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科技期刊文稿退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作新  李智兰 《编辑学报》1996,8(3):145-147
文稿经审稿人、编委或(和)编辑审读之后,在肯定其具有发表价值的同时,还会发现存在着某些只有经过作者对文稿进行修改才能得以解决的问题。为完善文稿内容,确保期刊的学术质量,常需将这种文稿退给作者进行修改和补充。这种工作通常叫退修。做好返修工作是编辑的应尽职责,然而不是所有的编辑都能把退修工作做得很好的;退修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文稿退修的质量,影响科技信息的传播速度。退修工作貌似简单,其实做好并不容易。本文试就编辑做好文稿退修工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科技期刊编辑审稿三议●严少洁一、正确评价文稿,帮助作者修改有价值的文稿科技期刊编辑审稿最易舍弃文字毛病多的文稿,因此也就较易埋没一些有价值的稿件。但编辑的职责是要正确评价文稿,帮助作者修改有价值的文稿。编辑如能尽责,便可使易被埋没而有价值的科技论文面...  相似文献   

3.
《今传媒》1997,(1)
学术论文往往是作者呕心沥血,精雕细刻的结果。作为编辑,在审学术论文稿件时一定要全神贯注专心致志,调动自己的全部智慧投入“战斗”。编辑是文稿的内容的第一位读者。一位好的编辑,应该敏锐发现文稿中闪光的学术价值以及尚存在的问题疏漏之处,准确地进行修改加工,...  相似文献   

4.
一杂志的文稿经过三审后,编辑就要根据所提出的问题,对文稿进行修改加工。当然,许多杂志的编辑,也常常边审稿,边修改加工,一二三审都如此,以节约时间。但即使是采用这种把两个工序合二而一的办法,编辑最后还是应该再加工一次,或者说对文稿再作一次整理,以消除在各审次修改加工中的重复、矛盾、疏漏……,最后定稿。修改和加工,基本上都是为了消除文稿的差错,弥补文稿的不足,提高文稿的质量,所以往往连在一起说。但二者之间,也有细微的差别:修改,往往指比较重要、比较大的变动;加工,则往往指比较次要、比较小的变动,例如文字的润饰,标点的纠正以及技术性的变动等等。  相似文献   

5.
除一些无须修改的稿件外,其他所有稿件在决定选用后,编辑都面临着一个如何与作者谈意见,如何对文稿进行修改的问题。在对待原稿修改的问题上,现在的年轻编辑中,主要有两种值得注意的倾向:一是  相似文献   

6.
做好文稿的退修工作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曹作华  田力 《编辑学报》2001,13(6):351-352
为了确保科技信息准确,快速,广泛地传播,编辑在做文稿退修时须把握好以下几点:1)注意对文稿内容,结构及统计数据的审查与质疑。2)注意对文稿标准化的审查与修改,使题名,摘要,关键词,名词术语,计量单位等符合科技期刊的标准化规范化要求。3)尊重作者劳动,退修意见力求准确,全面,具体,要求明确,确保一次退修成功。  相似文献   

7.
文稿审读加工的编辑学方法探讨周作新,陈蓓,黄祖唯,马芳莲文稿通过编辑审读加以后,如同噗玉经过能工巧匠的雕琢,即成大器,光彩照人。编辑靠什么来达到这种锦上添花的效果呢?靠的是编辑学方法。下面就文稿审读加工中如何应用编辑学方法进行探讨。1信息方法作者每寄...  相似文献   

8.
编辑修改权的行使涉及作者、学术期刊以及读者利益的协调。综合编辑对文稿的修改实践,文章将编辑修改权的行使分为能动模式和被动模式两种并对其利弊进行分析,主张在处理各方关系时,无论采取何种模式,都必须明确编辑修改权行使的目的是兼顾作者与期刊的利益,不能通过修改论文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作者。  相似文献   

9.
编辑潜能与稿件质量的互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般来说 ,一篇文章的完成往往不是一蹴而就 ,而是需要反反复复的修改。并且 ,不仅需要作者自己的修改 ,而且编辑的修改也是其必要的环节。编辑的精编细校、精雕细刻 ,不仅能使文章的整体构架和谐完美 ,使文稿成为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而且编辑的整体感、全局感以及从编辑思维坐标、读者思维坐标和作者思维坐标全视域的扫描 ,能够减少读者信息接受过程中的障碍 ,增大文献信息的社会传播效果。然而 ,编辑对文稿的加工和作用过程 ,并非信息的单向传播和流动的过程 ,而是一个信息的双向流动和编辑潜能与稿件质量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为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撰写、修改过大量新闻性文稿,无论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还是解放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他亲手写作或修改的很多新闻性文稿,成为中国新闻史上脍炙人口、传诵一时的名篇佳作。分析研究毛泽东修改新闻文稿的思想原则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1.
编辑在审修文稿时,与作者、评论者、读者相比较,所处的地位是怎样的呢?笔者认为,作为编辑,对文稿认识的支点,或者说方位,与作者是并不全然相同的。他也不可能和作者对文稿的认识完全重叠吻合。因此,象我们过去通常说的编辑在审读、修改文稿时,必须体会作者的意图、不要背离作者意图之类告诫,其实只是在一定意义上才是正确的,那就是用以反对编辑的胡删乱改。离开这点来看,正如人认识客观世界只能是近似的而非绝对的一样,编辑也只能近似而不可能和作者意图绝对一致,否则也就根本不需要编辑的工作了。  相似文献   

12.
稿件退修中编辑行为失范现象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失范现象透视冯民对于科技期刊来说,作者提供的初稿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根据编辑提供的退修意见对稿件修改完善。高质量的退修意见是指编辑在仔细阅读文稿的基础上,准确分析综合审稿的专家的评价材料,明确稿件处理意见,对稿件在学术内容、语言和规范化方面存在的问题一并进行归纳,向作者提出全面的退修意见,如是否发表,以何种形式发表,怎样才能发表(修改、压缩、补充、再审),从而形成严谨的稿件退修书面材料。可见,退修工作是保证文稿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作为期刊编辑人员,一定要提高认识,规范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强对作者修改稿的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期刊文稿质量,医学期刊编辑加工修改文稿应重视表述严谨简明:“一般资料”避免与“引言”重复,“结果”避免与图表重复,“方法”避免与“一般资料”重复,讨论避免与“结果重复”.  相似文献   

14.
谈写好退修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稿件退修是编辑加工中的重要环节。本刊(中华护理杂志)刊出文稿中,99%均经过退给作者修改的过程。退修信是编辑向作者说明审稿意见及编辑加工中的问题的主要形式,一般与原稿同时退给作者。要争取稿件一次退修成功,就必须注重退修信的质量。如果退修信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早在1983年6月6日发布的《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明确阐述:“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政治性,思想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又是艰若,细致的创造性劳动,编辑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出版物的质量”。这是对编辑工作编辑人员做出的最公正,最准确,最科学的评价,应该成为我们研究认识编辑工作的指导思想,一篇稿件质量高低,除了作者文章本身的因素之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辑对文稿在思想性,独创性和实用性等方面的把关,包括给作者提出文稿如何重新组织,怎样突出新意,删除瑕疵和补充修改等,笔者从事报纸编辑多年,在此试就编辑工作的创造性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6.
分析科技期刊文稿退修通知书规范撰写的重要性,并认为其内容应包含:告诉作者文章的优点所在,专家的审稿意见要点,具有专业知识的责任编辑提出的修改意见,论文规范表达、出版要求以及涉及著作权方面的修改意见与要求。退修通知书尽量翔实、清楚,避免作者修后又发现新的问题,让作者反复修改。  相似文献   

17.
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交往,所谓真,所谓情,在编辑与作者之间,可以从很多方面得到体现,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表现在对文稿的处理上:编辑部期望得到最理想的文稿,作者需要得到真正的实惠——修改时获得有益的指导性意见与一个一个具体的帮助。这是相互利益与共同事业的结合,也是编辑与作者交情得以巩固和发展的主要根由。就文艺创作来说,所谓有益的指导性意见,就是对一篇作品、一部书稿思想上艺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办公自动化条件的不断改善,机关单位在工作中产生了大量的电脑打印文稿,出现了文稿混乱现象,作者认为要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重新认识归档文件“文稿”,并提出了改进文稿归档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是作者写的,无论在谋篇布局、主题表达的构思上,还是在状物拟人、抒情言志的手法上,不同的作者各有各的特点,体现出行文的不同风格。文稿到了编辑手中,要认真审读,勘误,查对引文,然后顺着作者的行文思路、语气文势进行修改加工,慎加圈点,尤其对文章的“文眼”,更应慎之又慎。就是必须改动的地方也要使作者心悦诚服,从改动处获得启迪,更要在文体的风格上与原作保持一致,甚至达到天衣无缝的地步,如果把作者的文稿比作“新娘”,编辑只能根据“新娘”的特点来做嫁衣,把“新娘”打扮得更漂亮,而不是要改变“新娘”本身。  相似文献   

20.
一稿多投现象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浏览图书情报杂志,不时见到一些似曾相识的文章,待仔细对比,原来是同一作者的同一文稿同时异刊,或异时异刊发表。这就是人们为之厌恶的“一稿多投、多登”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作者方面的,也有编辑部方面的。在作者方面,有的为提高文稿的投中率,扩大个人影响,或为区区稿费,不顾职业道德和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