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秦 《新闻知识》2004,(8):27-28
对于重大突发性事件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是提高主流媒体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最近,新华社“舆论引导有效性和影响力研究”课题组对2002年我国发生的一些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进行了调查,发现凡是主流媒体及时、充分报道的重大突发性事件,都取得了很好的报道效果,起到了有效控制谣言,维护  相似文献   

2.
在突发性事件中,媒体往往担负着信息发布过程中"舆论领袖"的重要功能,是引导舆论、动员社会、帮助政府缓解危机的重要力量。在香格里拉大火事件中,媒体以"爱心式动员"、"思考式动员"和"排怒式动员"三种舆论动员形式影响着事态的走势和进程,搭建了媒体、公众、政府三者之间的信息通路,在应对危机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3.
吴怡蓉 《新闻世界》2013,(12):66-67
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中,舆论引导是处理危机的一个重要方面。恰当的信息传播可以使组织内外迅速达成共识,加快应急处置过程,而方式不当则容易产生谣言,甚至激化矛盾。在2013年7月发生的贺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中,贺州市政府积极与媒体合作,快速、透明地发布官方信息,解答公众疑惑,最大限度地控制危机信息传播,实现有效的舆论引导,其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本文主要从贺江水污染事件中舆论引导、应对媒体等的做法出发,详细分析此次事件舆论引导的效果和特点,提出突发公共事件有效舆论引导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应对中,媒体的舆论引导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以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为例,在对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学特点尤其信息传播学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有效应对该类事件的角度,讨论了媒体舆论引导的主要职责,并对媒体在事件中如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微博是博客的一种发展形式,用户发布的信息通常限定在140个字符以内。由于微博的门槛低,发布信息及时,信息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在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主流媒体和相关政府部门如何利用好微博平台,化解危机,引导舆论正确走向,成为一个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矛盾多发期,突发性事件频频发生。作为地方党报,组织好突发事件的报道工作,抢占舆论制高点,是对地方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综合考量,也是地方党报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之一.本文以《咸阳日报》对2013年盛夏的一次城市突发供水危机事件报道为例,探讨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新闻信息传播中的舆论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7.
新闻媒体在突发性公共事件报道中,是一个重要的信息互通平台,在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应对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新闻报道产生的影响具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鼓舞人心的一面。正确的舆论引导会为迅速平息事件、尽快恢复正常稳定的生活带来更为安全、和谐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新闻媒体对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越来越重视,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传播正确信息、为政府实施措施、给百姓释疑解惑,起到了任何手段无法替代的舆论引导作用。如抗击“非典”报道、南丹特大透水事故报道等等。但是海宁“2·15”特大火灾的发生,对新闻媒体提出了如何做好农村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新的要求。由于这次火灾偶然性大、死亡率高、影响面广,而且发生过程简单,原因却很复杂,上牵动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下关系老百姓生命安全,对各媒体来说没有经验可借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笔者认为,从媒体的新闻职能与报道效果上看,还有必要从新闻原…  相似文献   

9.
当前的舆论格局具有鲜明特点,呈多元化景观,国内舆论与国际舆论联系紧密,"众声喧哗"已成舆论常态,社会舆论中的变数大增,舆论引导效果具有不可控性。舆论引导格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不少主流媒体在一些重要场合话语主导权旁落,突发性灾难事件信息的公开在一些地方仍然受阻,某些媒体的日常报道存在价值观方面的偏颇,社会性媒介表现出明显的"双刃剑"性质,新闻发言人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极少数新闻从业者见利忘却神圣责任。完善舆论引导格局,新闻管理体制机制亟待创新,官方和官媒宜善待民间舆论场,主流媒体与新兴媒体须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10.
面对如今社会上更多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发生,尽管政府与媒体在舆论引导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强大的公众舆论面前却逐渐显示出薄弱和不足,在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后怎样更有效地解答疑问、引导舆论,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笔者将以"7.23动车事故"为例来探讨公众舆论的形成,着重分析该事件形成舆论的意见交流场,并略谈媒体在突发事件中如何引导舆论朝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微博时代,信息的传播已经打破了时间上的局限,其信息发布与新闻事件的进展几乎是同步进行,这是因为:一方面,民众对重大突发性事件的反应越来越迅速,另一方面,传统主流媒体的反应似乎相对滞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高主流媒体对舆论的调控和引导能力,已是当务之急。微博时代的舆论什么是舆论?舆论就是社会公众对某个特定问题发表的意见,并且期望这  相似文献   

12.
传媒作为社会事件的报道者,履行着社会舆情监督的责任。然而,对于突发性事件,特别是负面事件的报道,如何从正面引导受众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需要认真的探讨。本文从分析媒体在"小悦悦事件"发生后的报道入手,指出做好突发性负面事件舆论引导,不仅要适度适时地报道新闻事件,客观、公正地报道事件,更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适当、切实地保护事件牵涉者隐私权,理性、公开地彰显媒体批判精神,从而正面地引导受众,营造正面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3.
徐伟 《新闻世界》2012,(5):57-58
突发性事件就像一块“试金石”,检验着电视媒体对新闻的掌控能力和报道能力。电视媒体在报道重大突发事件时,都尽可能地挖掘内在潜力,追求特色,使自己的新闻报道出彩,以此吸引观众,对突发性事件及其处置进行有效的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各种矛盾凸显,我国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期、矛盾多发期,突发性事件频频发生。切实有效地做好突发性事件报道的舆论引导,是媒体应承担的责任,更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5.
突发性灾难事件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和很强的破坏性,因而受到大众高度关注。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党报,具有监视社会环境、告知大众信息、塑造良好社会舆论等重要作用。在十分复杂的舆论环境中,如何充分发挥党报在突发性灾难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力和影响力,对抗震救灾、社会稳定等具有重大影响。本文以《四川日报》5·12大地震报道为例,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风险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常态,如何利用媒体微博在社会重大突发性事件中进行舆论引导至关重要。本文以2014年"3.01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为案例,研究"@央视新闻"在事件传播中的作用,探讨媒体微博在重大突发性事件中应对风险、引导舆论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刘晓阳 《声屏世界》2008,(11):55-55
纵观一个时期以来许多电视民生新闻的内容,我们能清楚地感受到一些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中存在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一些电视媒体为片面追求新闻的“贴近”和“好看”,忽视媒体的喉舌作用和引导功能。一些民生节目在报道新闻的过程中简单的就事论事,忽视了对事件本质的挖掘与理性剖析:还有一些民生节目满足于各类原生素材的堆积,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老百姓的生活琐事上,  相似文献   

18.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既要硬件,也要软件。这里包含三个主要要素:阵地、市场、内容。在改进报道内容和手段方面应该做到时政新闻要既正确有用又好看;民生新闻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又要坚持导向;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要帮忙要主动;突发性事件的舆论引导要快速有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核心问题是建设一支好的新闻队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为确保新闻时效、抢占新闻第一落点,并使主流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中的舆论引导起到关键作用。【方法】笔者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特征,探讨了主流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对策。本文借助文献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和典型案例法说明突发公共事件舆情的特征和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作用。【结果】提出了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对策,对提升主流媒体的舆情应对能力及防范舆情风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结论】突发公共事件具备突然性、不可预见性和社会性等特征,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舆情时,主流媒体应具有为政府提供风险预警、引导舆论走向、整合社会资源等作用。本文针对有效提升主流媒体的舆情应对能力,推动社会秩序恢复平稳状态也提出了一定对策。  相似文献   

20.
非常事件,即不同寻常的重大突发性事件,如地震、火灾、劫机、沉船、矿难、塌桥、特大车祸、恶性犯罪等。这些事件有着一般事件无可比拟的强烈震撼力,因而新闻价值极高。媒体公信力,是媒体为公众信任的程度。面对非常事件,媒体报不报道,如何报道,不仅关系到公众知情权的实现与否,更直接影响媒体在受众中的公信力,关乎党和政府的威信。在不损害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下,不断加大非常事件报道的透明度,对提升媒体公信力、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意义重大。谣言止于阳光去年11月中旬至今年元月中旬,广东省佛山市、河源市、中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