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商主体是否具有独立性,直接关系到商法是否具有独立于民法的存在价值问题,而这一点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民法典体系构建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商主体的独立价值昭示了商主体独立的必要性,而法律主体的共性及商主体的个性表明商主体独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商主体是商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之一,它具有与民事主体不同的法律特征.研究商主体与民事主体法律特征的差异,必须从主体行为和主体自身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商行为的营利性和商主体的法定性是商主体区别于民事主体最重要的法律特征.  相似文献   

3.
价值是以主体的内在尺度为特征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在这一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中,客体是否按照主体的尺度满足主体需要,是否对主体的发展具有肯定的作用,这种作用和关系的表现就是价值。其价值的大小在于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大小,这里讲的主体指的是实践者、认识者,即人本身。客体指的是实践和认识的对象,这个对象既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人既可以是主体又可以是客体,如当主体(人)把自然界当作自己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时,自然界就成了人的客体,于是人可以通过对它的认识和改造使它在物的方面满足主体的需要,这就是物的价值。人也可以作为客体,即人创造价值满足个人、社会和他人的需要。从人作为价值客体的意义上说,他的价值与其他客体的价值具有某些相同点。人的这一特性决定了人不仅是价值的享受者,  相似文献   

4.
论单位犯罪     
单位犯罪的主体必须具备犯罪主体资格,即合法性、团体性、财产独立性、独立意志性。单位犯罪主体分为一般主体和特殊主体。区分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必须紧紧把握单位犯罪的特征、行为人代表单位实施的犯罪行为是否越权、行为人个人是否从中谋取不正当利益。  相似文献   

5.
元伦理学对象可以归结为四大范畴:“价值”、“善”、“应该(包括正当)”和“事实”或所谓“是”。价值是客体事实对于主体的需要——及其经过意识的各种转化形态,如欲望、兴趣、目的等等——的效用。善亦即正价值,是客体事实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实现主体欲望、符合主体目的的效用。应该是行为善,是行为事实符合其目的的效用性。正当则是行为的道德善,是行为事实的符合道德目的的效用性。正当、应该和善都是客体事实对于主体需要、欲望、目的的某种效用,都是客体的依赖主体需要、欲望、目的而存在的属性,因而都属于价值范畴;反之,事实或“是”,则是价值的对立范畴,是客体的不依赖主体的需要、欲望、目的而独立存在的属性。事实与价值构成客体的全部外延而与主体相对立;主体及其需要、欲望和目的既不是价值也不是事实,而是联接二者的中介物。  相似文献   

6.
价值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需要是事物因其存在和发展而对某种东西的依赖性。需要是一切事物都具有的普遍属性。就是石头,也具有需要。因为石头的存在依赖于它与其内外环境的平衡:石头的存在需要它与其内外环境的平衡。那么,是否可以说价值就是一事物对于另一事物的需要的效用?不可以。因为一事物对于另一事物的需要的效用并不都是价值;一事物只有对于“具有分辨好坏利害的评价能力和趋利避害的选择能力”的另一事物的需要的效用才是价值。而“分辨好坏利害的评价能力和趋利避害的选择能力”,也就是所谓的主体性:主体是能够自主选择的活动,是具有分辨好坏利害能力的活动,是能够为了保持自己存在而趋利避害的活动。所以,一事物只有对于主体的需要的效用,才是价值。相对主体的需要来说的那个对于主体需要具有效用的事物,也就是所谓的客体。因此,价值只能定义为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效用,只能用主客体模式来界定。  相似文献   

7.
主体永远是人,而人则创造着属人的世界,从而创造着意义和价值的世界.意义和价值是为人而存在的,它构成了除主体和客体以外的第三世界.但这个第三世界并非独立于主体和客体之外,而毋宁说它们就是这两个世界的综合.揭示这种综合则构成了本文的第一个论题.其次,意义和价值作为第三世界的构成,究竟具有怎样的关系呢?把二者简单地视为等同显然是不合理的,否则意义与价值的区别或并列使用就不再必要了;可人们却在实际地分别或并列地加以使用.概括地说,意义更多地具有认识论的内涵;价值更多地具有本体论的意韵.揭示二者的关系乃是本文的第二论题.  相似文献   

8.
教学基本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积极品格、掌握科学合理的方法。本文论述了教学基本价值在形成过程中的共有特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目的在于主体自身的价值化;主体具有不同的独立程度;主体具有对象的属性;教学基本价值具有结构性、复合性、协同性等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9.
价值的绝对性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的绝对性是与价值的相对性相对应的价值哲学范畴,准确把握与科学说明价值的绝对性是价值哲学令人信服的必要条件。以往人们对价值绝对性的认识是偏颇的。我们认为,价值的绝对性指的是客体对人类主体生存、发展、完善的积极意义或价值的确定性。客体对人类主体是否有积极意义而不是其对人类主体是否有消极意义是确定客体有无价值的依据。对人类有价值的客体,未必对人类之中的每个具体的主体都有价值,未必对人类没有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价值是表征主客体之间意义的关系范畴,评价是人们对客体是否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所做出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所以价值评价过程就是主体的客观需要被不断地提升为价值意识,而人们又以价值意识为依据对为我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做出断定的过程,同时作为一种断定也就必然包含着人们对利害、苦乐所做出的比较、权衡和选择。按照合理价值评价体系的基本要求,人们对利害、苦乐所做出的比较、权衡和选择要达到感性与理性、物质与精神、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商法有形式商法和实质商法之分。商法的独立性表现在商法与民法在主体、取向、形式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与经济法、劳动法、行政法、刑法、国际法等存在着更多的区别。商法独立的相对性体现在:商法与民法同属私法;互联网使商法与民法趋于统一;现代社会不存在专门商人阶层;商法与民法在调整对象上具有不可区分性;在基本追求、调整方法上有相同之处;民法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都适用于商法。我国不需要商法典:将实质商法总则归到民法典相应各篇中,将相对独立的实质商法放在民法典之外作为民法的特别法。  相似文献   

12.
票据保证和民法上的保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票据保证既有从属性,又有独立性,其独立性强于从属性,是相对独立的票据行为,这直接影响到票据保证的效力。理解票据保证两种属性关系的定位,对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是很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3.
商法的革命品格体现于商法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中,它顺应经济时代的发展,自我革新、自我完善,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商法孕育于民法,而不囿于民法,具有相对独立性。商法不是一个僵化的、闭合性的逻辑框架,而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异议系统。商法随着经济的发展突破了立法体例的局限,开辟了自己的新天地。现实中国商法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有赖于商法革命品格的塑造。弘扬商法观念,建立开放的商法体系是中国商法腾飞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关于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范围能否成为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理论上的争论早已存在,其中关键在于诚实信用原则是否具备独立价值和意义,以及适合民事诉讼法的土壤能否生存。从三方面阐述并论证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被确立为基本原则的必然性,从而得出:在当代民事诉讼理论及实践的大背景下,确立诚实信用原则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合伙的法律地位越来越受到民商法学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合伙概念和特征的研究,可以得知合伙是一种民事主体,且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民事主体。  相似文献   

16.
商行为存在民事行为所不能包容的特殊性,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如不在民事行为制度之外设立商行为制度,就无法有效地调整因商行为而产生的法律关系,以维护商事交易的安全。受民商合一法律传统的影响,我国立法尚未独立的商行为概念,仅仅在商事单行法中确立有限的商行为制度,商行为立法存在明显的缺陷与不足。因此,在立法理念上强化商行为制度的立法价值,加强商行为立法,构建商行为制度已成为我国现实的商事立法需求。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社会存在大量调整民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而这些民商方面的法律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必然受到了中国古代特定社会环境的影响。从"社会的"视角来看,对我国古代民商事法律产生影响的社会因素主要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鉴古明今,我国民法典的制订应从社会实际出发作全盘考虑,以期适合国情、顺应民心、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受到日本学者目前关于法律体系构造理论研究的启发,从历史和法律角度对经济法在国际上的产生和演变加以阐发,认为作为公私法融合的经济法是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互动的产物,是对民法的溢出与衔接,并非行政法发生分化才得以成立,对经济法与商法的关系从学理上进行了细致的梳理.  相似文献   

19.
商贸越语专业开设国际商法课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分析当前国际商法课程在商贸越语专业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设置国际商法课程,依据不同专业确定教学内容,注重教材的选用,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挖掘校外教学资源,加强实践训练,采用科学、合理的考试方式等教学改革措施来提高国际商法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明清时期四川的陕西会馆为例,论证了工商会馆在客地从边缘走向主体的历史过程,揭示工商会馆既是流寓客商被边缘化的产物,又是客商争取主体性的结果,并说明会馆从边缘走向主体是会馆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的自然法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