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了解福建省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福建省部分体育院校491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学习倦怠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程度不是非常严重但不容乐观;城乡生源的差异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影响不大;男生学习倦怠程度高于女生,特别是行为不当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情绪低落上无显著性差异,而在行为不当、成就感上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立足于对合肥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羽毛球主项提高班学生学习倦怠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以及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分析羽毛球主项提高班学生学习状况及给出对策。近年来随着学习倦怠的研究深入,也出现了关于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可这方面研究也是很少,而关于羽毛球专业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就更少,本文以研究合肥师范学生羽毛球主项提高班学生状况为例,对其学习状况进行调查和处理,希望本研究能对教师的教学策略改进和学习状况的改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广西、扬州等几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术课学习倦怠情况的调查发现: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术课学习倦怠状况不容乐观,属中等倦怠程度。其中行为不当最严重,情绪低落一般和低成就感,3个维度存在于不同区域、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差异。针对上述状况分析其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大学生学习倦怠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并研究体育锻炼的中介效应。选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LBUS)、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RARS-3)对77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具有较好的自我效能感,但是学习倦怠和体育锻炼情况不佳,在体育锻炼和自我效能两个变量中,男生和女生具有显著性差异,男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和学习倦怠情况优于女生。学习倦怠和体育锻炼、自我效能感显著性负相关,体育锻炼和自我效能感显著正相关。回归结果显示,学习倦怠对自我效能感和体育锻炼的回归效应显著,学习倦怠在体育锻炼的基础上对自我效能感回归效果显著,体育锻炼属于部分中介效应,占总变量的7.00%。SEM模型拟合度适可,验证了体育锻炼在学习倦怠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自编由行为维度、情绪维度、基底维度、成就感维度四个维度组成的《体育院系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就所编制的量表对福建省7所体育院系10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表明,福建省体育院系大学生成就感维度的倦怠程度最为严重,福建省体育院系社体专业学习倦怠现状比体教专业较为严重。学习倦怠四个维度对不同年级的多重比较中,年级越低,情绪倦怠程度越严重;年级越高,行为倦怠程度越严重;随着年级的增高,成就感倦怠程度有所增加;基底维度的倦怠程度取决于体育成绩和文化成绩的均衡程度。  相似文献   

6.
采用数理统计和问卷调查法 ,对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2 0 0 1级、2 0 0 2级 78名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基本情况、第一学年考试成绩、学习状况等影响学生考试成绩的主要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 :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具有专项运动基础较好 ,文化基础差 ,学习动力不足和学习自觉性差 ,考试不及格率过高特点。解决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目前现状 ,达到运动训练专业的既定目标的根本途径是 :根据学生文化基础调整课程设置和降低个别课程要求 ;将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约束力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南通各高职院校学生体育课倦怠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南通市高职院校学生体育课倦怠现象确实存在但是并不严重。情绪低落因子的情况最为严重,其次为行为不当因子和缺乏成就感因子;男女大学生的体育课倦怠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在行为不当因子、缺乏成就感因子和情绪低落因子上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这与男女生的身体素质差异以及性格差异等因素有关;大一与大二年级的大学生在体育课倦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倦怠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研究发现: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在校学生整体上存在一定的学习倦怠,在学习倦怠的三个维度中行为不当最为严重;男女生的学习倦怠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女生的学习倦怠情况要好于男生;技术课与理论课的学习倦怠程度有显著性差异,技术课的学习倦怠情况相对要好于理论课;体育教育专业在校三个年级的学生学习倦怠呈现年级越高,学习倦怠越为严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组织行为学、体育管理学视角,对浙江省高校144名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倦怠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影响运动倦怠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影响高水平运动员运动倦怠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为:训练适应性、教练员因素、学校政策制度、应对“学训压力”的能力等四个因素。而性别、年级等类别变量对运动倦怠的影响非常显著。为预防与干预大学生高水平运动员运动倦怠行为的产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崔海龙 《安徽体育科技》2013,34(4):73-75,86
采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数据统计法等方法对影响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针对的教育对策,为广大运动训练专业学生提高学习自信心提供有意的帮助。结果表明:1)男、女大学生在言语和数理智力上存在性别差异。2)大三学生心理成熟度较高;男生对待事物的积极性普遍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