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对天津市特色高校从专利申请趋势、授权率、法律状态、专利质量、专利运用情况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天津市特色高校的专利基本情况.结果表明,天津市特色高校近三年发明专利授权率稳步提升,专利申请技术分布与各个高校重点学科密切相关,但失效专利数量较多,高价值专利数量较少,专利转移转化率低.为提升高校专利质量和转移转化能力,本...  相似文献   

2.
阐述专利地图含义,从高校专利申请仅集中在少数高校、高校专利的实施率较低和高校以发明专利申请为主三方面分析我国高校专利现状,运用专利地图分析方法,分析专利地图在高校专利技术研发中的应用,包括启迪开发线索、跟踪技术领先国家、跟踪重要竞争对手、跟踪应用领域趋势及扩展和把握研发重点.  相似文献   

3.
2012年,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组织开展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国际专利分类对照研究工作,以此为基础统计、监控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利技术发展状况。《2010年和2011年生物产业授权发明专利分析报告》是这一工作的研究成果之一。本文节选自这一报告,文中的“授权发明专利”是指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中国发明专利。生物产业是我国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希望本文能为促进我国生物产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高校专利现状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汤亚非  邹纲明 《现代情报》2009,29(1):140-143
对2000-2006年中国高校科研产出专利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了3种专利申请、授权与出售的情况;高校专利授权少、专利技术转化率低主要有4个原因,(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2)专利技术产出与转移不在科研考核范围;(3)专利成果不适合市场需求;(4)专利技术还存在不足;这从一个侧面揭示高校科研在中国技术经济市场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认真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为客观、精确地评价企业专利质量,从专利技术、法律和经济质量三个方面构建企业专利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客观组合赋权法,进一步运用评价对象间差异最大思想,构建企业专利质量组合赋权评价模型,实证分析2014—2016年苏州市吴中区知识密集型企业专利质量。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且显示企业有效专利占全部专利授权量的比例,发明专利平均权利要求数量和发明专利申请授权率是企业专利质量评价中权重系数最大的3个指标。  相似文献   

6.
高校专利技术管理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创新,要求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其进行更系统的分析.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学者相关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了现有的研究成果及不足;然后分析了我国高校专利转化的现状及问题,并在分析客户价值的基础上构建了高校专利运营模式;最后,对基于客户价值的高校专利运营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以1985年至今纺织授权发明专利为统计对象,从专利的发展趋势、申请人分布、授权率、技术领域分布、国内外授权专利数量与专利权维持率等角度,揭示我国纺织专利布局及竞争态势,并基于专利分析结果,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校的专利保护工作对专利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陕西省对科技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采取了相应措施,但是,陕西高校的专利流失现象仍较为严重。要减少专利流失,必须分析专利流失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止陕西高校专利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从专利的角度看我国高校技术创新现状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CPRS专利数据库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Patentscope数据库对我国高校1985年以来申请并公开的专利文献进行系统研究,从专利申请和授权趋势、专利申请类型、技术领域、校企合作、法律状态等多个角度综合分析目前我国高校技术创新和专利保护工作的现状,从学校内部和社会外部多方面分析高校专利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高校专利工作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战烽 《软科学》1989,3(3):58-59
<正> 专利是科技长入经济的巨大杠杆和重要渠道。而专利技术的实施则是“长入”的生长点。因为只有实施,才能使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产生经济效益;才能使得进行发明创造的投资得到补偿,保护发明创造者的积极性,进而再搞新的发明创造,才能使得企业切实体会到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有充分理由并有必要把专利实施列为专利工作的重点。1988年底我们对四川省专利实施情况作了些调查,在调查表回收率只有35%的情况下,已看出专利实施工作确实有了很快的发展。据此不完全统计,全省专利技术所创产值3.5亿元,是1987年的2.2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