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成 《成长》2007,(3):4-7
陈桦一生就和父亲看过一次电影,那时他们还住在甘肃兰州。女儿5岁生日,父亲对女儿说:“细妞,爸爸带你去看电影。”陈桦一蹦三尺高。人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情人”,这话绝了。陈桦上有两个哥哥,她最小,可父亲从没带任何一个哥哥进过电影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整容     
由很丑很丑到很美很美,其实并不难。最难的是,如何面对过去?她已成为著名的歌手,家喻户晓,但几乎没有人知道她的底细,除了她的父亲。她的父亲无疑是爱她的,他几乎倾家荡产才凑齐了女儿整容的费用。他知道自己的女儿很丑,要想脱胎换骨只有从头整到脚,那的确需要花很多钱。为了满足女儿的愿望,他愿意付出一切,多好的父亲!女儿成名后的一天,父亲想见女儿一面,但是,女儿的电话是关机的。父亲不知道女儿住在哪里,他又不能  相似文献   

3.
心事     
突然想起父亲,因为在宿舍楼下遇到一个来看望女儿的父亲,远道而来的父亲站在那儿,焦急地询问进进出出的人知不知道某某住在哪个房间?怅然的感觉瞬间充斥了整个内心,我知道自己的父亲不会出现在宿舍楼下面。  相似文献   

4.
突然想起父亲,因为在宿舍楼下遇到一个来看望女儿的父亲。远道而来的父亲站在那儿,焦急地问进进出出的人知不知道某某住在哪个房间。突然就想起自己的父亲,心里酸酸的。我知道,在这栋我要住四年的宿台楼下,永远不会有自己的父亲出现。  相似文献   

5.
余光中一共有四个女儿,长女珊珊,次女幼珊,三女佩珊,四女季珊。诗人刚做父亲的时候,一家还住在高雄市厦门街一个鸟语花香、绿影扶疏的巷子里,四个女儿就像四只白天鹅一样一个接一个地降临到他们的怀抱。那时诗人还是一位年轻潇洒的帅哥,但对于做父亲这个角色,似乎早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每一个女儿初降人间时的第一声啼  相似文献   

6.
美丽的谎言     
现在让我说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母亲,她有一个九岁的女儿,她们住在山脚下的一间破石屋内,生活清贫节俭。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在三年前的一次矿井爆炸中,不幸丧生。母亲独力在支撑整个家庭,她要照顾女儿的起居饮食,要辛勤地赚钱,好让女儿读书。  相似文献   

7.
青岛散记     
今年暑假,我去了向往已久的城市———青岛,看到了朝思暮想的大海。三十日那天,我们一大早就乘上了电车。电车在宽广的柏油路上行驶,爸爸给我讲了一个关于海的故事———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老人带着一个十八岁的女儿住在海边。人说“女子十八一枝花”,当然这位姑娘也不例外,她长得美丽迷人。父女俩相依为命。每天父亲外出种地,女儿在家烧饭、洗衣,父女俩过着安逸的生活。但好景不长,一天,巨大的灾难降临到了他们身上。那天父亲在耕地,女儿在家哼着小调。忽然海上卷起了滚滚巨浪,海龙王升上海面,掠走了漂亮的女儿。父亲…  相似文献   

8.
草莓冰激凌     
赵熙 《家长》2010,(11):1-1
草莓冰激凌是女儿的最爱。但我只许她每天最多吃一支,因为吃多了不仅影响吃饭,而且很可能会导致拉肚子。吃草莓冰激凌的时候是女儿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刻,女儿每天都期待着这一时刻的到来。  相似文献   

9.
魔罐     
从前,在一个小山村里住着一个穷寡(guǎ)妇和她的女儿。她们住在一座老房子里,房顶已是千疮百孔。母女俩养了几只母鸡。她们屋后还有一片森林,冬天里,老妇人去那里拾些木柴来卖;夏季里则摘些草莓(méi),做粥(zhōu)吃。她的女儿在城里卖鸡蛋,贴补家用。这就是她们的生活。一年夏天,母亲病了,想吃草莓粥。女孩儿拿了一个罐子和一片面包,就到森林里去了。当罐子装满草莓时,已是中午了。女孩儿有些饿了,于是,她来到井边,拿出面包片刚要吃。突然,一个老妇人出现在她的面前。她看起来像是一个乞(qǐ)丐(gài),手里还拿着一个罐子。“噢,我的好姑…  相似文献   

10.
拒绝奢侈     
正手里的压岁钱多了,很多孩子就会对金钱毫不珍惜。我曾听到这样一个故事:父亲带着女儿到药店买药,父亲想锻炼一下女儿,让孩子自己去买药。很快,女儿回来了,父亲却发现女儿没有拿药店老板找给女儿的一毛钱。父亲让女儿把钱拿回来,女儿觉得丢脸所以不肯,父亲很生气。回家之后,父亲对女儿说:"我们不是大款,就算是真正的有钱人,他们也知道赚钱辛苦,绝对不会无视一毛钱的。再说了,如果你在银行有999.9元钱,你要取1000元,人家会给你吗?"女儿听后默默不语。  相似文献   

11.
父爱在心中     
正我今天读了一篇文章——《送汤》,感动得流泪了。文章中讲了一位父亲,因为工作卑微,老婆离他而去,从此他与女儿相依为命。父亲为了补偿女儿,专门为女儿送自己做的汤。而女儿并不领情,总是责怪父亲另有所爱。父亲因患老年痴呆症,在一次送汤途中迷了路。女儿终于悔悟,最后把父亲接回了自己身边……  相似文献   

12.
卡夫卡(1883-1924)是犹太人。他的家原先住在捷克的一个农村里,父亲在布拉格与人合伙开了一家百货店,后来和当地一位富裕的啤酒工人的女儿结婚。卡夫卡在捷克文里意为“寒鸦”,这只小鸟也就成了他家商号和家族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一边是身患绝症的父亲,一边是与父亲缺乏沟通的女儿,日记建立起了他们心灵沟通的桥梁。通过与女儿的交流,原本对死亡充满恐惧的父亲,变得勇敢乐观了起来。父亲去世后,女儿张小木将父亲长达两年的心灵沟通日记集结成册,命名为《父亲生命的最后倾诉》。  相似文献   

14.
叶风玲1岁时就失去了父亲,从此她们没有了自己的家。母亲朱孔娥双手残疾靠打短工让女儿读完小学和初中。女儿读高中时,母亲住在老师的柴房里。吃别人扔下的剩饭,过着近乎乞丐的生活,并每天捡破烂换钱,供女儿考上了向往已久的湖北大学。女儿来到武汉,本来就没有家的母亲决定继续到武汉捡破烂供女儿念大学……学校对这对母女给予了特殊的关照,社会各界对这位伟大的母亲充满了敬意,她的事迹也很快传遍了武汉。为了更加全面和真实地了解这位母亲的苦难经历和对女儿的似海深情,笔者采访了叶风玲,听她用自己饱含真情的话语讲述母亲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上一代日本普通父亲的传统一般是这样的:倔强、不大说话,生气时让人害怕;勤奋工作以维持家计,但家务活和照料孩子全部由母亲承担,要父亲换尿布或做饭,那是绝不可能的事。但今天的父亲变得开明些了,对照料孩子不再那么反感了,有的父亲甚至会专门请上几天或几个月的假,回家照料孩子。探究日本人为父之道的变化,对本国的父母亲们应该有借鉴和启发的作用。每天下午4点,住在京都郊区的36岁的广行松田,都要抱着8个月的小女儿芙美子,去附近的幼儿园接5岁的大女儿友子。广行是一位中学教师,从2001年8月份开始,就休假在家照料孩子。妻子高子在出版社…  相似文献   

16.
《家教世界》2010,(11):38-39
有一句话讲,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说的是做女儿的,特别亲父亲,而做父亲的,特别疼女儿。那讲的应该是女儿家小时候的事。我小时,也亲父亲。不但亲,还瞎崇拜。把父亲当举世无双的英雄一样崇拜着。那个时候的口头禅是"我爸怎样怎样"。因拥有了那个爸,一下子就很了不得似的。母亲还曾嫉妒过我对父亲的那种亲。一  相似文献   

17.
有一句话讲,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说的是做女儿的,特别亲父亲。而做父亲的,特别疼女儿。那讲的应该是女儿家小时候的事。我小时,也亲父亲。不但亲,还崇拜。把父亲当举  相似文献   

18.
女儿四岁的时候,我们给她买了一架杂牌钢琴。住在乡下,很难找到调音师来保养,气候也潮湿,几年下来,有些琴键就不肯动了。在她国中二年级的寒假,全家搬来台北,我和她父亲咬紧牙关,终于给她换了一架钢琴。每隔半年,专业的调音师会自动打电话来约时间,每次都认真地工作上一个多钟头才走。有一次,调音师突然对我说:"刘太太,你女儿最近很用功嘛!"那时候女儿早已上了高中,练琴的时间确实比以前多了许多,可是,这些难道  相似文献   

19.
罗宾逊小姐一直都很穷。父亲死后,她身无分文。她在里文斯通夫人的家里找到了一份工作。里文斯通夫人是一位富有的夫人,有两个女儿。罗宾逊小姐的工作就是在她家教导里文斯通夫人的女儿们——她是她们的家庭教师。罗宾逊小姐住在里文斯通夫人的家里,说是家庭教师,其实和女佣差不多。但是她人很聪明,又受过良好的教育,因此,里文斯通家来客人的时候,偶尔也会让她和他们共进晚餐。  相似文献   

20.
面对青春期的女儿,父亲对孩子的关心、担心并不比做母亲的少。由于不能像母亲那样直言不讳地和女儿交流,所以她的一举一动,甚至新买的衣服和生活用品都会让做父亲注意到孩子的成长与变化。本文是一位父亲看到女儿新买的吊带衫之后想对女儿说的话。也许,很多父亲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与想法,但是,您把这些话讲给女儿听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