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情小说"可细分为"世情小说"、"才子佳人小说"和"艳情小说"三种类型,而世情小说是人情小说的主流,以描摹世态人情见长,其最重要特征劝世性其实就是儒家"文以载道"的文学传统。世情小说的发展经历了明末清初的繁荣、晚清的短暂中兴和现当代的再度兴盛的演变过程,现当代的高雅小说可看作是明清世情小说的不断升级版,凸显了世情小说永恒的活力与魅力。世情小说不愧为小说大家族的中流砥柱,大力提升了小说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的世情小说是在对《金瓶梅》的学习、模仿、反思中发展的,总的来看,可谓一源而三流,即可以分为艳情小说、才子佳人小说、人情小说三种基本类型。本文试就此做一鸟瞰式评述。  相似文献   

3.
世情小说是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一种,以社会现实为题材,描写日常生活中的情爱婚姻、家庭纠纷等,展示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文学作品是社会的反映,世情小说产生的原因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4.
陈旭 《文教资料》2012,(27):88-90
范小青是当代著名作家,其创作呈现出的世俗性、世情性特点被评论界归并到传统世情小说的范畴中。本文试图以范小青创作的四次转型为基础,分析不同时期其世情小说的研究概况,不同时期的研究均取得了一些成绩,可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通过评论界对范小青研究,可以反观其创作发展道路,使我们对范小青的了解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文学发展的角度,较为详细地探讨了世情小说产生的历史原因。作者认为明代以前没有世情小说。《女娲补天》、《羽林郎》、《世说新语》等作品中,虽有对世情的点染,但都很单薄。宋元话本及“西厢”,侧重于写男女之情。全面反映社会人情以及各阶层人物性格、心态的世情小说,则至《金瓶梅》始完成。此类作品,将男女爱情、离合悲欢、发迹变泰、世态炎凉汇聚在一起,这实际上是历代文学及伦理思想积淀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描摹世相人情百态的世情小说,可以见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一些伦理道德规范和约束。中国古代社会以"三从四德"规范女子的言行举止德性,将女子一生鲜明地划为三个阶段,即未嫁、既嫁、寡居。本文以这三阶段的分期为出发点,以女子之"从"为侧重点,分析世情小说中所展现出的,古代未婚男女、已婚夫妇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循的相关婚姻伦理和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7.
西提出才子佳人说起源于唐传奇,定型于《西厢记》,孕育于《金瓶梅》为Gao失的人情小说,在明代中叶哲学思想,学思潮的呼唤下,终于形成并盛极一时。  相似文献   

8.
由随缘下士编辑,寄旅散人评点的《林兰香》是一部由世情小说与才子佳人小说融汇、发展而成的长篇小说。有学者考证,这部小说应该成书于清初顺治、康熙年间。它在审美倾向、道德取向等方面对才子佳人小说的接受十分明显,而在叙事结构、表现主旨上又与才子佳人小说有着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9.
在古代长篇小说的发展历程中,世情小说的出现有着重大的意义。一方面,世情小说在小说人物的选取、整体结构及小说的语言上,明显流露出不同于史传文学的新的平民化、世俗化的审美意识;但另一方面,在这种新变中,世情小说又表现出与史传文学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创作动机、创作原则、传奇性等诸多方面承袭了源自史传文学的传统的审美意识。可以这样说,世情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0.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于时序”,文学作品从来老师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世情小说 所体现出来的进步思想是晚期文艺思潮进步性的必然结果和集中体现,而晚期文艺思潮又融入到当时进步的社会思潮中,它们交互作用,形成了一场颇具声势的文化运动。本文从文学与社会思潮的关系出发,探讨了以《金瓶梅》为代表的世情小说与当时社会思潮的唇齿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从<金大奶奶>到<闷雷>再到<玉卿嫂>,三篇小说一方面展示了以"被侮辱被损害"的女性为主角的世情生活景观,展现了女性主体不断成长的过程,表现了与中国传统小说的紧密关联;另一方面又以一种现代的叙述技巧与价值意念确立了自己的现代小说品质.  相似文献   

12.
才子佳人小说以写男女离合之情为主要内容,上承明朝的中篇传奇,下开清代的世情小说.它在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上有开拓性的发展,确立了有清一代的佳人标准.本文拟对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佳人形象进行简要剖析,概括其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赵兴勤先生《理学思潮与世情小说》一书,堪称近年来世情小说研究的力作。本书作者以哲学眼光观文,以史学眼光论文,以文学眼光品文。该书内容丰富,创获甚多,是一部颇具深沉之思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4.
赵兴勤教授新近出版的<理学思潮与世情小说>一书,考量理学伦理与世情小说之关系,具有视角独特,厚积薄发;考镜源流,穷幽极微;回归文本,剖析精到;重视实证,翔实厚重等四个特色.该书拓展了古代小说的研究领域,将相关研究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5.
从《金大奶奶》到《闷雷》再到《玉卿嫂》,三篇小说一方面展示了以"被侮辱被损害"的女性为主角的世情生活景观,展现了女性主体不断成长的过程,表现了与中国传统小说的紧密关联;另一方面又以一种现代的叙述技巧与价值意念确立了自己的现代小说品质。  相似文献   

16.
《镜花缘》作为清代才学类小说,在学界得到广泛认同,但也有许多不同见解,值得研讨。文章认为,在乾嘉考据学盛行的背景下,对音韵学和诸艺颇有造诣的李汝珍所创作的《镜花缘》,确实存在着"以小说见才学"的特点和局限,但不应该视之为才学小说。以明清章回小说世情类作品的历史发展的视角作考察,就《镜花缘》描写的内容来审视,《镜花缘》乃是一部别具一格的世情小说。  相似文献   

17.
《小团圆》深受中国传统人情小说的影响。一方面,它继承《金瓶梅》、《醒世姻缘传》的传统,着意描写"日常生活的况味",揭示世俗悲欢,暴露人性的软弱、自私与卑劣。另一方面,它又借鉴才子佳人模式,企图借"言情"拯救"世情"。但言情最后却被荒凉的世情侵蚀、破坏,越发显出世情的虚无。  相似文献   

18.
康、乾时期才子佳人小说绝大部分以大团圆作结。但才子佳人们最后的终成眷属难掩之前故事所展示的现实悲凉;辞官归隐或修道成仙结局的大量出现,映射的却是小说中普遍存在的"人生如梦"思想和虚无观念。这种矛盾而复杂的文本状态,与早期同类小说中简单明朗的爱情喜剧特质迥然有异,却真实反映了康、乾时期才子佳人小说作者对叙事操作的调整及创作思想的渐变。  相似文献   

19.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操作在康乾时期出现了新变:其一,在小说人物身份、地位、境况及性情的设定上,开始从完美回归现实;其二,叙事重心进行了调整,即缩短定情过程而放大历经磨难情节,呈现出与世情小说合流的态势.  相似文献   

20.
薛素姐虐待丈夫,不敬公婆,阴阳倒置。在清代世情小说中出现的阴阳倒置现象并非是特殊孤立的,笔者将从介绍清代悍妒题材的文学作品和分析阴阳倒置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两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