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玉敏 《山东教育》2003,(25):35-36
一、明确识字写字“认写分开”的学习目标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提出“认识”和“学会”两种要求,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在第一学段(一二年级)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据新课标,准确把握两种识字要求。要求认识的二类字,只要求认识———在本课上认识,放到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认识。要求学会的一类字,以往强调的“四会”(会读,会写,会讲,会用),现在调整为会读、会写,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教学中再也不用花费大量的时…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在识字与写字方面,实行“识写分开”,提出“认识”“学会”两种要求。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地多认字,以便及早进入阅读阶段。要求会认的字只要求认识——在本课认识,放到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认识,不抄、不默、不考。要求学会的字,强调会读、会写,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如何科学、合理、扎实、有效地进行识字教学呢?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在识字与写字方面,实行了”识写分开”,提出“认识”、“学会”两种要求。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地多认字,以便及早进入阅读阶段。要求会认的字要在本课认识,放到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认识,不抄、不默、不考;强调会读、会写。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如何科学、合理、扎实、有效地进行识字教学呢?笔者从“激”、“创”、“引”三个方面对写字教学做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一、根据要求,因“字”施教新课标要求,识字教学要“识写分开”,因此我们对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写会的字在教学上要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5.
刘慧 《贵州教育》2009,(2):26-27
《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提出“会写、会认”两种不同要求,坚持多认少写,还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句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要允分利用儿章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的方法,对于会认的字,只要求读准字音,小抄写、不默写、不考试.力求识用结合。这种提法有助于端正低年级教学思想,克服教学中存在单纯识字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学习“心字底”“走字旁”两个新偏旁。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从实际中体会什么叫“守信用”,学做讲诚信、善理解的好孩子。二、设计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揭题。(教师板书:和)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你会填这个空儿吗?(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小熊和小鹿》。(板书课题)2.读题质疑。齐读课题后教师问:围绕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吗?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同桌合作读书,当个小老师,纠正读错的或不准确的字音。3.读后释疑:通过读书,你读懂了…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 1.认识“船、弯”等九个生字,会写“见、白”等四个生字。能在语境中读准多音字“只”字的音。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一册“看图读拼音识字”分二级编排,这是识字教学的起始课。通过教学识字66个,学会横、竖、撇等17种笔画和先撤后捺、从外到内两条笔顺规则;认识田字格,并用田字格进行写字训练。“看图读拼音识字”既表明了这部分教材是由图画、拼音和汉字有机组合而成,又暗示了教学的基本程序为“看─—读─—识”,其教学重点是“识字”。教材借助图画和汉语拼音来识字,使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要学的生字从纯拼音句群中提出,体现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要求;生字同词、句紧密相连,为听说读写综合训练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指…  相似文献   

9.
新颁布的《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低年级识字,要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具体说来,识字目标分为两类:一是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课中认识,换个地方也还认识,没有其他要求;二是要求会写的字,要能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写得正确、端正,大体了解意思。并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语言中运用。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课文,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是、美"等6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荷叶给小水珠、小蜻蜒、小青蛙和小鱼儿带来的欢乐。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一年级看图认字教学中,经常遇见这种现象:部分学生看着图会读会认,可离开图就认不准了。如在教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一册《认一认5》(《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一课时,大纲要求学生把“刀、戈、弓、矢、牛、马、车、舟……”等字会认会读,教学中学生拿着书看图会读,把字写在黑版上,或把图盖住,哪个字读“niu”,哪个字读“zhu”……学生就读不准了。  相似文献   

12.
《元宵节》作为第二册第一篇主体课文,除了识字教学是教学重点外,还担负着在一年级切入阅读指导、培养阅读能力的任务,这是一个难点。解决这“两点”的策略,是把这“两点”并为“一点”,即指导阅读,在读书中识字,在识字中读书。教学主要环节如下:一、听读课文———“认识”生字要求“认识”的生字,即看到后能正确地读出来,不要求抄写,更不要求默写。这一步要从课文的整体入手,通过听读课文认识所有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生字。首先教师要范读。范读要适当慢一些,让学生看清楚每一个字的形,听清楚每一个字的音。二要给学生自由试读的…  相似文献   

13.
张速 《四川教育》2001,(5):32-32
一、说图激趣 1.出示本课教学挂图或让学生看课本 里的插图。请学生说说图上画的动物是什 么?谁见过小松鼠,能说说小松鼠的一些特 点吗? 2.先请学生猜图上画的是谁?问:谁知 道达尔文的一些事,能说出来给大家听吗? 3.读课题,读准“鼠”、“达”、“文”的字 音。达尔文是位科学家,他和小松鼠之间会 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识 读。边读边用“──”线划出生字和读不准的 字音,并对着拼音多读几遍。 2.听读正音。学生听录音或听教师范 读,边听边在自己没有读准的字音上作记 …  相似文献   

14.
期末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最忌讳的是简单重复与机械练习。如何走出“涛声依旧”的误区?教师不但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综合,而且要调动起学生复习的积极性,与学生携手共进。只有这样,复习才会成为夯实基础、突出重点、拓展巩固、整合与提升的学习历程。现就第九册的复习作如下说明。一、拼音字词部分(一)复习要点和建议本册拼音、字、词部分的要求是能准确拼读音节并根据音节写词语,掌握课文中的“一类字”,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积累一定数量的成语并能理解运用。对于本学期所学习的“一类字”,必须做到三会——会读、会写、会用…  相似文献   

15.
陈云芬 《教师》2012,(3):119-119
汉语拼音是认识汉字、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把拼音教好,让学生读准、拼准、写准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也是很难的事。一直以来,维持一个半月的拼音教学总让老师感到枯燥无味,学生学得没有激情,大大影响了后面的识字教学。交互电子白板的出现,给拼音教学带来了活力,让枯燥的拼音教学活了起来。  相似文献   

16.
华丽 《考试周刊》2011,(70):65-67
说起小学语文第一课时中的词语教学,我的眼前不禁浮现这样的情景:课前,老师把生字组成词语挨个儿写在一块小黑板上,在生字上注好拼音:生字中容易写错的笔画用红色或黄色的粉笔突出来;写了满满一块小黑板(生字表上的“三会字”是总归要写的,绿线里面的“两会字”就看情况了)。课上,老师就把这块写满生字词语的小黑板挂起来,逐个地反复地读,记字形,解词义,还要扩词、造句……一堂课40分钟的时间,起码有一半花在这里。结果呢?词语会读了,理解还停留在读词典上的解释的阶段,甚至没有充分的时间把融入词语的课文读通顺、流利。细想之,问题就出在这样的词语教学上。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改实验之窗  我校于1998~1999学年度以读为纽带,采用“以字促读,读中识字;读中生情、以情促读;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方法,对新生一年级二班30名小学生进行“大量识字,提早读写”课题实验,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  一、以字促读,读中识字  《大纲》要求小学生一入学先进行“汉语拼音”教学,一个月后再进行看图读拼音识字,期中后才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而我们实验班的小学生一入学就开始识字,一识字就开始阅读。在教学拼音时,每节课前拿出1~2分钟,让学生认识3~5个字,课上大部分时间用于组词…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在识字与写字方面,实行“识写分开”,提出“认识”“学会”两种要求。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地多认字,以便及早进入阅读阶段。要求会认的字只要求认识———在本课认识,放到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认识,不抄、不默、不考。要求学会的字,强调会读、会写,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如何科学、合理、扎实、有效地进行识字教学呢?一、任务明确,因文施教,因字施教低年级的阅读课一般需要两个课时。这两个课时中,我们应明确第一…  相似文献   

19.
一、“二类宇”教学的尴尬 家长的尴尬:孩子不识“二类字”:在一次家长会上,一位家长颇为网惑地对我说:“老师,我们家的孩子有许多生字都不认识。课后田字格里的字认得还不错,但是两条绿线里的字基本上读不出。”教师的尴尬:教,还是不教?二类字不要求会写,只要求会认读。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在识字与写字方面,实行了"识写分开",提出"认识""学会"两种要求。要求会认的字不但在本课中认识,放到其他语境中也认识,要求会写的字,强调会读、会写,了解字、词在语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这对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我们作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如何才能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科学、有效地进行识字教学呢?本文谈谈笔者在这一方面的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