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助词“的”“地”“得”在生活中的使用非常普遍,但是人们却往往忽视了它们的正确用法.本文通过对汉语中常见助词“的”“地”“得”的用法进行考察,正确分析“的”“地”“得”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更好地将它们运用于我们的语言文字之中.  相似文献   

2.
《小学教学设计》2010,(6):F0002-F0002
16桥 本板书设计以“桥”为中心,把“桥”、“老书记”与“群众”巧妙地、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不仅很好地展示了课文内容,突出了老书记的光辉品质,而且深刻揭示了课文题目“桥”所蕴含的深义。  相似文献   

3.
一《小马过河》一课生动有趣,对话很多,是分角色朗读的好材料。而要真正达到分角色朗读的目的,需要掌握每一处不同的“说”。文中虽然“说”字相同,但“说”的语气与神态却不同。不同语气、神态、动作的“说”云集此课,如“连蹦带跳地说”“高兴地说”“认真地说”“叹了口气说”“难为情地说”“低下了头说”“亲切地说”;还有那些“说”  相似文献   

4.
助词“的”“地”“得”在生活中的使用非常普遍,但是人们却往往忽视了它们的正确用法.本文通过对汉语中常见助词“的”“地”“得”的用法进行考察,正确分析“的”“地”“得”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更好地将它们运用于我们的语言文字之中.  相似文献   

5.
陈雪莲 《江西教育》2014,(11):39-40
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笔者有幸聆听了周卫东老师“认识整万数”这节课,被特级教师高超新颖的教法所吸引.课堂中,周老师利用“小研究单”智慧地“退”,巧妙地将学生往前“推”.智慧地“退”,“退”出了高深立意的故弄玄虚,“退”出了曲折情节的雕琢粉饰;智慧地“退”,课堂上没有了华丽的对白,甚至没有了精美的课件……巧妙地“推”,将学生“推”向前台,“小学生”成了“小老师”,循循善诱,于无声处听惊雷;步步为营,向问题本质贴近;由浅入深,向思维的更深处漫溯.  相似文献   

6.
多少年来,我们在“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下,把自己高高在上、居高临下地当作皇帝,当作“精神领袖”、“道德完人”,而把学生当作“德育臣民”、“德育病人”,脱离了学生,还自以为是、自呜得意地给学生讲了不少“正确的废话”,语重心长、对牛弹琴地给学生说了不少“正确的空话”,而学生漫不经心地听,内心没一点儿触动,甚至会产生对立情绪。  相似文献   

7.
清朝前期,清政府首先在呼和浩特·土默特地区分配了蒙古户口地。接着便以“赏赐”、“征用”、“效纳”等手段划拔和占用了“召庙香火地”、“驿站地”、“八旗马厂地”、“庄头地”和“公主地”等约20,000余顷土地。这些土地,主要是为了供应当地驻军以及皇室贵族消费性的需要,与当地人民的经济生活并没有直接联系。这些农田和牧场都处在呼和浩特。土默特地区,因而在客观上对这里的农、牧业生产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①通过相同的行动来展示人物曲折而又相异的内心活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抱起小弟弟继续转”和“妈妈背对着我不停地洗(碗)”两处细节描写。②用微殊的词语表达迥异的感情。“我……很轻地叫了一声‘爸爸’……他重重地应了一声”,其中“很轻地”和“重重地”十分准确地再现了感情的巨大差异,用“很轻地”不用“轻轻地”,表达“无情”,否则就是“深情”;用“重重地”不用“很重地”,表达“重情”,否则就是“矫情”。如此感人的细节描写和准确传达感情的用语,非亲历不能!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上,老师让用“的地得”三个字造句。一同学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说:“我们家的地得拖了!”老师又要求用“果然”造句。小朋友说:“昨天我吃了水果,然后又喝了凉水。”老师耐心教导:“这是词组,不能分开造句。”小朋友不慌不忙地说:“老师,我还没说完呢。果然晚上我拉肚子了!”  相似文献   

10.
“请问有人在吗?”她怯生生地、试探性地问着,“有人在吗?现在这里有没有人?”“……”“好久没来了。是啊,是好久了……”没人理会我,于是我开始自顾自地与自己对话:“好久没来,想不到这里都变了。”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课堂上出现了一番“新”景象,特别是一些“公开课”“观摩课”“评优课”,教师们都千力‘百计地在形式上创新,似乎追求“新”已成了一线教师的共识。然而,在追“新”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忽视了新课改理念和教学本原的和谐,只是盲目地“跟风”,一味地学“形”,却不知道丢失了教学本原,殊不知,牵手“本真”自然会相约“精彩”。  相似文献   

12.
新闻报道过程中,人们在如何处理“事实”陈述与“意见”表达的关系的问题上做出了不同回答:“事实”与“意见”相分离;用“事实”有形地表达“意见”;用“事实”无形地表达“意见”。“事实”与“意见”的关系体现了现代中国新闻报道思想历史演进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3.
“央地互动”是当下职业教育机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从演进过程看,21世纪以来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分别代表了“省部共建”“部省共建”“部省协同”三个阶段的制度设计,体现了职业教育“央地互动”机制构建的探索、加速与深化。从演进特征看,央地互动关系从“分级管理”转向“协同治理”,互动内容从由下而上的“请示授权”转向良性互动的“指导证成”,互动功能从资源配置的“强优扶弱”转向系统协同打造“工具箱”。从内涵实质看,“央地互动”机制改革体现了央地治理目标的共生、资源的优化和效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酉阳杂俎》一书中因传抄刻录中的讹误或使用俗语词等而造成理解困难的词语有很多,现就其中四个进行了考释:“五百人”乃“五百”,与“所由”同义,“仰占”指观察天象,“地”乃“酹地”之误,后被接受又常写作“酬地”、“地”,“貌寝”指样貌普通。  相似文献   

15.
笑话园     
证明“嘿,我真该好好地惩罚你一次,”老师生气地说,“竟然逃学去踢球!”“我没踢球!”汤米振振有词地申辩着:“这里有一串鱼可以证明。”只错一字一个学生向同桌诉苦:“爸爸看了我的作文后,把我狠狠地揍了一顿。”  相似文献   

16.
在汉语里,形容词修饰动词,一般都在形容词后加结构助词“地”.作词性分析时,“形容词+地”当作两个词看,一个是形容词,一个是助词。有些学习英语的同志,却往往把“形容词+地”看成一个付词,如“安静地学”,就把“安静地”当作一个付词看。如果弄清了“地”和“ly”的关系,就有助于避免这种错误分析.  相似文献   

17.
“超、线、了!”WS气急败坏地把我的手往回一推。“你!干什么?不就超出0.1毫米,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不耐烦地把尺子拿出来,量了量。“反正你总有道理!”WS不服气的打了我一下。“呵,你能否尊重人一点!”我毫不客气,“回敬”了他一下。就这样,一场“地道战如火如荼”地展开了。最后,还是我发扬了“好女不跟男争”的“优良品质”,气呼呼地撇下“算我倒八代霉”这句话,然后头也不回出了教室。  相似文献   

18.
妈妈,对不起     
邱季  李炼 《广西教育》2007,(11C):13-13
“糟了,要迟到了!”我“噌”地从床上蹦下来。“吃完早餐再走吧,还来得及。”妈妈慢条斯理地说,“我来帮你梳头。”  相似文献   

19.
“给我站住!”一只野鸡头皮上滚过一声炸雷,震得它头皮发麻。它战战兢兢地回头一看,是一只非洲狮。它站住了。“睡到地上去!”野鸡乖乖地睡到了地上。非洲狮生猛地冲了上来,一把按住野鸡,活生生地把一只鸡腿从野鸡身上“解放”下来。一声惨叫,一地鸡毛。“滚吧!”野鸡艰难地助跑起飞,一瘸一拐地冲上了天空……“给我下来!”猴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眼前的这只狮子生是把它给吓傻了。它服服帖帖地三下两下下了树。“去,给我摘两个波巴布树的果子来!”波巴布树又叫猴面包树,也就是猴子吃的面包。猴子跑得飞快,弄回了果子。“没你的事了。”猴…  相似文献   

20.
“安静点儿!”“别说话了!”虽然我大声地向“目中无人”的学生们喊着,但教室里依旧一片嘈杂,对于刚刚接班的我,同学们好像熟视无睹,还在无所畏惧地挥霍着自己的“快乐”。班里的捣蛋大王、别号“总统”的李根站在桌子上,手里抱着一个足球,连唱带跳地比画着,引起全班同学一阵阵的哄笑,他得意洋洋地给大家讲这是“足球桑巴舞”。看着这“愉快”的场面,我再也按捺不住委屈和愤怒,双手使劲地拍着桌子:“别说话了!别说话了!李根,你给我滚下来,听见没有!”听到我的“怒吼”,教室里骤然安静了下来,“总统”站在桌子上,慢慢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