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过去的一年里,《编辑手记》专栏刊发了不少优秀文章,对指导编辑、记者和部队基层报道人员的新闻采写实践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和指导性,本栏目新年度将以荻中国新闻奖和军区军兵种好新闻奖的稿件为主要研究分析对象,欢迎军内外新闻人关心支持,惠赐佳作。  相似文献   

2.
杨永辉  汪泉 《军事记者》2004,(11):21-21
当前,围绕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抓工作已成为我军各级领导的共识,是部队建设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但在江泽民同志发出“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伟大号召之初,各部队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观念差”。《变革“三问”起风雷——某师围绕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抓工作扫描》这组稿件正是在许多官兵甚至是领导干部对于如何应对变革还缺少明确思路的情况下,于2003年8月中旬在全军军区、军兵种报纸中率先强势推出。这组稿件紧扣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前沿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具有较强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刊发后在广州军区部队引起强烈反响,获得了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和2003年度全军军区、军兵种报纸好新闻评选一等奖。回顾这组稿件的采写过程,我们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军事记要有战略眼光。  相似文献   

3.
盖岩 《军事记者》2005,(8):33-34
他编辑的新闻稿,获全国好新闻二等奖;他采写的稿件,有两篇获得军区军兵种好新闻一等奖,4篇获得二等奖;他参与编著的《海洋的召唤》丛书(共10本),在2001年第四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评选中获三等奖,其中3本由他自己撰写,他被评为“全国优秀国防科普作家”;他的两幅摄影作品入选“纪念建国55周年全军摄影艺术展”……一摞摞的证书,一串串的荣誉,令还是新闻系学生的我肃然起敬:要采访这样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报人,不禁有些忐忑。  相似文献   

4.
石佩川 《军事记者》2009,(11):54-55
军区军兵种及武警部队的报纸,是当今中国军事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树立我军良好形象、鼓舞官兵士气、推动部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而军区军兵种及武警部队报纸好新闻的评奖,对其搞好全年的新闻报道具有极强的导向性。从今年军区军兵种及武警部队报纸好新闻评选作品来看,追踪重大事件、宣传重大典型、紧跟中心工作,仍是今后军队媒体报道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去年10月,来自全军12家军区军兵种报社的领导,在总政宣传部宣传局的组织下,评出了2004年度好新闻。总的感觉.该年度军区军兵种报纸好新闻堪称硕果累累。作为评委。参评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为了切实贯彻面向基层、面向战士、为基层士兵服务的办报宗旨,各军区军兵种报纷纷开设以士兵为主要读者对象、由士兵采写、反映士兵生活的专栏。创办于2002年1月的《人民前线》报《兵写兵》专版,坚持“写兵、兵写”的风格和定位,所采用的稿件主要由士兵采写,让战士的形象直接展示在各级领导的视野中。专版不仅得到了基层官兵肯定,也引起了各级领导机关的高度关注,并获得“军区军兵种报纸好新闻评选”二等奖。  相似文献   

7.
2003年11月5日,第八届“解放军报奖学金”颁奖大会在素有“军事记摇篮”之称的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举行。自1995年开展“解放军报奖学金”评选活动以来,获奖学员中有的获得了“中国新闻奖”,有的连获“军区军兵种好新闻奖”,有的成为《解放军报》或军区军兵种报纸的编辑、记,有的成为了新闻教学岗位上的优秀教员。为了与更多的人分享获奖的经验,笔采访了本届的部分获奖学员。  相似文献   

8.
我与同事共同采写的通讯《战争离我们很近我们离打赢还远》(刊于本报2005年12月21日一版头条,以下简称《战》文),在全军军区军兵种报纸好新闻评选中,以全票通过,获得了二等奖。回想这篇获奖作品的采写过程,我有一个很深  相似文献   

9.
张兵 《军事记者》2007,(6):16-16
2005年5月28日,人民军队报在二版头条位置加框刊登了一篇训练稿件,引题:●技术要领进了“卡通画”●装备知识上了“扑克牌”●装甲战术编入“游戏卡”●训练要求变成“快板书”;主题:营长韩西林开展趣味化组训教学招法活。这篇不足800字的消息见报后,引来不少好评,稿件当月被报社评为优质稿,年底在参加军区军兵种报纸好新闻评比中荣获二等奖。  相似文献   

10.
刘轶  王昊  刘洪杰 《军事记者》2004,(11):68-68
素有“军事记摇篮”之称的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是我军院校中唯一的一个新闻系。该系十二队学员毕业后主要从事军事报道工作,是我军新闻方阵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毕业学员有的连获“军区军兵种好新闻奖”,有的成为解放军报或军区军兵种报纸的主力编辑、记,有的成为了新闻教学岗位上的优秀教员。在校学员,有的获得了《解放军报》奖学金,有的被军区军兵种报纸评为优秀通讯员,有的撰写的论多次获奖,并有多名学员在校期间在省部级以上媒体发表100余篇稿件……  相似文献   

11.
胡望年 《军事记者》2005,(10):29-30
《前卫报》2004年度10月1日刊发的消息《参演万余人不见几个兵——“铁拳——2004”演习彻底摆脱我军传统作战模式》,获得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各路新闻行家纷纷给予高度评价。总政有关部门的同志在“第一时间”给获奖作者、编者及其所在单位打电话报喜时说:“这是中国新闻奖设立15年来,军区军兵种报纸没有过的。它不仅是你们前卫报社的光荣,也是全军军区军兵种报纸的光荣……”  相似文献   

12.
《前卫报》2004年度10月1日刊发的消息《参演万余人不见几个兵——“铁拳——2004”演习彻底摆脱我军传统作战模式》,获得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各路新闻行家纷纷给予高度评价。总政有关部门的同志在“第一时间”给获奖作者、编者及其所存单位打电话报喜时说:“这是中国新闻奖设立15年来,军区军兵种报纸没有过的。它不仅是你们前卫报社的光荣,也是全军军区军兵种报纸的光荣……”  相似文献   

13.
简讯     
《新闻爱好者》2005,(9):28-28
为提高全县新闻写作水平,内黄县委宣传部成立了“好新闻”评选委员会:今年7月9日,评委会对上半年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发表过的新闻稿件进行评选,从500多篇作品中评选出了10件“好新闻”作品,并对这些“好新闻”作品进行讲评和奖励,进一步提高了基层通讯员多写稿、写好稿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去年10月,来自全军12家军区军兵种报社的领导,在总政宣传部宣传局的组织下,评出了2004年度好新闻。总的感觉,该年度军区军兵种报纸好新闻堪称硕果累累。作为评委,参评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习的过程。“小报”是过去大家对军区军兵种报纸的习惯称谓。如今,小报已不小几年来,12家报纸陆续由四开四版改成对开四版。同时,有的报纸还增加了周末版,有的报纸由周三刊改为周五刊。这些都是顺应信息时代发展,为更好地满足广大官兵精神需求而采取的应对措施。“看点”,是相对于地方报纸“卖点”而提出的,因为军区军兵种报纸由专项经费保证发行,不走市场。…  相似文献   

15.
记下连蹲点,是报社的一个优良传统。为了尽快熟悉基层、了解基层,采写出贴近基层、贴近战士的作品,去年3月19日至4月26日和今年4月12日至5月10日.我先后两次住到连队,体验基层连队生活,体味战士喜怒哀乐,在编辑部领导和记部领导的具体指导下,分别采写了两组记蹲连稿件(共6篇),稿件见报后受到了不少好评。在采写稿件的过程中,我对寻找线索、提炼主题和框架构思等产生了一些感悟,觉得颇有些收获。  相似文献   

16.
汪洋  王思佳 《新闻前哨》2023,(16):35-36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新闻奖获奖消息作品,发现其共性和特征,进而提出好新闻靠敏锐捕捉,也需要记者调研和“发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目击新闻《“没有就是没有”》,虽然连标题、副题、作者姓名及标点符号在内只有378字,却获得1990年首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1990年军区、军兵种报好新闻一等奖。部队一位资深记者撰文点评时说,这是军内迄今为止惟一获此殊荣的业余作者,作品从立意、结构到语言的运用,就是一些专业作者也自叹弗如。此语一出,“滕新闻”的称谓不胫而走。“滕新闻”名叫滕以来,原济南军区某部战士报道员,现任日照港务局第二装卸公司宣传干事。写稿写来“俏媳妇”按说,“滕新闻”貌不出众,是村里出了名的苦孩子:7岁没了娘,一家四口人挤在3间“干打垒…  相似文献   

18.
孙晨 《军事记者》2010,(1):59-59
没想到长得五大三粗的葛传宝,却是上海驻军闻名的“小秀才”。作为上海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师的新闻干事,葛传宝入伍18年来,先后发表各类新闻作品2000余篇,其中获省级以上媒体优秀新闻作品奖的有30多篇。他参与撰写的《铸剑旅长》系列报道获军区军兵种报纸好新闻一等奖,《办红无厂房酒瓶厂》获《解放军报》征文一等奖。为此,他曾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采写的一些新闻报道多次获得中国晚报好新闻奖、华北晚报好新闻奖和山西好新闻奖。作为一名记,谁都想出新闻精品。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好新闻呢?我认为,好新闻是记厚积而薄发,吃透“上头”和“下头”.用心思考、用心观察、用心采写而来的。现结合我的从业经验,粗浅谈些采写好新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我采写的一篇新闻作品《农民徐大松办起垃圾加工厂》继去年7月获浙江省1990年度好新闻一等奖后,12月初又获首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同事中有人戏言:这是篇拣来的新闻。我并不否认,采写好新闻有机遇因素。但偶然性中有必然性,“拣”的过程本身就是现实的劳动和过去的经验的结晶。不然,这个新闻事实,也会在我面前不经意地滑过。“得来全不费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