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及“听说读写” ,人们往往与语文、英语学科联系在一起 ,数学学科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很容易被人忽视 ,尤其在强调“以能力命题”、“注重考查创新能力”的今天 ,似乎一提起数学要重视“听说读写” ,就是观念落后 .其实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有其特定的内涵 ,而且它们也是数学学习活动不可缺少的前提和基础 ,是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保证 ,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 数学教学本身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是一种语言 .数学语言是一种有别于自然语言的专业化语言 ,是人类数学思维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殊表达形式 .它是以数学符号…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阵地,而且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要反思课堂创设的情境,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情况,还要反思课堂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及运用能力是否提升,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真正达到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将由“关注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课程设计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数学新教材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验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不再只是教师、向学生“授予”知识的过程,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去“观察”、“操作”、“发现”,并通过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品质。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该怎样教学数学呢?一、“做数学”,让学生体验创造的乐趣数学是做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创新的数学课堂应当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一方面,学生只有在做数学的具体过程中,通过亲身…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课堂是始终弥散着语言的环境。数学课堂使用较多的是数学语言。它以数学符号为主要词汇,数学法则、定理、公式等为语法规则,它的书写形式的基础是自然语言和一种不同于自然语言的记号体系。学生数学学习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在数学学习中形成和发展的,但并非任意的数学学习过程都能够促进这些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影响学生数学学习中听说读写能力形成的因素和条件,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读写能力的条件,并不断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一种实践活动。倡导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探究“地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意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去,让课堂因此而绽放异彩。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创设教学情境,真正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各种数学活动学习新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发展个性。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表现为学生课堂教学学习活动的有效性。而“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因此.为保证课堂教与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应根据数学学科特点,由以教师教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为主的学习模式转变,并以学生的学习模式主导课堂活动。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自我反思、质疑问难,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全过程,让学生喜欢学习数学,使学生快快乐乐地获取知识,轻轻松松地在课堂的学习活动中“动”起来。  相似文献   

9.
一、数学交流的含义 在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注重把“发展为本,主动参与,注重探索创新”的新理念落实在课堂中,然而对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教师很少给予学生数学交流的机会,更谈不上重视学生利用数学语言进行数学交流,仍以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的单向交流为主,学生交流也只是单向的静态沟通.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交流思想工具,借助数学语言才能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与交流.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耍的心理因素,学生对数学是否有兴趣,直接影响到数学学习的效果.在课堂中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耍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作为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探究性学习即“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它有利于克服当前数学教学中注重教师传授而忽视学生发展的弊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可以在课堂内进行,也可以在课堂外进行.本文结合实例,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陈浅见.  相似文献   

12.
李培芳 《福建教育》2009,(10):55-56
有效的数学学习应当通过对数学活动的深刻体验,对数学问题的深入思考等学习活动来进行。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只有把握学生数学学习的这一本质特征,才能打造出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让学生真正因数学而智慧。现结合第三届“我与新课程”征文暨第二届“智慧·互动·成长”全国青年教师教学风采展示活动中的课例谈谈如何让学生在操作、实践、应用中丰富数学体验,在猜测、归纳、推理中发展数学思维,进而在不断的体验与思考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赖英 《新疆教育》2012,(21):41-4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束缚了学校教育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地发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是现代数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教育的核心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追求形式而重在落实“让学生通过自己思维来学习数学”,是深化数学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让探究性学习走入课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究性学习即“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景中 ,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 ,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它有利于克服当前数学教学中注重教师传授而忽视学生发展的弊端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探究性学习可以在课堂内进行 ,也可以在课堂外进行 .本文结合实例 ,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略陈浅见 .1 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动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罗杰斯认为 :“在教学过程中 ,…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活动最大的平台就是数学课堂,而新课程理念之下的数学课堂又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探究营造动态生成性课堂的策略有利于使数学课堂回归正途,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动态生成”也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它和“预设”是相对的.在数学课堂中,许多时候学生的语言、做法都不在教师的控制之内,如果教师不顾学生的想法和感受仍旧照本宣科的话,就会丧失很多珍贵的生成资源.而如果教师能够抓住时机,适时引导.那思维火花就有可能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产生.因此想要营造出一个动态的数学课堂就需要教师掌握一些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导学活动单”是高效课堂的一种执行模式.它能帮助学生经历过程、获得知识、习得能力,是数学高效课堂的强力推动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导学活动单应重点突出学生“说得清”的教师作“点焊”,学生“悟不透”的教师作“点拨”,学生“看不到”的教师就作“点补”这三大方面.教师应精心编制导学活动单,不断反思、不断实践,让导学活动单真正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导航,创造高效的课堂.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数学”。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改变过去只重视学习结果的获取,而忽视学习过程与方法;只重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掌握,而忽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使学生参与到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19.
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程度却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隋感因素密切相关。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我们应该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做学习的主人,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20.
目前以“研究性学习”为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模式,是近几年国外较为盛行的数学教学模式,其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自主参与数学活动过程中学习数学,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于大大小小的数学问题是构成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成分,而并不是所有的数学问题都能生成一次有效的“研究性学习”,因此,要想高质量地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有必要对“课堂数学问题的设计分析”作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