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美国大学竞技体育业余性溯源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大学竞技体育能够生存一百多年并在争议中获得完善发展,关键在于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的生存之道——坚持业余性。美国大学竞技体育坚持业余性有利于获得宽松的法律环境;有利于获得广泛的民众支持;有利于融入美国高等教育体系;有利于学生运动员接受更好的教育;有利于获得强有力的政治支持。通过对美国大学竞技体育业余性溯源及发展进行研究,深化对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的认识,为我国大学竞技体育价值定位及管理体制构建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管理体制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对两国大学竞技体育组织机构设置和职能的分析,论述了各自的性质和特点,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开展,为改革、完善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建设,适应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大学竞技体育运行和发展的规律,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制约我国大学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借鉴美国大学竞技体育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立足于对我国高等教育和竞技体育管理体制进行锐意改革,探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主要途径,构建大学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论述发展机遇,提出战略措施与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试析中、美大学校际体育竞赛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年来,美国把学校作为发展竞技体育的重要基地之一。学校竞技体育的迅速发展,不仅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世界级优秀运动员,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与体育科研的发展。分析美国大学体育竞赛的现状,借鉴其成功的经验,无疑对我国大学校际体育竞赛制度的改革大有稗益。一、美国大学校际体育竞赛现状分析1. 校际体育竞赛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大学校际体育竞赛开展已有100多年了。目前,全国各级大学体育竞赛主要在全美大学生体育协会及其下属的地区大学生体育联合会的领导与管理下进行。全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把大学校际体育竞…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学校体育的发展遇到的瓶颈,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美国大学体育教育理念进行了研究,发现美国大学体育不仅有着浓厚的传统和多重目的性的教育价值,而且还具有卓越的竞技水平,同中国理解为单纯德、智、体中的体育有区别,美国的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是紧密联系着的。革新大学体育发展理念,促进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有机融合,是解决学校体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体育与科学》2016,(4):97-106
美国大学校际竞技体育是世界高等教育体教结合的典范,研究他们发展的核心理念有助于为我国大学体教结合发展模式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美国大学校际竞技体育发展的核心理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解读。研究认为,其核心理念主要包括:始终坚持教育第一,体育为教育服务的理念;强调各运动项目全面协调发展;强调男女平等;强调完善的竞赛体系;强调校际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数据记载;强调对会员单位运动计划项目的监管和积极引入市场开发渠道。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的方法,旨在探究美国大学如何推进高水平体育运动的发展,研究认为,美国大学之所以能够成为高水平运动后备人才成长的天堂,有3大成功经验值得借鉴:1)大学体育要成为国家竞技体育的主战场,必须为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提供良好的人、财、物和制度保障,实行专业化、精细化管理;2)大学体育的全面发展理念和价值观很重要,大学体育的教育性、社会性、均衡性、公平性、业余性、自主性、差异性等核心价值观值得我国借鉴;3)全国性大学生竞技体育组织的建设和良性运作能为大学竞技体育的全面、快速、规范地推进提供法律和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8.
绿色竞赛是当前美国大学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之一,是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呈现。本研究从策略、实践、功效三个维度阐述美国大学体育绿色竞赛的经验,旨在为我国大学体育赛事环境可持续发展特别是绿色竞赛提供借鉴。研究认为,美国大学体育绿色竞赛策略实施基于美国大学校长气候承诺(ACUPCC)的框架理论,通过美国大学体育协会(NCAA)以及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通力合作来实现。具体到体育场馆的实践,美国体育场馆的绿色举措和绿色认证是美国大学绿色竞赛的追求。美国大学体育绿色竞赛的功效主要有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实现环境保护教育;建立绿色品牌,提升办学条件。基于此,得出我国大学体育赛事绿色发展的启示,即建构绿色校园行动框架,达成大学体育环境可持续发展策略;引进国外绿色认证体系,注重大学体育场馆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学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庆伟  唐建倦 《体育与科学》2011,32(4):107-109,27
文章分析了目前影响我国大学竞技体育培养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认为大学竞技体育的科学发展以及高水平学生运动员的培养应该顺应高等教育体制和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整合各方资源,协调不同主体利益,促进体育与教育更好的结合,创新和完善现行管理体制、招生制度和竞赛体系,形成大学竞技体育良性发展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易剑东 《新体育》2006,(4):63-63
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的盛景高等院校与高水平竞技体育其实具有由来已久的亲缘关系。翻阅大学和体育的历史,不难看到,近代竞技运动的主要策源地英国就以高等院校的“竞技运动自治”影响了世界。看看今天,美国出名的职业运动员绝大多数都有大学教育的背景,没有几个篮球迷不知道迈克尔·乔丹的母校——北卡罗莱纳大学。笔者最近查询美国四大职业联赛的球员资料,发现很多球员的资料中都标注其毕业大学。而在美国大学的网站上,你很容易在一级目标中看到“Athletic”(运动)。在美国的4000多所大学里,参加NCAA(全美大学生体育协会)各项目各级别比赛…  相似文献   

11.
教育学视野中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从教育学意义上审视“体教结合”后发现:“体教结合”由于观念、体制等局限,难以实现学生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有必要促使其向学校竞技体育过渡。学校竞技体育,重心在竞技体育,实体在学校,指的是以学校学生为主体,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的以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为现实目标的训练、比赛活动。认为:相比“体教结合”,学校竞技体育的目标更明确,管理更到位,措施更合理,是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试论竞技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作用与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教学就其目的来说是可以相容的,在提高竞技运动水平的同时完全可以实现教育人的目的。学校体育教学必须选择新的有竞争性、有趣味性、有吸引力的体育教学手段,竞技体育就具备这样的特点。竞技体育项目的多样化,使得学生都有可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从而获得良好的效果。竞技体育有着广泛的教育作用,是一个有效的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13.
竞技体育文化的社会理性互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了解社会大众对竞技体育文化的理性认识及认识对象之间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人们重视竞技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所蕴涵的文化教育和象征意义;将竞技体育运动看作娱乐性活动;倾向于将体育运动归为一种促进身心发展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对体育教学中排斥竞技运动观点的质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丰  兰林 《体育学刊》2006,13(3):100-102
竞技运动在体育教学中虽有弊端,但仍然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体育教学发展不能以牺牲竞技运动为代价,反而应该加强利用竞技运动资源,实现体育教学与竞技运动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高校竞技体育的"马太效应"现象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高校竞技体育在高校地域分布、高校层次、运动成绩等方面表现出"马太效应"现象;它具有改革先锋、榜样引领、优势累积等积极作用,同时也具有相关的负面影响。建议:对此现象要采取辩证的认识,发挥其积极性克服其消极性,促使高校竞技体育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进,为我国教育和体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结构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新世纪里,由于市场经济的驱动,学生自主择业和体育社会化的需要,构建以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增加基础教育课程内容和学时数以解决体育专业学生文化素质偏低的问题,培养通用人才、拓宽就业渠道应该成为我国师范院校体育专业素质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由此,增设政治教育课程,人文教育课程,科学教育课程,就业教育课程,改造技术教育课程有助于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这对于促进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等工作的整体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生受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思想的影响,各种运动竞赛在高校层出不穷,竞技水平越来越高,但往往裁判水平落后于竞技水平,给体育运动的开展带来了负面影响,甚至抑制了高校同学参加这项运动的主动性,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体育运动在高校的普及和提高,文章就如何在高校培养学生裁判能力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及如何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以适应高校竞技运动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The discourse of competitive sport is, and has been, a defining feature of physical education for many years. Given the privileged and dominant position competition holds in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a, it is concerning that competitive physical education remains steeped in traditional pedagogies and that these pedagogies are constrained by teachers' everyday philosophies rather than any explicit understanding of pedagogy or the needs of pupils. This in turn affects pupils' experienc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ecifically the type and form of activities that are offered to pupils.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biographies generally show a profound attachment to sport, and in particular competitive sport, and the value of competitive sport is significant in the lives and identiti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uits. However, there is a paucity of research specifically in relation to in-service and pre-servic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beliefs about competition and its place in physical education. It is well documented that the implicit theories that pre-service, beginning and experienced teachers hold influence their reactions to teacher education and their teaching practice, with their beliefs acting as a filter through which a host of instructional judgements and decisions are made. Thus,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pre-servic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PSTs') beliefs about competition. Thirty five (16 men, 15 women, 4 unknown) PSTs completed a reflective journal alongside their participation in a University-based module focused on models-based practice. The data generated were analysed using the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 of grounded theory which revealed five major themes grouped in the discussion under the sub-categories of: (1) defining competition; (2) learning through competition; (3) competitiv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 sporting pathway; (4) competition needs to be got out of children; and (5) a little competition. The discussion challenges how we transform traditional views of competition and the competitive practices that alienate some young people from physical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9.
排球目前已成为当下比较流行的一种运动,受到很多人的喜爱。高校体育教学当中,排球也成为一门重要的课程。随着排球教学的发展和进步,学生自身素质的提升,逐渐发现仅仅传授学生单纯的排球竞技技能是不够的,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内在心理素养,由此心理训练课题的研究浮出水面。该文简述了在排球教学中心理训练的意义,以及如何在排球教学与训练中运用心理训练。  相似文献   

20.
真义体育论持有者从思维差异角度审视竞技运动与身体教育的差异,认为身体教育与竞技运动分别对应"真"与"善"两个不同的价值领域,真义体育求真不向善、竞技运动向善不求真;通过研究提出:身体教育求真也向善、竞技运动向善也求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