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关于《世说新语》的文体,古今学者持有不同观点。从“小说”这一概念的历史演变以及《晋书》与《世说新语》的比较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小说,并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
《简·爱》与《白衣女人》分别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与威尔基.柯林斯的作品。这两部小说各塑造了两位女性形象,《简·爱》里的简爱与疯女人伯莎以及《白衣女人》中的劳娜与安妮,也正由于这几个女性人物形象的刻画使小说在一些叙事规律上具有某些相似性,比如两部小说在情节发展、意象等方面呈现出了一定的相似性。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得出两部小说中的两位女性人物其实是同一个人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3.
在《呐喊》与《彷徨》中,《明天》、《祝福》和《离婚》是表现中国传统妇女悲剧命运的三部曲,在过去的研究中,大家更多关注的是这3篇小说在反封建礼教方面的共同性而忽视其创作上的不同,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它们的不同,来阐释鲁迅小说创作以及思想意识不断演变的轨迹,挖掘小说本身更深层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圣天门口》与《白鹿原》的初步比较,从儒家文化与基督文化以及它们与现代性的关系方面对这两部小说的文化价值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5.
《狼图腾》与《大漠狼孩》同为生态学的小说,前者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后者的成就却不尽如人意。本文将从写作背景、狼形象、叙事视角以及当代意义这四个方面对这两本书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看《十月》     
本期《十月》整体质量明显高于上期。其中值得注意的仍是“小说新干线”栏目,本期重点推出的是马炜的两篇小说,此外的几篇也各有特色。马炜的《回家》(中篇)是一篇具有先锋小说色彩的小说,责任编辑宗永平在评论《对梦魇的解释》中说,“作者对叙述掌握的从容和老练以及叙事穿插的变幻莫测,让人有种如入迷宫的迷幻和诧异。但这又不是炫技,相反解剖刀般准确的语言具有一种富有质感的朴素,字里行间弥漫着智慧的氤氲。”这是很恰切的评论。小说以乔叶到杭州后的生活以及他的死亡为线索,展示了他的生活状态与精神状态。在小说的最后,这位喜欢  相似文献   

7.
具象层面与象征层面显而易见的“互”呈现在《狂人日记》与《长明灯》之中,此为“整体性象征”。而象征意境的营造与“象征的抒情”几乎贯串于鲁讯先生《呐喊》与《彷徨》这两部小说中,这是鲁讯先生广泛地吸纳古今中外小说中的象征艺术,将之融贯与创新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小说有两个相互作用的发展系统。一个是文言小说,发端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一个是白话小说,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话本小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选了两篇文言小说:唐代李朝威的《柳毅传》和清代蒲松龄的《促织》。这两篇小说均属于前一个系统。《柳毅传》是传奇,传奇是志怪小说的进一步发展;《促织》选自《聊斋志异》,而《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语),与志怪小说也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因此,理解这两篇课文与志怪小说之间的发展关系,对我们准确评价两篇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有很大的帮助。志怪…  相似文献   

9.
相似的背景和命运,高加林与涂自强两个人物的塑造效果截然不同。通过对比《人生》与《涂自强的个人悲伤》,笔者发现方方的这篇新作存在一些局限性影响小说走向深刻。本文拟从叙事策略、人物性格以及社会与个人的关系这三大方面对比分析《人生》与《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旨在在对比中全面理性地认识方方的这篇新作。  相似文献   

10.
英国作家托马斯&;#183;哈代最重要的作品是他自称为“性格和环境小说”的一套作品,包括六部小说:《绿荫树下》、《远离尘嚣》、《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袭德》。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最后两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以下称《苔丝》)^①和《无名的袭德》(以下称《袭德》)^②这两部小说在开头,主题、基调等方面与前四部小说完全不同。然而,对于这两部小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一事实却往往被人们忽视.如果把这两部小说对照着看.这种联系就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相似的背景和命运,高加林与涂自强两个人物的塑造效果截然不同。通过对比《人生》与《涂自强的个人悲伤》,笔者发现方方的这篇新作存在一些局限性影响小说走向深刻。本文拟从叙事策略、人物性格以及社会与个人的关系这三大方面对比分析《人生》与《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旨在在对比中全面理性地认识方方的这篇新作。  相似文献   

12.
葛灵知 《海外英语》2011,(10):257-258
《仁慈》是著名非裔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第九部作品,它与《宠儿》有着明显的互文关系。该文试图借用朱莉雅·克里丝蒂娃的互文性理论来分析这两个文本之间的互文关系,通过剖析小说的情节与角色构建、主题意象以及其运用的写作手法,探讨这种互文手法对于理解小说主题具有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汉人及后代目录学家没有视《新序》、《说苑》、《列女传》为“小说”,但是现在不少的研究者又把《新序》、《说苑》、《列女传》视为小说。它们到底是不是小说?该如何看待《新序》、《说苑》、《列女传》的性质?笔者着重从汉人“小说”观念、创作中“名实错位”现象、小说文体的渊源关系以及小说的特征等方面探讨《新序》、《说苑》、《列女传》的性质问题。  相似文献   

14.
章主要描述和说明了兴起于明代的商业思潮,以及这一思潮对当时小说的影响。认为这一商业思潮对当时的小说创作影响甚大,《三言》、《二拍》即是其中的代表。这两部小说不唯其产生带有鲜明的商业特征,而且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过程也体现出了相当突出的商业意识。通过对上述内容的描述和说明,揭示出其中所蕴涵的一定的小说理论意蕴。  相似文献   

15.
讽刺艺术是中国小说的一大特征,从古至今都有不少以语言的辛辣机智以及对社会弊端的猛烈抨击而令人深思与耐人寻味的作品。《给李风叔叔帮忙》是作者近年发表的一篇短篇小说,通篇的讽刺和无奈是全文的亮点。本文即通过这篇小说中部分情节以及细节来分析《给李风叔叔帮忙》这篇小说的讽刺性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汉人及后代目录学家没有视《新序》、《说苑》、《列女传》为"小说",但是现在不少的研究者又把《新序》、《说苑》、《列女传》视为小说.它们到底是不是小说?该如何看待《新序》、《说苑》、《列女传》的性质?笔者着重从汉人"小说"观念、创作中"名实错位"现象、小说文体的渊源关系以及小说的特征等方面探讨《新序》、《说苑》、《列女传》的性质问题.  相似文献   

17.
《肉蒲团》多攀附化用儒家经史以为小说。其写"未央生"与艳芳、权老实夫妇故事等分别取法《诗经》中《庭燎》《氓》与《静女》诸篇,表明《诗经》是《肉蒲团》思想与艺术取法的重要参照或对象。作者的用心虽在籍以坐实其自道是书之作得力于"经史"处甚多,以可与"经史"并观为小说加一层保护色,但其把当时最下流与最上位两种文本揉为一体的写法,一定程度上颠覆了《诗经》内容的庄严性,同时是以小说形式对《诗经》写两性关系内容的另类诠释,可以启发人们对小说中色情描写尺度的思考,值得《诗经》学者引为参考。这一写法在前此小说中似无先例。鲁迅说此书"较为出类",大概也包括了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18.
宋红芳 《学语文》2011,(2):22-24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二年级学生选修了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小说与戏剧”系列之《外国小说欣赏》。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欣赏外国小说以及初步感知小说这一文体的基本特征(单元话题)。语文《新课标》也要求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相似文献   

19.
陆从兰 《现代语文》2010,(2):152-154
作为清代白话小说的典范,《儒林外史》为后人提供了生动活泼的词汇。通过对《儒林外史》的语言分析发现,该部小说中的语言基于“官话”,也有许多淮扬方言词汇。这与作者的出生地、生活迁徙,以及对淮扬方言的提炼与应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收14篇小说;《彷徨》是他的第二部小说集,1926年出版,收11篇小说。鲁迅说过,他是抱着启蒙主义的目的来写小说的,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川鲁迅这两部小说集在艺术上,吸收和借鉴外国小说的创作方法与表现手法,把外国小说的经验与中国古代小说的传统结合在一起,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的基础,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揭开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