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论述了汽油、柴油在储运中的主要变质原因以及变质油品的危害,针对油品变质原因给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早期形成的矿床或者岩石,因为受到全新的温度和压力以及构造变动,同时还受到热水溶液等原因的作用,使得其遭受了变质作用,从而使得其其物质的成分和结构以及构造、形态等,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从而形成的矿床就被称之为变质矿床。由于变质矿床矿体受原岩建造和变质程度控制,产于特定层位,并且由于变质温度的差异随远离接触带矿物组合及结构等常有明显的分带。而变质矿床与岩性也息息相关,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矿业的发展,加大对变质矿床与岩性关系的分析研究力度不仅意义重大,而且迫在眉睫。从而才能够找解决变质矿床的有效方法,才能够促进我国矿业的快速稳步发展。通过对变质矿床和岩性的深入分析,然后对变质矿床和岩性的关系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为了快速检测ZL105A合金变质效果,本文设计了计算机检测系统,主要包括K型热电偶、测试样杯、放大电路、数模转换(A/D)和计算机。结果表明:应用该系统得到了与ZL105A合金变质效果有明确数量关系的凝固曲线;初晶拐点是变质效果的判据,良好变质比未变质的初晶拐点可提前在15s以上出现;计算机的检测结果与合金的断口形貌和金相组织一致。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探讨了铝稀土变质剂对ADC12变质效果的影响,实验选用铝稀土作为变质剂。称量500g ADC12铝合金四份,分别放入箱式炉中在750℃融化,1份融化后直接浇注,其余加入0.8%的铝稀土变质剂重新放入炉中,经不同时间保温后浇注。制成标准试样进行力学性能、金相组织分析试验,确定最佳的变质保温时间。从而得到优良的铸件。  相似文献   

5.
言圣  牛丽  蒋忠环 《科技创业月刊》2012,(5):174-175,178
五牧场区煤系地层底下存在燕山期火成岩侵入体,为煤变质提供了热动力;该区张性断裂构造使岩浆热传导和热液流动具有顺畅的通道;煤系地层上部的泥岩层起到隔热作用,煤层在长期热效应作用下形成不同变质阶段的煤种,故该区煤变质成因类型为区域岩浆热变质。  相似文献   

6.
食品在远程运输过程中以产生不同程度的变质,需要对食品变质信号实时采集识别,提高对食品的安全监督力度。构建基于无线传感器物联网食品变质信号采集系统,提出一种基于最小方差响应不变波束形成算法的远程运输过程中食品变质信号采集识别方法。设计基于无线传感器物联网技术的远程运输食品信号采集模型,构建食品变质信号数据传输和通信模型,对原始的食品RFID数据进行过滤,得到远程运输过程中的食品变质信号模型,有效表征食品在远程运输车中的温度、湿度和衰败性能的变化量,采用最小方差响应不变波束形成算法实现对远程运输过程中食品变质信号采集识别。仿真实验表明,采用该算法进行食品变质信号采集识别,精度较高,准确有效地识别食物变质的种类、数量和存储位置,提高了对远程运输食品的实时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7.
变质热液是由变质作用产生的。一般可分为区域变质热液和混合岩化热液。区域变质作用广泛发育于前寒武纪古老结晶基底及后期的一些造山带中,形成各种类型的结晶片岩。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热液为混合岩化热液。混合岩化作用一般发生于区域变质作用后期,伴随深部热液和重熔溶浆与已变质的岩层发生交代而产生的热液就是混合岩化热液,其形成原理与热液来源与区域变质热液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8.
针对农产品运输过程的变质问题,考虑运输距离和变质损失的干扰,通过农产品的指数变质函数描述农产品的鲜活度随时间和温度的变化情况,依据农产品变质特征、运输距离的限制、运输成本、客户时间窗约束和农产品变质函数等约束规范下,塑造农产品的运输距离同变质关系的动态联合优化模型,采用最大最小蚂蚁算法,求解静态农产品变质条件下联合优化模型,获取最佳农产品运输距离,通过动态规划算法,求解动态农产品变质条件下联合优化模型,获取最佳农产品运输距离。采用MAT-LAB7的最优化求解功能能够获取模型的最佳解。实验结果说明,所提模型能够在确保农产品质量的条件下,有效获取最佳农产品运输距离。  相似文献   

9.
白云鄂博地区在中上元古代沉积大量碎屑及碳酸盐沉积岩,后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变动、区域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但这套地层成为一套浅变质的类复理式建造。其中,碳质成份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后,形成石墨,后再经过岩浆侵入,在接触变质作用下,石墨片度变大,形成现如今的石墨矿床。  相似文献   

10.
变质热液是由变质作用产生的。一般可分为区域变质热液和混合岩化热液。区域变质作用广泛发育于前寒武纪古老结晶基底及后期的一些造山带中,形成各种类型的结晶片岩。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热液为混合岩化热液。混合岩化作用一般发生于区域变质作用后期,伴随深部热液和重熔溶浆与已变质的岩层发生交代而产生的热液就是混合岩化热液,其形成原理与热液来源与区域变质热液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赤峰市解放营子地区各个时代地层构造,重点对志留系中变质岩的变形变质作用进行了的研究;野外工作过程中查明了志留系地层中的岩石基本组成及岩相特征;室内重点对志留系地层中的变质岩的变形变质作用进行了探讨,查明了该区志留系地层中变质岩的变质作用分为3个时期,并以此对兴蒙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经过对安鹤北段深部煤芯的化验和分析,并综合区内地层构造情况,分析得出,本区内对煤质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为变质作用,而变质作用主要有:深成变质作用和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十家子村铁矿所在区域内变质作用较强,铁矿多属变质成矿系列沉积变质成因类型,即鞍山式铁矿类型。  相似文献   

14.
成志 《世界发明》2003,26(10):19-19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人员最近破译了水稻的“长寿基因”,延缓了稻谷储藏的霉化变质期限,对粮食储藏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我国每年因稻谷储藏过程中陈化变质、仓储害虫以及霉变影响造成的损失约百亿斤,全国国有粮食企业、农户每年因储藏粮变质造成的商品粮质量下降,损失不低于200亿元,而长寿基因新稻种可推迟稻谷陈化变质期1-2年。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17,(2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吃的食物的种类越来越多,有时候就会积攒下很多没有吃完的食物,人们通常会选择放在冰箱里保存。但是由于长时间的存放,难免会有过期变质现象的产生。有时候很多人会认为对于这些变质的食物只要通过加热煮沸的方式就可以食用了,并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实际上对于这些变质的食物里面已经滋生了许多细菌,而且有很多变质的食物中这些细菌的存在都是十分的顽固的,通过加热煮沸等高温的方式是不能够消灭他们的,人们在食用了这些食物之后,就会有一些中毒的不良反应的出现,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本文将从食物变质的定义和食物变质的外在表现进行分析,进而进一步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从而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正确的食用食品,保护自身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变质程度的煤质来说,制浆的难易程度不同。本文就3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质对水煤浆成浆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一次打开冰箱冷藏室后,发现放在里面十余天的水果严重变质了。而在生物课中有提到,低温可以抑制食物变质。对此我们有些不解,于是决定通过实验,调查家用冰箱是否可以长期冷藏食物。  相似文献   

18.
侯芮 《科技风》2012,(14):227
作为人们膳食主要来源之一的鸡肉,营养十分丰富.但丰富的营养成分易被微生物利用造成鸡肉腐败变质,使得货架期很短.本文综述了不同条件下引起鸡肉腐败变质的主要微生物及延缓腐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西山煤田位于沁水盆地西北部,煤炭资源丰富,但煤层气勘探程度较低。研究表明:西山煤田的煤变质主要受控于深成变质作用和岩浆热变质作用。以西山煤田2号煤为例,分析了岩浆活动是西山煤田煤变质程度及含气性存在显著区域性差异的主控因素,燕山期的岩浆活动作用于控制煤层气成藏的诸多地质因素,对煤层气的生成、运移、赋存产生极大影响,改变了煤层气成藏的地质环境。结果表明:燕山期岩浆活动最终导致该区煤层气富集于向斜两翼高部位且距岩体较近区域。  相似文献   

20.
高喜马拉雅P-T-t轨迹的热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青藏高原南缘主中央断层(MCT)以北出露地表的高喜马拉雅变质系列进行了P-T-t轨迹的热模拟,考虑了其变质作用经历了二次构造变质事件:一次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形成的叠瓦状逆冲作用之一而产生的地壳增厚,其后发生剥蚀抬升;第二次是发生在地壳浅部的高温变质作用,同时考虑到在剥蚀过程中其剥蚀速率是随时间而变化的,藉此进行了P-T-t轨迹的模拟,并对可能产生地壳浅部高温变质作用的两种机制(花岗岩浆浅层侵入机制和地壳上部富含放射性同位素机制)分别进行了数值计算。模拟结果与实测的P-T轨迹相比较,表明了地壳浅部加热的合理机制应当是花岗岩浆的浅层侵入,同时数值结果还表明在本文研究的高喜马拉雅地区无持续显著的摩擦生热作用,这与本区没有观测到沿断层的反转变质现象相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