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6年8月4日,韩国国会投票通过的《公共外交法案》(以下简称"《法案》")及《实行令》正式生效。《法案》明确了韩国公共外交的目的、定义、基本原则和职责,《实行令》则针对法案的整体规划制定了具体的执行条款。这份首部有关公共外交的法律性文件为未来韩国公共外交的发展方向和执行奠定了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国际传播生态,也将公共外交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数字公共外交"(Digital Public Diplomacy)也相应呼之欲出。数字公共外交不但对传统公共外交形成延展,其传播主体也从政府主导走向共同参与的多元行为体。我国政府近年来特别重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从公共外交着眼,加大了对外传播的投入,形成了以国家传统媒体为主的对外传播格局。随着互联网成为信息及文化传播的新平台,数字技术正在改变国家软实力的构建方式。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及数字化媒体平台展开信息与文化的国际传播,正成为多国  相似文献   

3.
读罢赵启正先生《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书稿,感悟颇多。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国际交往频繁的今天,此书的出版可谓恰逢其时。在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公共外交的大背景下,在"中国威胁论"和"中国站在十字路口"等言论一度甚嚣尘上之时,在读到《华尔街日报》为华裔"虎妈"发表《为何中国母亲更胜一筹》的评论,和看到今年东方影片与奥斯卡再度无缘的时候,我们都会想起公共外交和跨文化交流的极端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正上期,国际知名公共外交学者南希·斯诺(Nancy Snow)在与清华大学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访谈中,探讨了公共外交前沿发展、中国国家形象建设以及公共外交底层信任创建等话题。在本期中,斯诺教授从神经科学、媒体变革、媒体与恐怖主义、软实力等角度,探讨了公共外交在新媒体环境当中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以及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公共外交所展现出的一些新的研究和实践操作维度,并就"巧实力""战略叙事"、2016年美  相似文献   

5.
<正>公共外交与国家软实力提升、国家形象塑造的密切关联使其成为学术界长期关注的热点。而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近年来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让公共外交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研究话题日益丰富。继去年相关的研究论文数量显著增多后,2016年国际学术界对公共外交的关注程度又攀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以《地区品牌与公共外  相似文献   

6.
公共外交,在今年"两会"上是一个被热议的话题。什么是公共外交?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用一个图表和几个例子给出了明确的阐释:简单说,公共外交是政府外交以外的各种对外交流方式,目的是提升本国形象,改善外国公众对本国态度,进而影响外国政府对本国的政策。  相似文献   

7.
正伴随"走出去"战略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大力实施,中国对外投资正处于急剧增长的通道,企业海外投资也日益成为中国国际存在及其国际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企业公共外交增进中国国家形象进而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正成为当今中国外交的重要课题。企业公共外交就是一国企业为了改变外国公众观念、塑造自我良好国际形象而开展的信息、知识和价值传播活动。与传统单纯的企业公关不同,企业公共外交的建构与实施基于  相似文献   

8.
正一、领导人公共外交的概念与内涵"公共外交"一词最早出现于1856年《泰晤士报》,被用于对时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皮尔斯仪态的描述,其定义仅为"礼貌举止"。1965年,美国埃德蒙德·古里恩教授在国际关系领域首先定义了公共外交的概念,其把公共外交定义成"旨在通过引导公众的态度来对政府外交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产生影响"。此后,很多不同的机构和学者都给出自己的定义和理解。美国国务院将其定义为"一类依靠国际间媒体、非政府组织等单位对外国公众施加  相似文献   

9.
公共外交重信息更重情感Web2.0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改变了传播生态格局,催生了外交形式的多样化。公共外交2.0是指各国政府通过利用Web2.0技术以及网络平台来与他国公众所进行的交流与互动,推动其外交政策的落实,各国政府通过微博、播客、博客等新媒体技术对他国公众所进行的传播活动都属于公共外交2.0的范畴。  相似文献   

10.
所谓公共外交,是指政府外交以外的各种国际交往形式,包括政府对民间、民间对民间、民间对政府三种基本方式。公共外交的行为主体包括政府、社会精英和普通公众三个方面,其中政府是主导者,社会精英是最活跃的力量,普通公众则是最为雄厚的基础。公共外交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各种现代传播手段,向世界介绍本国国情、解释本国政府的政策与观点,  相似文献   

11.
“公共外交”这个词正在走入国人视野,可以说,这是人民政协近两年来不遗余力地推广并践行公共外交的结果。其中,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利用自身优势,为推动公共外交事业做出了很多努力,政协委员更是结合本职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在全球化语境的今天,媒体外交(Media Diplomacy)作为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已经成为一种与传统的政治外交、经济外交、军事外交相并重的外交手段。1以陕西卫视作为策划主体的大型跨国体验电视报道行动《丝绸之路万里行》见证了"一带一路"从战略构想到务实合作的过程,生动地记录、解读和实践着"丝路五通",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凝聚国际社会共识的媒体外交范例,也是对电视外交理念的实践、丰富和拓展。  相似文献   

13.
公共外交以外国公众为对象,公共外交的行为主体作为与外国公众对话的另一端,除应当拥有一个广泛、高效的运作体系外,还应当具有人格化的机能、进行人格化的呈现。关于公共外交行为主体人格化呈现的建设实例,我们可以把眼光投向大洋彼岸——美国,在数万亿美元的投入之下,其数十年的公共外交实践有着可供我们思考和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闻媒体在日常生活中作用的凸显,国际传播对公共外交的影响与作用与日俱增,甚至成为公共外交实现目标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有学者曾说,公共外交强调的是“一国政府与国外民众的‘合作’度以及国外民众的‘接受’程度”。要让国外民众真正“接受”一国政府想要表达的观念与意愿,不仅要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的信息表态,更需要借助国际传播,通过信息传播手段,了解、获悉并影响公共外交目标国的社会舆论,减少他国政府与民众对本国的误解与错误认知,避免引起两国关系的变故甚至倒退,并提高本国在他国公众中的正面形象,进而增进本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近年来一个广受关注的概念,公共外交本身直接与国家形象、国际传播等问题相关,因此在国际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但是长期以来,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学术界,对于公共外交的研究多停留在概念分析、行动呼吁、案例综述的阶段,公共外交的研究对象在不断增加,但研究方法中普遍缺乏范式构建,也缺乏更加详尽的量化分析和历史比对,对于一些经典案例,如乒乓外交、推特外交等案例的研究也还是停留在案例描述上。  相似文献   

16.
在开展公共外交过程中,媒体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大众传媒出现后,对外国公众的宣传除了原有的人际传播之外,日益重视和依赖大众传媒的中介,甚至于一些国家把公共外交等同于媒体外交。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程度日益深入、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当下,公共外交作为与国家形象、国际传播息息相关的概念,其重要性与受关注程度不断上升。各国公共外交的实践活动蓬勃开展,相应的学术研究亦逐渐增多。通过对近几年国际学术界对公共外交研究的跟踪,我们发现自2012年公共外交论文发表高峰后,2013年、2014年公共外交领域的学术研究数量曾有所下降,且概念较为繁杂、体系较为欠缺。  相似文献   

18.
正南希·斯诺(Nancy Snow)为国际知名学者,中国清华大学访问教授、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学教授,日本坦普尔大学当代亚洲研究学院兼职研究员,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勒尔顿分校传播学名誉教授。她曾先后任职于美国新闻署、美国国务院、美国公共外交咨询委员会、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等各类学术组织、政府机构,并担任日本、英国、马来西亚等多国的公共外交顾问,在公共外交、国际传播、政策咨询、企业公关等领域,拥有  相似文献   

19.
正新世纪以来,中日关系日趋复杂,尤其2012年中日钓鱼岛问题争端之后,两国间的交流互动已呈现出"政冷经冷"的"双冷"现象。"政冷"是指两国在政治领域的外交关系因为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东海问题而坠入"冰点";"经冷"是指中日间的经贸关系由于经济原因、双边政治关系紧张等因素造成的负面影响仍在继续。公共外交常被视为政府外交的辅线,通常外交与公共外交两线协同配合有助于目标的达成。"政冷经冷"的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3月22日至4月1日,习近平主席携夫人彭丽媛访问欧洲四国并出席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在此期间,荷兰国王和王后3月23日招待习近平夫妇的王宫国宴受到参加国宴的荷兰各界人士、媒体和公众的特别关注。笔者就公共外交、元首外交、第一夫人外交等问题,通过电子邮件专访了亲临王宫国宴的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Clingendael)高级研究员、安特卫普大学扬·梅理森(Jan Melissen)教授。梅理森教授致力于公共外交研究多年,其2005年出版的《新公共外交:国际关系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