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学习拖延"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CNKI)共检索到研究论文90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90篇论文进行分析,发现:(1)从2006年开始,关于学习拖延的研究整体上呈逐年递增趋势;(2)从论文分表源与论文引用率来看,整体研究水平不高,高质量的研究数量较少;(3)研究方法较为单一,以历史研究、描述研究与经验总结为主,原创性理论研究较少;(4)个人最高发文量仅为3篇,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5)个体研究仍为研究的主要方式,同一机构合作研究较多,不同结构合作研究较少,合作研究方式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2.
对"十一五"期间上海市特校教师发表的86篇论文进行计量学分析,发现论文发表的数量呈阶段性变化,在核心期刊与专业期刊上发文不多;论文以描述型为主,文献型和实证型研究较少;研究主题的偏向性较大,主要集中在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视力障碍上,对脑瘫、自闭症等研究较少;合作研究少,研究力量的校际分布不平衡。今后的研究可以着眼于这些方面的改进。  相似文献   

3.
课堂提问是小学科学课堂重要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迁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而形成主体意识和问题意识。本文通过对课堂提问相关文献梳理分析后发现,我国的研究热点集中在提问技巧、不同类型问题使用及提问主体上,而对提问的理论研究、提问载体研究、促进主体转化的策略研究较少,存在多以教师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运用不当、视角单一、缺乏创新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关键点。在编辑部近期收到的投稿中,有关“课堂提问”研究的论文比较多。这些论文大多结合学科教学的具体实践展开,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所以我们选择其中的一些以专题的形式予以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以课堂为着眼点的研究是目前教育研究关注的重点所在。研究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于推进新时期教学改革,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化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课堂教学行为的外在表现,采用编码量化的形式来发掘教师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课堂交互行为和教学活动的时序。文章总结了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突出特点:讲授为主要课堂教学行为;课堂提问常态化,但学生主动应答较少;板书是较为常用的教学行为。同时还发现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不足之处:课堂行为较为单一;对课堂讨论和练习等不够重视。文章建议:高校教师为优化课堂教学行为,有必要改变以讲授为主的习惯,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积极组织课堂讨论。  相似文献   

6.
对国内关于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研究的61篇论文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研究论文总体数量较少;研究方法多以理论研究和问卷调查为主;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培训及继续教育、素养、专业化发展、心理、职业倦怠;研究结果发现在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措施、新形势下特校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以及积极心理学对特校教师成长的启示未引起研究者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教学必不可少的方法,提问的优劣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因此,研究阅读教学课堂提问很有必要。本文采用文献研究、课堂观察等方法,对窦桂梅、于永正等四位优秀教师的阅读教学课堂提问进行了分析与探究,旨在为广大小学语文新手教师提供一些借鉴。研究表明:教师教学风格和文章体裁会影响课堂提问数量、问题类型,优秀教师集体提问多于个人提问,言语理答形式多样,以赏识为主。  相似文献   

8.
陈文岭 《考试周刊》2014,(23):60-61
课堂提问是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现阶段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重视程度不够、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不注重学生的反馈信息等方面。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对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解决的途径可以从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以探究式的问题为主和问题的设计和提出要与学生的已有水平相符合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引文数据库”为统计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特色栏目“潮学研究”2000~2010年载文、作者及被引等指标作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潮学研究”栏目2000~2010年共载文94篇,研究主题分布潮汕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人口、宗教、教育等方面;作者集中在广东潮汕地区,主要是以韩山师院教师为主,发文2篇以上的作者有11位;94篇论文总被引频次为129,篇均被引频次为2.74,有16篇论文被引频次在3次以上,下载频次超过200次的论文有10篇.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CNKI)为主要检索工具,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2002~2006年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国内期刊公开发表的4259篇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论文数量逐年增长;研究主题以体育教学为主;论文的研究方法较少;论文发表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有较强的期刊指向性.  相似文献   

11.
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思维的碰撞、方法的启迪,关键看教师是否掌握提问技巧。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存在一定的技巧。教师在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学习困难儿童工作记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我国关于学习困难儿童工作记忆研究的23篇论文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研究论文总体数量较少,研究的关注群体主要集中于学习困难的中小学生,研究方法以实验为多,研究思路以学习困难儿童与非学习困难儿童比较为主,中央执行功能、空间工作记忆和言语工作记忆成为考察差异的三个维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于学习困难儿童诊断模糊;工作记忆测量工具不统一,缺乏有效的测量工具;研究全部为描述性研究,缺乏干预研究;神经心理学取向研究缺乏.  相似文献   

13.
1中学教学课堂提问的基本评价目前,多数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师生双向活动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课堂提问重视不够、研究不深,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粗效提问,实效不高.教师往往随意提问,甚至流水式提问而导致“满堂问”,且所提的大多是低思维度的问题,学生常可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回答,这种看似活跃的课堂气氛,实质上是在为教师的教或板书“填补空档”服务,教学实效不高.(2)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比例严重失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2对优化课堂提问意义的认识优化课堂提问,其实就是提出新的问…  相似文献   

14.
优质课堂的教学语言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卓越性。从类型和载体两个角度对10节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教学语言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语言类型方面,提问性语言的运用最多,并以理解性提问居多,陈述性语言注重与其他类型语言结合,反馈性语言注重强口头反馈。在语言载体方面,语气和语调变化较多,语速以正常为主,偏慢为辅,不同类型教学语言所依附的载体有较为明显的特征。教师语言用时虽然是学生的1.62倍,但频次相近,体现了“打乒乓球”式的课堂互动。在引入教学环节以提问性语言为主,在主体教学部分以陈述性语言为主,在小结教学环节以过渡性语言和反馈性语言为主。  相似文献   

15.
秦明俊 《广西教育》2010,(13):36-37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主体以教师为主,课堂教学呈现师生一问一答的“打乒乓球”式的模式(顾汝佐语),学生思维训练的含量较少。而现在的课堂提问追求理想的提问境界——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怎样设计科学而艺术的课堂提问用语,去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取得教学的成功呢?  相似文献   

16.
覃小平 《广西教育》2011,(28):15-16,23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多数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不太了解和没有掌握数学问题设计和课堂提问的类型(形式)和方法,缺乏关于课堂提问的理论知识,致使课堂提问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为此,我们开展了课题“小学数学‘以问导学’教学策略的研究”。此课题研究内容之一,就是“数学课堂提问的类型(形式)、原则和方法”。经过一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总结出数学课堂提问的八种类型(形式)、七个原则和十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关于有效课堂提问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问,是教师教学的一部分,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有效课堂提问是整个教学的生命线。文章基于中小学课堂提问现状,对什么是有效提问、高水平的提问和以事实性提问何者更有效、学生缘何在课堂上提问较少或不提问、课堂提问如何达到预设和生成的结合、课堂提问如何面向全体学生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宁金平 《文教资料》2009,(34):197-199
公共教育学是高师教育类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课,它对师范生教育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中国期刊网上的167篇篇名包含“公共教育学”的论文进行内容分析.发现该方面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课程教学现状与综合改革、教学方法两大方面:研究方法主要是思辨研究.经验性研究方法运用较少;研究形式以单独研究为主。合作研究较少。本研究今后须向纵深层次转变,且整体研究的质量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9.
学生阅读一篇课文一般经历初读、细读,精读三个阶段,因而课堂提问必须把握课文内容的层次,与这三个阶段的要求相适应,即不同的阅读阶段,课堂提问内客设计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做到适时、适度。 在初读课文阶段,主要是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清文章脉络。这一阶段的提问,以提叙述性问题为主,提问主要方式为“是什么”。如教学《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在初读课文阶段,教师出示课后练习一的  相似文献   

20.
“问题”已经成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解决问题的两个条件是:确立目标及探寻方法;课堂上的一问一答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设计“问题”应遵循问题性,多数性,个体性原则;课堂提问有记忆性提问,说明性提问及探究性提问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