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丁宁 《文学教育(上)》2008,(24):104-105
在美国现代文学中,“垮掉的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个流派代表着一种真正地道的美国文学。它所代表的是开放的人生,是欢畅、没有过多道德和文化禁忌约束的自我表达。诗人艾伦·金斯堡是“垮掉的一代”的核心人物。确立他在美国文学上的地位的两篇诗作,一是《嚎叫》,另一篇便是《祈祷》。  相似文献   

2.
“老派美国”与“垮掉份子”的对立和冲突,是“垮掉派”通过他们的文学来刻意塑造的。“垮掉派”的自我是形象建构和身份认同的产物,建立在对于“它者”的想象以及主体与它者的复杂关系中。  相似文献   

3.
重新解读作为文化思潮的"垮掉一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垮掉一代”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于美国的学流派,被奉为“后现代主义”学的先驱和嬉皮运动的鼻祖,也是受到毁誉最多的反化群体之一。以现代人的视角重新解读作为化思潮的“垮掉一代”,对理解当代美国和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化和社会生活,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4.
“垮掉的一代”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次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美国评论家约翰·霍尔姆斯说:一垮掉’这个词不只是令人厌烦、疲惫、困顿、不安,还意味着被驱使、用完、消耗、利用、精疲力竭,一种回归到最原始自然的直觉或意识时的感觉。简言之,它意味着他们情愿以一种并不耸人听闻的姿态驱使自己陷入困境”。“垮掉的一代”文学不仅仅涉及到20世纪50年代一部分美国青年的生活经历、精神创痛、思想心态,更重要的是,它从一个侧面考察了美国这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典范” ,[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文学教育(上)》2014,(11):160-160
美国作家威廉·巴勒斯的《酷儿》日前由作家出版社推出中文版,作者威廉·巴勒斯与艾伦·金斯堡及杰克·凯鲁亚克同为“垮掉的一代”文学运动的创始者。被誉为“垮掉的一代”的精神教父和美国后现代主义创作的先驱之一。  相似文献   

6.
通过比较分析“垮掉一代”产生的历史背景、产生原因、主要特点、表现方式等,对于它误解的主要原因是表象的误导和认识的不够深入。“垮掉一代”的极端行为是他们对社会的批判和抗议,是其进行精神探索的特殊方式;同时“垮掉”的译法容易影响人们对它的正确理解;“垮掉一代”的作品有其独特的借鉴之处;“垮掉一代”是一直存在并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垮掉的一代在美国乃至西方文学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也是历来饱受争议的一个流派.《在路上》是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作家杰克·凯鲁亚克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评论界对这部作品褒贬不一.文章以“禅”作为切入点,从一个独特视角,对这部作品进行全新解读.通过层层剖析,得出“垮掉一代,从未垮掉”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现代文学中,"垮掉的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个流派代表着一种真正地道的美国文学。它所代表的是开放的人生,是欢畅、没有过多道德和文化禁忌约束的自我表达。诗人艾伦·金斯堡是"垮掉的一代"的核心人物。确立他在美国文学上的地位的两篇诗作,一是《嚎叫》,另一篇便是《祈祷》。  相似文献   

9.
激情的反叛     
《在路上》中的“垮掉”分子们横穿美国,迷恋性爱、爵士乐、酒精、大麻,行为怪诞,寻欢作乐,疯狂至极。他们以此狂放行为来追求感官满足,从而使自己超越压抑个性和人类本能的社会。本文着重分析了“垮掉”分子典型狄安对性爱的迷恋以及对婚姻的态度,指出正是这两种东西使“垮掉”分子们感觉到自己拥有独立的个性、顽强地生存于循规蹈矩的市侩的边缘。  相似文献   

10.
“垮掉的一代”是20世纪50年代流行于美国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国内学术界对它的介绍和评论从60年代初即已开始,近半个世纪研究的过程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70年代末至今。文章分别从“垮掉的一代”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垮掉”文学的思想和艺术特征、对“垮掉”文学的总体评价等方面述评两个阶段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尤其强调两个阶段研究视角、方法、学术观点等的不同之处,力求给国内“垮掉的一代”文学研究作一小结。  相似文献   

11.
"垮掉的一代"文学属于20世纪50年代流行于美国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作为二战后美国文学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流派之一,其作者以一种惊世骇俗的生活方式和文学试验来反对资产阶级的道德规范和市侩文化,追求极端的个性自由,在生活中放浪行骸,在文学中蔑视传统."垮掉的一代"在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形成了巨大的影响,代表人物杰克·凯鲁亚克和其代表作<在路上>,在西方文学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艾伦·金斯堡是美国“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同时又是垮掉派著名诗人。他在其代表作《嚎叫》一诗中,表达了美国社会同时代人的共同呼声。该文从内容简介、特点分析、作品主题三个方面加以探讨,有助于加深读者对《嚎叫》一诗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语丝     
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杰克·凯鲁亚克语,这是“垮掉的一代”最响亮的自我宣言。“垮掉的一代”这个词诞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特指当时那些因为不甘于平淡生活而行为怪异的年轻人。这在当时是贬义词,时过境迁,人们逐渐理解了这种行为的意义,并认为他们是一群真正的精神至上者,为了理想或者因为没有理想而冲动,并在这种冲动的支配下选择了独特的人生。  相似文献   

14.
1955年秋日某夜,一帮被称为“垮掉文人”的美国反学院派诗人在加州圣弗兰两斯科第六画室举办了一次诗歌朗诵会,时年三十的艾伦&#183;金斯堡以他如波涛涌动、急风暴雨般的声音形成的强劲语流“倾泻”了他的诗作《嚎叫》。朗诵会现场的爆炸性反应与会后的巨大冲击波使此一时刻有了“垮掉的一代诞生之夜”一说。  相似文献   

15.
二战后的美国文学进入了相对沉寂的十年,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才逐渐涌现出诸如“战争文学”“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等文学流派。这其中,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运用无序的叙事和荒诞的人物情节设计揭示生活本质的特点毫无疑问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作为文学发展的产物,阿尔比剧作中黑色幽默元素的出现就有了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期的美国经历了世界大战、经济危机与腾飞和高压政治的洗礼。在这样一个看似欣欣向荣的社会中,敏锐的人们看到了在大工业社会下人本身价值的缺失,于是掀起了一场用极端方式实现人本的运动“垮掉一代”,垮掉一代的青年们执着于“颠覆主流、逆反即成”在社会认知、行为道德准则与文学创作上表现出带有强烈后现代性的口语特点和非线性。  相似文献   

17.
美国“垮掉的一代”运动视禅宗思想为前进的灯火和精神的支柱。该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杰克&#183;凯鲁亚克和艾伦&#183;金斯伯格由最初追求外在的“跨掉”到后来转变为寻求内在的精神上的指引,这一转变渗透着东方禅宗思想对他们的影响。同时,受到东方禅宗思想影响的“垮掉的一代”文学因提倡精神的自由表达而特点鲜明,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8.
美国人种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美国不同阶段的经济文化变化都反映在语言中。随着时代变化,新的词语不断应运而生。继一次大战后的“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和二次大战后的“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又出现了“BabyBoomers”、“Yuppies”、“Dinks”、“Sandwich Generation”、“CouchPotato”、“Mall Rats”等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大约有一千三百万人参  相似文献   

19.
刘宁一 《文教资料》2014,(29):31-34
对于美国“垮掉的一代”文学与日本“新人类”时期文学中的社会交往的分析是为了将二者进行对比并得出共通与差异之处,以便对这样类型的青年群体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文章采取的研究方法是文本分析和比较研究,通过具体的文学作品中透露出的社会群体的心理和社会现象试着寻找原因和佐证并且将二者进行比较得出其中的共同点以及不同点。本文通过对美国“垮掉的一代”文学与日本“新人类”时期文学中的社会交往方式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二者存在的共通点是青年群体“无望”的人生态度,而“狂欢”和“沉默”只是他们所采取的不同方式。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在路上》中"垮掉的一代"。认为小说反映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青年人不安于传统、逃避现实、追寻刺激的生活方式、崇尚自然的精神状态。主人公多次横穿美国大陆时所走的路正是"垮掉的一代"的精神之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