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苏松重赋是明代一个重要历史现象,其产生有复杂的原因。既有朱元璋惩吴人附寇的因素,也与明代苏松经济的发展,以及民俗风尚有一定的关联,还与唐代以来苏、松赋税较高的历史,以及元代宫廷贵胄及张士诚部属在此置田,后被籍没而成官田有关。同时,不同里籍的作者因其感受有别,对于苏松重赋的记载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2.
苏松重赋是明代一个重要历史现象,其产生有复杂的原因。既有朱元璋惩吴人附寇的因素,也与明代苏松经济的发展,以及民俗风尚有一定的关联,还与唐代以来苏、松赋税较高的历史,以及元代宫廷贵胄及张士诚部属在此置田,后被籍没而成官田有关。同时,不同里籍的作者因其感受有别,对于苏松重赋的记载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3.
幽默与漫画     
朱元璋吟诗骂秀才朱元璋做皇帝后,爱好吟诗作对,但他对文人墨客由心存戒备到厌恨,常常无事生非,在文人的文章、奏折或表札内挑剔毛病,鸡蛋里找骨头,稍有不恭犯了大忌,轻则罢官,重则杀头,弄不好还株连九族。因此,朱元璋在位期间,尤其是到了后期,朝廷内“文字狱”让那些平日咬文嚼字的老夫子个个提心吊胆。据说朱元璋曾生气地骂刘伯温是“文屁冲天的家伙”。他对文人如此忌恨,据说是从小开始的。相传,朱元璋被舅舅撵出门后,四处流浪要饭。一日,朱元璋来到旧县(今女山湖镇)狮龙桥酒馆要饭。旧县镇上几个舞文弄墨的家伙聚在酒馆饮酒,其中还有个…  相似文献   

4.
朱元璋驭宦之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史家在谈及明太祖朱元璋严驭宦官时,皆赞誉有加,认为明代重用宦官源于成祖朱棣,与朱元璋毫无干系;其实不然,明代宦官擅权的祸根在太祖,朱棣不过是“萧作曹随”而已。宦官出使、监军、干预经济、刺臣民隐事监觞于洪武年间,它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并不以朱元璋个人意志为转移。  相似文献   

5.
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是明代基层教化的指导思想,在明代有许多诠释文本:成化年间王恕的略带训诂色彩的《圣训解》为其滥觞;嘉靖年间因与乡约的结合,各种诠释文本蔚然兴起,并发展出纲目式、说理式、歌诗式等多种诠释形式;至晚明,则多有援引善恶报应故事及律例入诠释中者.明代六谕诠释的历史,既是明代后期基层教化的一个面向,也是晚明思想演变的一个侧影.  相似文献   

6.
《云南机务抄黄》是明代陕西籍人张紞在任职云南时所编成的,均抄自明太祖朱元璋针对当时云南问题所发出的诏令制谕,为研究明初云南地区的社会情况提供了详实而又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本文将对作者张紞的生平进行介绍,主要分析《云南机务抄黄》中颇为典型的口语化描述以及其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7.
明代专制主义皇权高度强化,其主要标志是宦官擅政.而王振则足宦官擅政的第一人。本文试从专制主义皇权的强化和王振擅政的联系来分析明代宦官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以及王振擅政对明代政治的影响.一、宦官擅政是明代强化专制主义皇权之所必然中国封建社会如从秦汉算起,到明初已延续了近一千六百年。在封建社会里,历代封建帝王都注意加强专制主义以维护统治。明朝专制主义皇权的强化就是历史演变的必然趋向。明朝建立后,以朱元璋为首的明初统治者吸取历代统治经验,一方面严禁外戚、大臣专权,尤其是明太祖诛胡惟庸,罢丞相制后,进一步堵绝了大臣专权的道路,从形式上解决了自封建社会以来长期存在的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使其专制主义皇权的强化程度高于历代皇朝。另一方面,明太祖朱元璋对汉唐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对明太祖朱元璋的评价褒贬不一。《剑桥中国明代史》认为,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加强中央集权,稳定政治局势,调整生产关系,恢复发展经济,为明朝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该著作也指出了朱元璋在政策制定、严刑峻法及性格方面存在的一些缺陷。《剑桥中国明代史》对朱元璋的认识与评价,集中反映了西方学者独特的视野和方法,值得我们格外关注。  相似文献   

9.
《甘肃教育》2007,(1X):32-33
朱元璋做皇帝后,爱好吟诗作对,但他对文人墨客由心存戒备到厌恨,常常无事生非,在文人的文章,奏折或表札内挑剔毛病,鸡蛋里找骨头,稍有不恭犯了大忌,轻则罢官,重则杀头,弄不好还株连九族。因此,朱元璋在位期间,尤其是到了后期,朝廷内“文字狱”让那些平日咬文嚼字的老夫子个个提心吊胆,据说朱元璋曾生气地骂刘伯温是“文屁冲天的家伙”。他对文人如此忌恨,据说是从小开始的。  相似文献   

10.
明代先医祭祀的命运颇显曲折,主要经历了两次重大转变:一是洪武四年,朱元璋出于维护道统、抬升儒学的需要,废黜了三皇通祀;二是嘉靖朝,因朱厚熜喜好、礼制改革、医学发展等因素的合力作用,先医复入祀典。明代先医祭礼既有对元代的延续,也呈现出一定的革新与变动。整体而言,明代先医祭祀的演变,除受政治影响外,背后也隐藏着儒学与医学的博弈,其变迁轨迹亦是医学地位从抬升到回归技艺的写照。  相似文献   

11.
作为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边防思想对明代边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所提出的“守备为本”的边防方针、屯田练兵的边防保障措施,成为明代边防的传统国策,他所设计和规划的边防方略使明代边防形成攻守兼备的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12.
明代神魔小说与明代之前的神怪题材的小说相比,是一种新的小说类型,其类型特征是神魔二元对立。精怪形象在神怪小说中的发展演变,对神魔小说“神魔二元对立”类型特征的形成至为关键,以致对神魔小说类型确立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明太祖朱元璋效仿天象,将中央司法机构集中置于南京太平门外,并以城墙环绕,形成独具特色的“贯城”。明代南京贯城作为天人感应思想在城市规划中的体现,是中国古代城市史上较为独特的一例,具有特殊意义,并对后世北京中央司法机构官署营建选址产生了直接影响。同时,南京三法司作为中央最高司法机构,其官署布局、建筑形制等,也反映了明代中央政府机构的建筑特点,是明代中央官署布局形制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考古材料与传世图像、文献资料,探讨南京贯城的设立思想、基本布局与设置过程,揭示明代南京中央最高司法机构——刑部、都察院的官署形制与建筑布局,以期填补明代南京中央官署形制研究等空白。  相似文献   

14.
布依族第一位有史可考的教育家——莫与俦赵一君贵州是一个地处偏僻、文化教育落后的多民族地区。明代朱元璋出于“变其夷俗”以利统治的政治目的,开始在贵州布依族地区开设学校。清代又大兴“苗疆义学”,准允“贵州仲家苗民子弟一体入学肄业、考试、仕进”(《圣主实录...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历史上,历代王朝一直与边疆各少数民族及境外许多国家、区域保持着种种联系。到了明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更是日趋频繁。明廷为接待各少数民族及外国的使节,处理有关事务,需要一大批通晓诸蕃语言文字的人才,遂于永乐五年(1407)。设立了一个专门译写诸蕃文字、培养通晓诸蕃语言文学人才的机构——四夷馆。 明代统治者深深懂得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如其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曾一再强调“贤才,国之宝也”,“贤才不备,不足以为治”,认为学校乃是“国家员之取人才之地也”,十分重视学校教育。基于这种思想,在其统一天下前,便有国子学的设立,统一天下后,即令全国上下“无人而不纳教”。其后各代皇帝,亦对教育颇为重视。四夷馆与国子监同为明代中央设立的最高学  相似文献   

16.
韦占彬 《邯郸学院学报》2005,15(4):80-82,91
作为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边防思想对明代边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所提出的“守备为本”的边防方针、屯田练兵的边防保障措施,成为明代边防的传统国策,他所设计和规划的边防方略使明代边防形成攻守兼备的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17.
晚明山人与山人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人诗人的崛起构成晚明诗坛一个突出的现象,在其冲击下,明中叶之后诗坛“朝”与“野”的对立终以“诗在布衣”的变化结果告一段落。这一创作主体的变化,对明代诗歌的演变走向产生深远影响。本旨在揭示晚明山人诗人的生存状态,山人诗坛的概貌,山人诗的学取向与艺术创造,展示晚明山人诗在明代诗史的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自朱元璋废中书省、罢宰相,到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并逐渐发展成为明代替代宰相制的政治机构.虽然实际上内阁制度与宰相制度有很大不同,但内阁大学士毕竟拥有宰相的相当一部分权力,因此,人们习惯上把内阁阁臣目之为宰相,把“入阁”与“拜相”看作是同义语.内阁地位既如此重要,阁臣的选任就成为明代一项重要的政治行为.  相似文献   

19.
宋濂是明代著名的教育家。在其教育生涯中,有平民教育,更重要的是帝王教育。他试图用儒家的经邦治国之道影响朱元璋的思想、决策、施政,从根本上给皇帝和皇太子“治心”,造就仁德之君。以朱元璋从农民起义领袖到皇帝的转变过程而论,以宋濂为首的浙东儒生集团起了决定作用,宋濂的帝王教育是成功的。以其“复先王之道”的预期而论,则基本失败。  相似文献   

20.
明代庶吉士制度是朱元璋始创的高级官员职前培训制度.本文试图通过考证明代庶吉士制度的史实,检讨明代庶吉士制度利弊,对这一前人基本没作系统研究的制度作一初步总结,以有助于对明代政治史及行政制度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