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规训"与"身体规训"是两个含义丰富的概念,需要重新梳理和界定。身体规训与体罚、自由、尊重、养成教育等相关问题存在着内在联系与区别。身体规训不同于体罚,它们在实施目的和实施手段方面都有着本质差异;身体规训与自由之间存在必然的张力,它是人类真正实现自由的平衡砝码;身体规训与尊重必须保持辩证统一,只有两者相互限制,才能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身体规训与养成教育是外在强化与自我内化的完美结合,它们需要在教育中相互结合、共同发展。身体规训的合理性因素体现在以下方面:身体规训意味着人类文明的进程;身体规训意味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的发展蕴藏着身体规训的潜台词。  相似文献   

2.
在课堂场域中,教师通过各种常规与要求对学生身体姿势、言谈举止等进行身体规训,使学生驯服,并且对于反抗的学生通过身体塑造来达到精神控制的目的。我们有必要通过在课堂场域中分析教师对学生的身体规训,来进一步认识当前学生身体的课堂生活遭遇。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身体社会学的视角,论述了在幼儿园时空中,教师利用时间表、钟表时间塑造了幼儿定格的、无间隙的身体,利用空间区隔、“前台”空间塑造了幼儿隔绝的、被注视的身体,最终形成了幼儿园时空中对幼儿的身体规训,同时造成了对幼儿本性的束缚和压抑。鉴于此,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采用非线性时间,提倡“事件时间”;第二,打破空间区隔,...  相似文献   

4.
规训是福柯对其权力——知识理论建构的中心词。学校是规训技术的最初起源地之一,教育活动利用规训技术对学生的行为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对学生行为实施的这种管制不是压制性的,而是借助于一套与正常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标准和价值以及标榜着仁爱和科学的知识网络而发挥其作用。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和检查机制等规训技术在课堂领域有其适用性,并发挥着一定的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福柯的研究中,学校不单是知识传授的教育场所,更是一所典型的规训机构,是权力运作的重要场域。身体与时间不再仅归属于个人意义,微观权力将身体与时间置于学校的统整中,成为学校规训教育的客体实在与策略。在精细训练的身体与严格控制的时间共同的耦合作用下,学校规训教育的图景形成,学校教育出现了对身体的漠视与遮蔽、对时间的割裂与挤占以及对个体的惩罚与规训的教育异化现象。学校教育由规训走向关怀的可行之路是:关心身体,坚持育人为本的学校教育价值观念;关照时间,构建多样灵活的学校教育管理机制;关怀自我,实现体贴个体的学校教育生存美学。  相似文献   

6.
文化传统、社会习俗以及教育是规训晚清人身体的主要途径。融入权力的礼仪规范,将士人身体紧紧束缚在以权力为核心的礼仪之下。作为社会习俗,缠足在直接造成女性双足伤残的同时,还限制了妇女的身体活动和行动能力。将书本作为知识来源的教育传统,辅之以身体惩戒,限制了求学学子的身体舒展。在外来文化的催化作用下,晚清人对人有了新的认识,人的身体开始受到重视,以人的现代化为特点的教育现代化开始起步,人的身体得到初步解放。  相似文献   

7.
身体在历经长期被规训、被遗忘的悲剧性历史命运之后,终于成了学术研究的一个焦点,身体"话语"成了强势话语。作为培养人的教育,对身体问题的关注不仅应表现为将其作为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更应该确立一种全新身体观,并据此反观当下教育中的身体。更为重要的是,在一个肉体享乐盛行的现实背景下,教育必须承担起理性观照身体的重任,使青少年对身体保持一种敬畏。  相似文献   

8.
细读阿契贝的小说《瓦解》(一译《这个世界土崩瓦解了》),不难发现小说包含有丰富的身体叙述,这些身体叙述展现了在伊博文化的规训之下,氏族内部男性之间、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异,而且主人公奥贡喀沃自己的身体在不同场合也存在差异。本文将对小说中的身体叙述作详尽的解读,分析在规训之下这些差异在小说中如何呈现。  相似文献   

9.
身体不仅仅是身体本身,还是身体话语的媒介和权力使用的肉体.在西尔维亚·普拉斯的自传体小说《钟形罩》中,诸多女性的身体参与到了作品的叙事中,其中,驯服的身体、趋同的身体及反抗的身体的具体叙事,体现了福柯权力与规训理论中权力对女性身体的规训及权力内部的反抗,反映了男权文化下女性的他者地位及她们的不满和诉求.  相似文献   

10.
福柯的身体理论关注权力对身体的规训,其主要策略有监视、规范裁决和检查。《福尔赛世家》三部曲第一部中的男主人公的两任妻子均受到了来自国家法律机构赋予个人的财产权和来自家庭中的家长权和夫权的规训,呈现出一幅失去主体的、被动的、时刻处于被各种权力或监视或规范裁决或检查的女性身体图景。究其根源是具有强烈财产意识的福尔赛主义所导致,从而暴露了资产阶级的本性和他们家庭婚姻关系的虚伪性。  相似文献   

11.
提高大学生军训质量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生军事训练是国防教育的一部分.军训的目的在于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增强国防意识和组织纪律性,锻炼意志和体魄.计划制定,以管促训,建立评估体系是提高军训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实施过程中要紧密围绕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目标,开展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体系建设。在广大学生中开展养成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大学生从"他律—依从—认同—自省—自律"的不断跨越,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高校军事技能训练作为大学生入学的第一课,是大学生养成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组织纪律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结合对北京市58所本科高校军事技能训练情况的调研,对如何开展大学生养成教育的规划和实践提出可行性方案,为高校养成教育工作有效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兵器学科作为一门国防特色鲜明的学科,其国际化人才培养对我国现代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南京理工大学立足国防发展需求,在借鉴国际人才培养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从课程国际化、教师国际化、平台国际化三方面对兵器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高职学科性公司是依托高职优势学科而成立的公司制企业,它以服务学科建设和学校事业发展为己任,为高职学科教学与科研,以及高职学生实习实训提供了良好的基地。为办好学科性公司,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科建设,重点扶持优势学科,增强学科竞争力。同时,学科性公司应明确自身定位,加强公司治理,科学制定公司战略,优化融资渠道,并处理好与学校事业发展及学科建设的关系,才能获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国防军工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国防军工高校既面临着战略性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国防军工高校转型发展必须立足现有基础,认真审视自身定位,辩证处理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中的若干重点关系。  相似文献   

16.
蒋介石从教育的实际和社会的需要出发,基于自己的经验,发表了大量有关训育的言论,形成了系统的训育观:训育的实施是教育和社会的内在要求,目标是为了健全人格,达成此目标的方法可以通过制定共通的校训,思想、生活指导,以及军事训练来完成,训育的至高原则是以身作则。我们可以客观评价蒋介石的训育观,认识其历史价值和时代局限。  相似文献   

17.
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高校必须面对和破解的难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以学科竞赛为支撑,通过建立省级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月、构建开放互动的省级培训体系、打造省级大学生科技创新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示范作用等措施,在广西构建了大学生科技创新交流平台,经多年实践,对提高广西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学生工作的角度谈高校军训工作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训已成为高校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教育形式,对各大高校的学生工作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军训对辅导员今后在工作岗位上更好的开展工作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和锻炼机会。另一方面,军训对于每一名大学新生来说,是人生中难忘的经历。通过解放军的言传身教,大学生能够树立更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团结合作精神。本文从学生工作的两个主体:辅导员和学生中来谈军训工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军队纪律建设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制必先定、力求完备的军队纪律建设指导思想,二是管理教育并重、建立自觉纪律的军队纪律建设养成思想,三是严肃钢铁纪律、加强检查督促的军队纪律建设维护思想,四是领导模范带头、管好重点人物的军队纪律建设领率思想。  相似文献   

20.
创新型人才培养已成为当前制造业高速发展背景下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目标。学科竞赛是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但指导教师如何通过学科竞赛过程塑造、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还缺乏必要的系统研究。结合我校培养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实例,从指导教师和学校两个层面介绍了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具体实施环节和应用实例,提出了相关保障、激励机制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