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全建 《考试周刊》2011,(93):196-197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和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要把学生培养成新世纪人才,就要从娃娃做起,从小就用传统美德来规范学生,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他们身上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新形势下,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改进和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培养德才兼备的跨世纪新人,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试就历史教学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这一个侧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传统美德教育与现代化建设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伦理学说为主干的伦理型文化。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它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  相似文献   

3.
<正>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灿烂文化,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其中之精华。传统美德实质上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品质、优秀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是中华民族凝聚力所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随着精神文  相似文献   

4.
夏侯俊峰 《考试周刊》2014,(98):189-189
<正>开国总理周恩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人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化身。江泽民同志指出:周恩来同志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建树的卓著功勋,他崇高的精神和人格丰碑似地屹立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深深地铭刻在中国各族人民的心里。通过"创建周恩来班"让我更深深地感受到,如今我们更需要周恩来精神,它应该成为新时代青年的思想行为指南。在"周恩来班级"创建过程中,经过不断探索和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5.
正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文明礼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学校的文明礼仪教育不仅是一种礼貌、一种素养、一种人格的教育,还肩负着选择、传递、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使命。良好的礼仪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今后乃至终身发展都是非常必要的。现在的学生既是未来的接班人,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  相似文献   

6.
传统美德是优秀的民族精神、民族品质、民族情感和民族礼仪的总和,它代表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风貌和精神特征。是构建社会主义道德的历史基石和群众心理基础,是建立、发展、完善新道德体系的思想材料,是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重要精神动力和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重要手段。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必须大力弘扬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影响、可以传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慎独"是儒家提出的重要修身方法,作为中华民族优秀道德遗产中的瑰宝,几千年来,"慎独"的思想及方法对人们的修身养性和追求高尚道德情操起到了积极作用,它在当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也必将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学习历史是弘扬和继承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新人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三尺讲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9.
左文能 《云南教育》2004,(31):45-45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一种高尚的人格,是为人之根本,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邓小平同志曾多次强调要“实事求是,老老实实,反对‘说空话,说假话,说大话…。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诚实守信为莺点”。  相似文献   

10.
作为诗书礼乐易春秋无所不知、无所不通的孔子,他在一生中不断探索寻求自己梦中的"理想人格",由最初的"仁人君子"到能施政于全国的"智者明君",他探索出了一条从"君子人格"到"内圣外王"的艰辛之路,从他游走于各国到他落脚于故乡,创办私塾,开启他育人之路,谱写教育史辉煌的篇章,每一个脚印,每一个篇章,都渗透着他忧国忧民的思绪,都凝聚着他立己达人的光辉思想。孔子的理想人格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典型,也是从长期的实际生活中所体验和孕育而成的价值目标和伦理原则。当今社会是一个理想人格需要重塑的时代,孔子重视理想人格的养成,启示人们培养高尚的道德,强调"内圣外王",加强自我修持,做仁人君子,这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想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内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历史上绵延几千年,以期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成为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核心,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到建设社会的漫长历史时期,“孝”随着社会文明和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并有其自身形成,演化的过程,本文针对当今社会人们对孝道不充分认识和足够重视的现状,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孝”的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和内容特点为脉络,对“亲亲”,“孝养”,“孝敬”,孝君”等具体内容作了发掘,整理,对传统道德的改造,利用做了阐述和分析,对传统考道批判继承的目的在于“古为今用”,这对弘扬传统美德,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的凝聚力都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荣辱观是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道德、民族精神、伦理三方面论述了传统荣辱观的意义,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八荣八耻”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提炼和升华,也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和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虽然是我国传统体育在体育现代化道路上的一道门槛,但其绝不是不可抛弃的负担;中华民族在文化自省的过程中,借助于现代科学的指导,明确方向,兼容并包,就定能让我国传统体育焕发出时代的光芒。  相似文献   

14.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市场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也是大学生安身立业之本。在当今所面临的种种社会诚信危机中,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尤为突出;加强高校诚信教育事关国家繁荣富强、民族兴旺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事关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学生的前途与命运。加强诚信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积极探索诚信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容置疑的职责。  相似文献   

15.
通过荣辱观教育培养和造就合格大学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精辟概括,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新发展,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融为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16.
解放思想是中国60年成功发展的先导。毛泽东打破了对苏联建设经验的迷信,探索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邓小平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以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江泽民把解放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联系起来,提出了“两个先锋队”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群众基础和领导力量。胡锦涛把坚持改革和完善改革相统一,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7.
"道问学"处多了些子?——朱熹教育思想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以来,学者普遍认为朱熹的教育思想重在"道问学"而陆九渊的教育思想重在"尊德性"。这是混淆朱熹的哲学建构与教育实践而导致的误解。朱熹哲学固然以强调客观知识的探索为理论特征,但其教育思想却始终坚持知识和德性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独特的、创造性的贡献,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占有突出地位。邓小平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立足于当今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理论飞跃。  相似文献   

19.
艰苦奋斗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成就事业创造辉煌的法宝。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国际国内复杂的环境、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都决定了我们仍必须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20.
“妙悟说”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学说。这个学说由朱光潜和宗白华先生引入近现代美学。形成了现代美学“妙悟说”,从而标明了“妙悟”在审美中的地位和作用。“妙悟”在审美中居于本源性的基础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这个思想,是朱光潜和宗白华先生留给我们的重大启示之一,对于中国当代美学的建构具有不可忽视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