炼身体。没想到,天性顽皮的她却被那个在球台上跳跃、旋转的小小银球拴住了心。不久.县乒乓球队相中了她.而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让乔晓卫把打球当作玩游戏.让她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8.
《乒乓世界》2002,(3):8-9
1月24日晚上七点半,小鱼儿网站fuww.fishtt.com)聊天室来了一位贵宾——李菊.告别国家队后,李菊在球迷为她制作的个人网页“李菊在线”上看到了好多球迷给她的留言.虽然大家都为她的退役感到遗憾,但所有人都那么理解她,那么真诚地为她祝福一这些素不相识的朋友给了李菊一次又一次感动。她趁来北京办事的机会,跟本刊编辑晏学宁商量想跟网友们聊聊天。  相似文献   

9.
在西安提起程春兰的百米梅花图不少人都知道这位老人,她的画她的人给大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她的名字就叫程春兰,她生于1928年,出生在一个书画世家,自幼便酷爱绘画,从小便跟随姥爷舅舅学画,后来参加了革命.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她投笔从戎.丢掉了画笔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伟大祖国的革命事业。80年代初她离休了,终于有了自己的闲暇时间。她又重拾画笔开始了自己第二春的生活。这些年来她笔耕不缀,作画无数,形成了自己大气滂湃的画风.她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画展,被许多博物馆收藏,曾被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及多家报刊杂志报道刊登。  相似文献   

10.
王楠一直有个好姐姐.为了给妹妹加油而又不添麻烦.2005年5月的上海.王淼拖着病体和父母一起体会着体育比赛的无情.她蜡黄的脸色掩饰不住对妹妹王楠的护心和关爱,四年前.王楠有了好男友,现在.她有个好丈夫.嫁作人妇之后,没有郭斌的理解和支持.28岁的王楠不可能再战江湖,王楠有几个好教练.曾传强、李晓东、谷振江、乔红、施之皓,已经不当教练的老蔡,和刚刚主管她的乔晓卫,  相似文献   

11.
何烃烃 《新体育》2009,(10):24-25
双冠王,90后的领军人物从罗马世锦赛归来,她的身上便有了光环。然而她知道.更重要的还在后面,3年后的伦敦.她有更大的野心。  相似文献   

12.
从北京出发前,我们给杨影打招呼说要到徐州去采访她的家人.她一口应承下来,虽然那几天她不在徐州,但她还是为我们安排好了住处.就住在铁路宾馆,原来,宾馆的宋经理是杨影的干妈,杨影的朋友到徐州,都是由她“负责接待”。  相似文献   

13.
乔红 《乒乓世界》2008,(7):104-105
陈晴在我这个组已经有两年多了.她是一面正胶、一面长胶的直板快攻型打法,最初她还在二队的时候,由于打法特殊的关系.经常会与一队进行合练。随后陈晴在一、二队的升降级比赛中.凭借她的实力,顺利升入一队。  相似文献   

14.
《乒乓世界》2005,(6):63-63
敲开文炫晶的房门,她一脸的睡意,似乎对搅了自己的午觉有些不高兴.但小女孩毕竟是小女孩,一客草莓冰淇淋下肚.笑容立刻浮现在她的脸上.话也多了起来。  相似文献   

15.
“刚开始学棋是为了玩棋,后来才是下棋。”美少女棋手刘钰在首次参加个人赛就晋升大师后如是说。 刘钰,1993年生于邯郸。、儿时她和同龄的孩子一样喜欢玩,但玩的花样却比别的孩子多,她喜欢网球、足球、高尔夫球,喜欢画画、书法,还有音乐.无论什么玩意儿,学得都特别快。有一天,父母带她去见一位音乐老师,老师递给她一把葫芦丝,教她学着吹,这是很难学的乐器,老师向家长保证一个星期就可以教会她。但让家长和老师吃惊的是,小丫头学了不到一个小时.就会吹短曲了。  相似文献   

16.
专业敬业 伊娃是职业的女子撑杆跳运动员.她执著地在她所从事的运动领域不断地追求卓越和突破:同时我们发现.她的这种专业和敬业也一直在延伸。面对媒体,参加活动的时候.不管之前她多么疲劳,只要开始.她会马上调整自己的情绪.露出笑容——即便之前的一分钟她还在打着哈欠。  相似文献   

17.
颜西 《新体育》2007,(6):28-29
2006年12月12日.诸韵颖度过了她的28岁生日.回顾她的2006年,精彩得很——轰轰烈烈的“舞林大会”.一次惊艳亮相;成为广告公司白领兼“形象代言人”.一段全新的职场生涯开始。然而无论何种身份出场,介绍她的前缀必定是“排球女将”.但是那块排球场,却离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国手越来越远。几番回头和牵绊之后.  相似文献   

18.
木子 《中华武术》2006,(4):29-29
虽然这个美国人的运动生涯充满了太多的起伏跌宕,但她在1983年赫尔辛基举行的第一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中的出色表现.还是使她出尽风头.名声大振。因为在那里,她连续在两个项目中挫败了曾经被认为是战无不胜的苏联运动员。  相似文献   

19.
解冻湖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地球人都知道,这是苏东坡的词。我喜欢听邓丽君唱这首词、非常喜欢。写东西的时候、我的CD机播放最多的就是邓丽君的歌.我有她的全集,各种版本加起来.有20多盘.呵呵,有时我在想,如果没有她的歌.也许我就写不下去了。  相似文献   

20.
07年下半年,跃跃的战绩可以说是灰暗的,一如世乒赛后我担心的那样。 一直以来,我深爱着跃跃赢球后握拳的呐喊。年轻的拳头.那么有力,稚嫩的声音,充满激情,场上的她帅气、干净、利落。可这样的跃跃我好像很久没见到了,我见到更多的是她的笑:丢球后.失误后,微微皱眉,转过身,摊开手,歪着脑袋,摇摇头,笑了,露出洁白的牙齿,场馆内的灯光把本该失意的她照得有些圣洁。她是觉得自己的错误可笑吧?那样无奈,那般自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