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本教育在我国经过二十几年的探索,取得了可观的成果,同时也呈现出一些问题:小组中的4号成为“后进生”的代名词,“加分”成为学生追求的最终目标,而教师原有的评价观并未与生本教育的形式同步……面对这些问题,教育者需要从尊重儿童的教育观念出发,改进评价的方式,注重示范作用,以诠释生本教育的真谛。  相似文献   

2.
论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萍 《高教探索》2005,(3):63-65
本在审视与反思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民族声乐教育相继出现的“主体化危机”和“民间音乐意识匮乏”等一系列争议的基础上,对当今世界多元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的化定位问题做一些探索,归纳为:民族声乐教育需审时度势,重新定位;对民族声乐教学中的“科学性”、“规范性”的重新诠释;探索“和而不同”多元并存的民族声乐教学体系;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生本教育”正是体现了这一科学教育理念。在“生本教育”模式下,我们教师始终“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学生记、考试背笔记”的应试教育模式。在“生本教育”中,通过我们教师的适当点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  相似文献   

4.
生命教育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生命教育理论以生活教育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等为依据,以教师和学生生命价值的充分发展和发挥为宗旨,以教育价值和教育意义的充分实现为最终目标。它试图重新发现“人为何生”的最终价值,试图重新发现“师为何生”、“师何以为生”的最终价值,试图重新发现“生为何生”、“生何以为生”的最终价值。这一理论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本教育”只是对我国教育的传承和教育原则的实施,并非首创。目前,我国普通教育界的“生本热”已经将“生本教育”推入歧途,违背了“教”和“育”的本原,严重影响了“教学相长”,尤其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不能瞎折腾,必须回归教育本身。  相似文献   

6.
“生本教育”提倡“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不教而教”.在生物学习小组中实施“生本教育”,既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乐趣,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了生本教育.  相似文献   

7.
何谓教育的“生本化”?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对生本教育理论进行了精辟的论述。教育“生本化”是指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它意味着“学生既是  相似文献   

8.
调到增城市第二中学后,“生本”这个词经常在耳边听到。学校也派我们去参加相关的培训。记得,第一次去“生本“教育实验学校——增城市实验小学听课。我被孩子们自信大方的表现、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深深地震撼了。当我翻开郭思乐教授的生本著作——《教育走向生本》时,被“生本”理念深深地吸引了。  相似文献   

9.
生本教育的本质就是相信生命,激扬生命[1].它对于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生命不息,动机不断,在笔者看来它找到了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正因为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真正喜欢上学习.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实践,生本教育给我校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着可喜变化,课堂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作为一个生本教育的实践者,我们应该如何在中职学校生源综合素质令人担忧的情况下,具体实施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呢?就我校的一些实际做法归纳总结为“两个重新定位,四个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10.
生本教育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业已成为目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生本教育主张“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宗旨,它倡导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把提升学生主体价值.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生本教育理念在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为高校的体育教育改革提供了实践视野,“以生为本”、“健康第一”无不透射出生本教育理念.由此可见,揭示生本教育思想理念,并积极运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对推动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叙述了"生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态,它诠释的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介绍"生本教育"实施步骤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一、“生本德育”的实质1.“生本德育”的定义。生本德育”是指“以生为本”的现代德育观和方法论、是指以学生为教育本体的学校德育 ,“生”指学生 ,“本”为人本、本体。“生本德育”是指学校德育理念、德育思想、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等均以学生为本体、为根本的出发点。以教育对象为本体 ,围绕学生的伦理道德价值取向、主体精神实质特点、行为实际表现而展开和实施。它既是德育理念、又是德育实践 ,且区别于传统的“师本德育”。就大德育观而言 ,学校德育其范畴 ,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及法制、纪律教育等。无论…  相似文献   

13.
曲艳 《青海教育》2011,(3):50-51
通过参加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的学习,笔者对生本教育有了新的、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一、初识、感受生本教育2009年6月2日有幸聆听了郭思乐教授“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昂生命”的报告,对生本教育的含义、由来、原理、  相似文献   

14.
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教育真谛的深度追寻,教学价值观念的嬗变,迫使人们重新审视既有的教学模式,重构具有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观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知识、学生生命在生态课堂环境中的共振共生,整体提升。其基本流程必须经历“领受——领悟——提升”三个阶段。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预示着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整体提升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5.
邓亚丹 《文教资料》2014,(14):189-190
近年来,我国高校内掀起了一轮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浪潮,强调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和参与性。生本教育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其“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反映了高校英语教育的价值观,小组合作学习是“生本课堂”的基本形式,也是“生本教育”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文章从生本教育的理论出发,简要阐述生本教育的小组活动在音体美特殊专业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生本教育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有效的教育实践模式,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生本教育让教育关切点和重心回归学生,是解决当前教育问题的一项根本性改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湖南省桂阳县(以下简称“我县”)将2013年确定为“生本教育年”,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生本教育年”活动,将课堂革命和教育内涵发展推向深水区.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乾安一中现有32个教学班,150名教师,1900余名学生,校园达到硬化、亮化、绿化、美化、景观化、人文化,创造了和谐的育人氛围。学校致力于探索“生本教育”的有效途径,树立“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基”的理念,围绕“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宗旨,建构“生本教育”体系,按六个基础模块进行有益探索,努力实现“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学校创办校报《生本教育之帆》,每月一期,从“图片新闻、文苑圃、乐业园、探索地”四个栏目,展示领导、师生“生本教育”的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18.
于永正老师的课一直以素朴、扎实、大气、厚重而著称.其实,在这些鲜明特点的背后,还渗透着时下颇为流行的教育理念“生本教育”或“生本课堂”。什么是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的生命成长为根本的教育,它提倡教育应南“师为本”向“生为本”转变,即把围绕教师“教”的设计转向围绕学生“学”的设计。在于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进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成就了许多不可预约的精彩。  相似文献   

19.
在前一阶段,本刊曾就“惩罚教育”的问题进行过专题研讨,肯定了“绿色惩罚教育”的合理性。这是否意味着“激励教育”已经过时了呢?江苏省无锡市沁园小学以其深刻的思考和丰富的实践对“激励教育”作了重新诠释,使其内涵在教育观念不断趋于科学和理性的进程中得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生本教育的观念和实践模式研究”阶段成果总结交流大会日前在广州举行。参加实验的学校及其所在地区的领导和师生,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规划办、华南师大的有关领导同志出席会议。人们亲眼看到了参加“生本教育”实验的学生积极、欢乐、优质、高效的学习。参加实验的教师说,“生本教育”使他们认识了教育的真谛,经历了担心、放心、开心、醉心的过程,感受到了同学生一起成长发展的喜悦。 “生本教育”实验是由广东省教科所、华南师大教科所课题组负责的。实验已进行了五年,三年前获准列入“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