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人化”理念是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追求,是一种尊重生命的教育理念,指向全体学生的发展(面向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包括“每一个”,指向“每一个”,发展“每一个”。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课程改革时代。这次课程改革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全人发展。“全人”意为素质全面的人,“全人发展”即整体的人的智力与人格的全面和谐、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的基本目标在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培育合格的社会公民和人材基础。“全人教育”思想纠正了近代世界教育领域严重机械化与功利化的倾向,与当下中国社会发展对基础教育的育人需求不谋而合。因此,以“全人教育”思想为指导,全力推进基础教育育人方式改革,有利于从思想认识层面根治“应试教育”的顽症。“全人”理想无疑是人类教育的崇高理想,随着人类不断地向更高的社会层次发展,“全人”应成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应以“全人教育”思想指导基础教育与教学改革,为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培养满足现代社会要求的“全人”公民和“全人”创新人材。  相似文献   

4.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一种智力理论,该理论认为,决定一个人的成功需要三种智力的综合平衡使用:分析智力、创新智力和实践智力。这三种智力既是思维方式,也是能力表现形式。本文对斯腾伯格思维模式及其教学策略理论作大致介绍,并指出该理论对我国教学的若干启示。一、三元论的教育学启示1.三元论的“全人观”教育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里的“学生”是指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全面发展”是指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三元论下的“全人观”教育至少也应该体现以下三层意思:首先,每…  相似文献   

5.
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是近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本土化的范例。它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同时吸收康德的“完人”教育思想和小原国芳的“全人教育”思想的合理因素,并结合当时中国的国情,针对教育的现状而提出的。考察“全人生指导”思想的理论来源、形成过程及主要特征,有助于在新的时代环境中将这份宝贵的历史遗产转化为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小原国芳(1887—1977)是日本知名的教育家,著名的玉川学园创世人。他的教育思想,特别是教育实践,不仅在日本享有盛名,而且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有较大影响。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是“全人教育”。所谓“全人教育”就是“完善的人”的教育,“全人格”的教育,他认为在现实教育中,单纯强调智育、德育、宗教教育,或单纯强调体育、美育、劳动教育都是片面的,这不是“全人教育”,而是肢解人的教育。他主张人必须接受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当前,  相似文献   

7.
全人教育关注人的内在体验与全面发展,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生态式”艺术项目活动的建构与全人教育“育全人”“全育人”的理念相契合。全人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幼儿园“生态式”艺术项目活动建构,应遵循全人教育与审美教育的联结原则、艺术活动目标的多维立体原则、艺术活动形式的多元灵活原则,通过带领幼儿在行走中与街巷文化对话,把街巷资源融入幼儿园“生态式”艺术项目活动,建构适宜幼儿的广阔的“艺术活动实践场”,让幼儿在立体式、整合性的活动中逐步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青年教师的培育不仅要关注其专业技能的成长,更要关注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内在诉求,积极探索青年教师“全人成长”思路,实施“三步四策”,以三维度厚植情怀、三层级同研共享、三工程引领需求、三项目优化机制,全方位多角度助推青年教师快速寻找适合自己的成长渠道,使其在自然、自觉的状态下激发潜在能量,提升专业素养,实现“全人成长”。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末,一些教育家继承和发展了人本主义的教育理想,建构了以“人的整体发展”为宗旨的教育理论。美国学者隆·米勒(R.Miller)将这种理论作了系统化的阐述,正式把这种理论称为全人教育。全人教育思潮传遍世界各地,形成了一场世界性的全人教育改革运动。在北美、澳洲、欧洲、亚洲,全人教育的思想对各级各类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EYC)所强调的“全人教育哲学”(whole—child philosophy),与著名学者霍华德·加德纳所提的“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和我国教育强调的“德、智、体、关”全面发展都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全人教育”20世纪70年代,在后现代主义、生态学、整体论、永恒主义哲学、批判理论的基础上,一些激进的教育家继承并发展了人本主义学派的教育理想,发展出以“人的整体发展”为宗旨的联结与转化学习理论。在70年代末,全人教育的主要倡导者隆·米勒正式把这种理论称之为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1990年6月,80位支持全人教育的学者在芝加哥签署《教育2000:全人教育的观点》,提出全人教育的十大原则:(一)为人类的发展而教;(二)将学习者视为独立的“个体”;(三)经验的关键作用;(四)整全的教育;(五)教育者的新角色;(六)选择的自由…  相似文献   

11.
何树彬 《上海教育》2008,(10):43-44
香港特别行政区大多数高校学生工作的理念是“全人教育”。“全人”是一个内涵非常广阔的概念,包括学术、社交、精神、心理、职业、体质等方面,更进一步来说,就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香港高校的“全人教育”关注的是人生经验,而不是狭窄的专业技能,它强调教育是成长,也是发现,是视野的开阔,还是参与世界、探寻和理解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生 《江苏教育》2012,(Z2):16-20
【我的主张】"全人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踏着改革开放的鼓点,怀着对教师职业的崇敬之心,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朴素感情,我迈上了教育的征途。30多年的一线教育、学校管理,风雨兼程,一路走来,我在不断的思考、探索中前行,也在不断的前行中收获了我丰盈的教育人生。我们应给学生提供一个什么样的教育,我们应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基于这两个思考,近年来我提出了"全人教育"理念,即: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1.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优质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人的价值,即"为  相似文献   

13.
史峰 《今日教育》2014,(6):68-69
“全人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从北美兴起的一种以促进入的整体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思想,后来传播到亚洲部分地区。新加坡于前些年确立了“全人教育”的方针,并快速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全人教育”的改革运动。  相似文献   

14.
人文关怀和人文教育是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在儒家看来,“人文”的价值指向就是塑造文明的人和文明社会,其基础和核心乃是“思想人格”的塑育。“理想人格”是儒家所设计的人生目标,也是儒家的教育目标。儒家先师通过对“理想人格”内涵及其实现过程(方式)的揭示,阐明了其基本教育思想,其中涵蕴着丰富而深邃的教育智慧,在诸多方面与现代教育思想享有共同的视角。1 全人教育理念教育的价值取向或说教育目标是一个不断被解析和重构的问题,现代教育观向传统教育思想“回归”的表现之一就是全人教育理念的确立。近代以来,科技文明在…  相似文献   

15.
全人教育是以促进人的整体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强调人的整体发展,强调个体的多样性,强调经验和个体之间的合作,重在育“人”而非制“器”。图书馆传统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定位不能适应全人教育的需要,必须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拓展,变服务角色为教育角色,在充分发挥图书馆原有功能基础上,突出对学生的“全人”教育功能,彰显大学图书馆在全人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阅读提示:无论在教育领域,还是在社会发展的其他领域。人们的进步轨迹通常表现为:关注少数人一关注多数人一关注每一个人,也就是“一个都不能少”。只有突出“这一个”和“每一个”,把握每一个个体的需求、情感和愿望,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我们的教育才能发展。在学校里,“中等生”相对于“优等生”和“落后生”(或称“后进生”)而言,在人数上往往占优势,从而成为学校教育中的“大多数”。  相似文献   

17.
香港地区高校“全人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人的全面发展、潜能的充分发挥和人格的完善作为教育的追求目标。本文基于在香港理工大学的学习考察体会,对全人教育理念下的高职学生“三年三阶段”职业生涯教育模式、保障措施等进行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8.
理念视域中的大学之“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何以为“大”,从理念的视域加以总结和探求,是一个既具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概括起来真正体现大学之“大”的理念中应包含: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之所,享有学术自由,保有学术自治的权利,培养全人,有大师级教师等几大要素.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是一个人,我们更是一群人。”一所学校就是一个大的团队,身处学校的教师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一定离不开团队的支持和赋能。在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以下简称“致远外小”),每一盏灯都在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束光都在照亮一段前行的路,每一个人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文化浸润:滋养向下扎根的心向  相似文献   

20.
杨向前 《西部素质教育》2020,(10):I0001-I0002
全人教育理念的内涵来自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等,他们的思想是全人教育理念的智慧之源。从本质上来说,全人教育理念是一种培养“全人”或“完人”的理念,是一种整合“以社会为本”与“以人为本”两种教育观点后,形成的既重视社会价值,又重视人的价值的新理念。而全人教育理念在引领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其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生命的潜能得到自由、充分、和谐、持续的发挥。因此,本文在上期阐述高等教育发展问题及全人教育理念内涵的基础上,本期着重说明了全人教育理念的优势及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