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语文教育形象制约性的含义及其根源语文教育形象制约性是由语文课程的形象性特质决定的。语文课程的形象性特质是指:"课堂教学中活跃着语文课文的形象。教师头脑中有鲜活的课文  相似文献   

2.
2001年7月,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布,语文教师兴起了学习的高潮,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正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但是由于中国传统语文教育思想的根深蒂固,全国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仍然没有很大的转变。我们学“课标”反思传统语文教育,认为中国当前语文教育还存在着7大弊病:教育体制僵化、教学理念滞后、教材内容陈旧、教学程序呆板、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评价无理。只有坚决推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下称“语文课程标准”),才能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课文教育落后的局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育观念,就是对语文教育诸问题的认识与看法。它固着于人们的头脑。形成思维定向,心理定势,支配着语文教育行为,统帅着语文教育实践,先导着语文教改方向,影响着语文教育质量,体现着语文教育思想。因此,确立正确的、科学的、面向未来的现代化语文教育观念是语文教师神圣的职责。从教育者(受教育者)中开展思想革新是我国下个世纪腾飞的基础。正如叶圣陶在致范泉的信中所说:“最要紧的是提高语文教师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大部分教师在课文教学中,只注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注重对基础知识的传授,往往忽视了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并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在教学中对学生有机地渗透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5.
吴志峰 《考试周刊》2011,(77):47-47
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我们的教育在对语文课程的认识和定位上一直存在着相当大的偏差.这种偏差首先就体现在语文课文的选择及教学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重新思考语文教材课文的选择和教学方法无疑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激发学生在完善自我中塑造健康人格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本身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而且是政治教材无法替代、比拟的。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达到提高学生人格思想素质的目的。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还我河山"的呐喊;文天  相似文献   

7.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教育的特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过程,必然伴随着思想情感的变化。作为语文教学主阵地的课堂教学,必然承载着学生对语文课本中文学作品的品读和深究,必然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审美和情感教育的重任,尤其是语文课文品读中的文学审美教育更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内化和强化语文学习动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和美好的情感品质,让语文课堂充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就要在加强语言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同时接受思想教育、情感熏陶,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反思我国的阅读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着两个偏差:一是课内放弃语言实践,特别是说写的语言实践,采用的是教师主宰下的内容分析、问答串讲、知识传授和道德训诫,很少让学生自己去直面课文消化吸收、迁移运用;二是离开课文内容,抛却作者情感,放弃感悟涵咏,把字词句从课文语境中剥离出来,进行机械的操作和演练。这样做,既违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又违背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特点,导致了阅读教学耗时多,收效少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语文教师需要有多方面的知识,授课时触类旁通,灵活多变,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教学多年,下面谈谈我的一点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要走在“语文”的路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基础教育中,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所有课程的特质在于它以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为根本宗旨。语文的本体就是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语文教育必须走在“语文”的路上,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否则就会走向自我消亡的悬崖。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的一个鲜明特点在于它不仅具有知识性、工具性,而且具有形象性。一篇课文的内容是通过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语文教学耍想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去感受具体的形象的情景,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就必须把知识的传授寓于形象的情景之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充分运用电教手段,把情、景、视、听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与人格力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育模式已经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语文教育更应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起来,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高中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其课程体系中,语文是最富有深厚人文底蕴和审美特质的一门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审美性把握,提高自身理解美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过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在于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语文资源和语文实践活动意识。为此,教师必须首先把握两个最基本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美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审美教育都必须以形象来感人.因此,语文课的教学必须突出文学形象。这些形象常常在潜移默化中熏陶着学生的心灵,富有强大的启发人、感动人、鼓舞人的艺术魅力和极高的美学价值。所以语文美育可以借助课文中的形象,引导学生以正确的审美思想为指导,分析、欣赏文学作品中一系列人物形象,尤其是带有普遍社会意义的典型化形象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他们的美好人格,培养他们高尚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5.
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语文教学,这是目前在中学推广媒介素养教育的一种方式.媒介素养是语文素养的延伸,媒介素养和语文素养都是人文素养的一部分.语文课程有关"新闻"的内容应该引入媒介素养教育的视角.大众媒体信息已经对语文课文的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亲近印刷文本,提高深度阅读的能力,警惕大众媒介文本对经典文本的消解和颠覆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语文教学把情感教育作为三大目标之一。情感教育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材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每篇文章都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师生对文章的理解也离不开思想感情。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挖掘和体会课文的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17.
浅议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教学改革.促进了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了教学理念,也激励着语文教师尝试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何转变阅读教学方式?颇值得语文教师思考。笔者就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提出几点肤浅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于语文教育教学来说,教师的感情投入,较之其它学科更为重要。因为课文本身都饱含着丰富的感情。假若语文教师冷落冰霜,又怎能使学生动情呢?不能以感情浸润学生的心田,则无论是思想教育还是语言知识训练,都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那么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感情投入呢?首先,语文教师要热爱学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如果不爱孩子,那就去另找一个工作,决不要去当教师。可见,爱学生这对一个教师而言,是何等的重要。18世纪中叶,法国教育家卢梭也曾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新教材)都十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和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由之路。搞好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全面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必将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二期课改以来,教师基本上更改了观念,适应着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前,语文教育的基础阵地仍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追求“建设高质量、高效率的语文课程”,这要求语文教师具备全面深入的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