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信心是青少年成长与成材的一种重要心理品质.本文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的途径和方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
自信心是青少年成长与成材的一种重要心理品质。本文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的途径和方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3,(65):87-88
育体,就是对学生进行身体教育,这是由体育学科的性质决定的;育心,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教学内容与形式的身体练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品质的培养。为此,教师要找准育体与育心的结合点,寓育心于育体中,发挥体育教学特有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的学校体育课是指列入教学计划的中小学校和中职、中专学校的体育课,还包括学生体育运动队的课外训练课.体育教学应承担哪些心育的任务和内容、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学校体育课的心育职能是什么等诸多问题值得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1享受教书快乐,感受育人真谛课堂是教师工作、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怎样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基本目标.有一次,笔者问一位很优秀的教师:"你上课成功的最大秘诀是什么?"那位教师告诉笔者:"课堂教学中,当我的心与学生的心融在了一起,教学肯定能成功!"这位教师的话对我  相似文献   

6.
所谓"学科中渗透心育"是指教师将学科中的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巧妙地融合,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在学科中渗透心育,对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让他们认识自己,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出心理健康又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白云龙 《教书育人》2000,(21):40-42
一、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主渠道在课堂 中学生主要生活在校园里,学校的教育活动影响、制约学生的身心形成与发展。因此,中学生的心理问题绝大多数与教师有关,解铃还须系铃人。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应融于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切忌成人化、专业化、学术化而应以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为载体,以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为原则,既教书又育心。各学科(以文科为侧重)根据学科的特点、具体内容和学生实际,挖掘教材中某一章节所隐含培养心理素质的教学内容确定心理教育目标、情感体验目标,自然而然渗透心理素质的培养。如初二生物学科生殖和发育…  相似文献   

8.
邹文 《西部素质教育》2019,(16):229-230
为了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初中学生的历史素养,文章探讨了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包括深挖教材,以榜样育心,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画教育之“点”,延课堂之“线”,扩积极之“面”。  相似文献   

9.
“心融五育、多元立体”中小学“四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整合高校专家、教研员、优秀教师、学科教师等人力资源,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立足于教师“善知”“善教”和学生“善思”“善成”的“四善”课堂教学设计;依据整体教学目标和子课时目标,围绕教学环节,结合学科特点,设计有整体性、关联性和递进性的教学活动,开发一批学科精品课程;在全面加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同时,在“五育”中融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发展,实现“心融五育”,发展“多元立体”评价体系的育人目标,有效解决了部分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不强、教学质量不高、教学设计内容形式不够丰富及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前,许多教师心育能力差,以致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得不到培养,甚至损害学生的心理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不好,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不能充分发挥,势必影响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因此,提高教师的心育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迫切而重大的任务。心育能力是一种结构复杂、综合性很强的教育能力。它包括两个方面,即一般心育能力和特殊心育能力。一般心育能力是指培养学生一般心理素质(观察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情绪情感、意志力、个性心理特征等)的能力。特殊心育能力则是指顺利进行特殊心育活动的能力,主要包括心育课…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提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不仅要关注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更要注重学生的意志品格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本文探索通过将党的百年征程中所涌现出的动人事迹和革命精神与体育运动项目相融合,与体育课堂教学相融合,以学科融通和项目化改造的方式对现有运动项目和红色体育活动进行开发和整合,回应大单元教学的新要求,通过“学、练、赛、评”环节指导红色体育融入传统体育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在项目练习中、在思辨合作中实现对学生的育思育心育行。  相似文献   

12.
在某种意义上说.健康的心理品质是现代人所必备的重要素质,是2l世纪的呼唤,也是成为创新人才的通行证。而在中学生中。影响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主要是过敏倾向、自责倾向及学习焦虑等。所以,医“心”、育“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是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而班主任对这项工作更是义不容辞。  相似文献   

13.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以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为主要途径,开展通识心理健康教育,优化积极心理品质;以矫正性团体心理辅导为重要途径,打造职校心育特色,赋予学生积极心理能量;以专家指导和专业引领为重要保障,培养心育教师团队;以朋辈心理辅导为重要补充,培训学生心理辅导队伍,实现学生心理自助互助;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课程活动化和活动课程化相结合,开发校本心育教材;以行政推动为重要保障,整合积极心育资源,助推积极心育合力育人等心理资本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14.
田晓荣  马忠梅  秦坛山 《教师》2013,(4):109-109
要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好育心教育的思想,就要突出一个“全”字,立足一个“动”字,抓住一个“趣”字,讲解一个“情”字。一、育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育心教育活动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把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健康心理、行为与习惯作为教学目标,将心理健康教育融人体育教学之中。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考试项目和标准的制定上,必须顾及全体学生健康心理的育人标准。教师要充分地尊重、信任学生,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全面发展自我,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发现者、倾听者和参与者,要善于发现、珍惜学生的创造冲动,倾听、理解、尊重学生的内心表露。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情感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调动情感因素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情感素质,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学科心育能力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能力,教师具备了较强的学科心育能力才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育因素,全面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学科心育能力由学科心育设计能力、学科心育课堂教学能力和学科心育评价能力等构成,只有经过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养训练,学科心育能力才能发展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7,(48):49-50
中职学生相对于普通中学的学生而言,在学习、思想行为、人际关系等方面更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因此,为了引导班级学生尽早走出中考失利的阴影,本人尝试把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本文中简称为"心育活动")相结合,应用于中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本文就是其中几个典型案例的分享。  相似文献   

18.
正高效课堂是指新时期通过教学改革实践,在课堂教学方面实现低投入高产出,将教书、育人和谐统一,实现教学效率、质量的提高,让师生在教学实践中相互沟通、共同进步.从当前教学实际来看,高效课堂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效率高,学生学习效率高,课堂教学效果好;二是教师与学生对课堂教与学满意度较高,教学从形式上、内容上和结果上都达到了和谐统一;三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能力得到培养,兴趣得到巩固,课堂效益实现最大化,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相似文献   

19.
“心育”即“心理教育”,又称“心理素质教育”,是指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进行的教育工作。心育教师的心理品质对学生心理的影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李世鹏 《河南教育》2004,(10):31-31
快乐教育目标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把培养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第一位,让学生在生机勃勃的课堂气氛中充满自尊、自信,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从而在学生发展上达到德、智、体的和谐统一;在学生心理品质上达到认知、情感、意志的和谐统一;在主导和主体的关系上达到善教与乐学的和谐统一。概括说来,快乐教育课堂教学有下列三个特色:1.师生关系的和谐之乐。课堂教学中师生间、同学间的和谐之乐主要体现在三情之中。(1)教师之情。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无私的奉献和崇高的敬业精神,体现在教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