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悟”现已成为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关注的热点。然而,什么是“感悟”?怎样才能“感悟”?在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2.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积累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于语言材料的积累,感悟是在教师指下学生对于语言材料的感悟,运用是在教师指导下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感的培养现已成为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关注的热点。如何改革小学语文教学 ,提高语感训练的质量 ,使学生的语感不断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呢 ?一、强化读的训练 ,以多读促语感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是学生自身的听说读写活动。语文教学要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 ,就要求教师冲破应试、升学教育思想的束缚 ,以学生为主体 ,把宝贵的时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多读 ,强化读的训练 ,以多读促语感。1.增加读的…  相似文献   

4.
苏渊 《云南教育》2004,(25):22-23
近年来,尊重学生,把个体生命发展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在语文教学中,“感悟”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翻开《语文课程标准》,你会发现:“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但这种感悟不是回到“自读自悟”的老路上,而是需要教师思考怎样提高学生感悟效率的方法。因此,语文感悟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语文学习中充分调动自己已有的感知经验,激发自己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笔者以为,《标准》提出的“积累、感悟、运用”这三个行为动词,“感悟”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在语文课教学中,学生只有深刻感受并真正领悟了由语言文字组成的课文内容,才能更好地去积累语言,才能灵活地运用好语言。因此,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应在语言的感悟上下功夫。一、突出“情”的抒发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因而,情的抒发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可以说,“情”是联结教师、学生和文本的纽带,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催化剂。是故,语文教学“情”的问题,就成为贯穿课程…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其中“写”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要想写得好,就得让学生勤于积累,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从而加深对语言的理解、感悟和品味,灵活运用语言表情达意。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呢?通过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在阅读中引导积累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因此,要特别重视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积累  相似文献   

7.
王春迪 《成才之路》2010,(12):37-38
《语文课程标准》正式提出了“感悟”之说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本文主要从“感悟”的教学现状、教学误区及教学策略三个方面对“感悟”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育高扬人文精神的今天,一个源自远古至今弥香的新生命向我们走来。这就是感悟!“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和感悟的特点”“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感悟!感悟!语文教学活的灵魂!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但是阳光并不是每天都在灿烂。两年来的岁月流转(《语文课程标准》已颁布两年有余),蓦然回首,脚印还始终歪歪斜斜,诸多的“感悟”让人颇难释怀。现状点击镜头一:某教师执教《小鹰学飞》,一会儿让学生读读课文,一会儿让学生演演…  相似文献   

9.
深化“自主学习”教改实验,要淡化形式主义的模式,使语文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学习。要按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学习语文的规律设计教学。如多实践、多积累的母语学习规律;遵循“感知→感悟、理解→感想、感情”的阅读过程。正确处理“感悟”与“理解”的关系等;要从着眼于“教”到着眼于“学”,既放手让学生“自主”,又随机点拨,关注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注重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感悟、积累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和背诵;教师要深刻领会新大纲的精神,指导学生认真开展阅读活动,把“读”的权力真正还给学生。学生有了一定积累后还要指导学生更好地运用自己的积累,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学会交往、学会办事,学会合作。  相似文献   

11.
试用修订版的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 (简称“大纲” )都分别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提出了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要求。我以为,在“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几个方面中,“感悟”最为重要,因为离开了“感悟”,积累的东西就不好消化,熏陶的作用就难以发挥,语感的培养效果也要大打折扣。为此,弄清楚“感悟”为何物,进而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感悟”能力有切实的培养,最终带动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应当从理论与实践上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   《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12.
王江伟 《新疆教育》2012,(21):204-204
语文教学的本位就是重积累、重感悟、重读书,我努力把握住这一点,让每一堂语文课都上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让学生真正地爱语文,让学生真正地懂语文,让语文课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的语文基础”(2011版课程标准语)。所谓阅读教学的语言文中的运用训练,  相似文献   

14.
目前的阅读教学多是停留在文字的认读、理解上,所欠缺的就是“感悟”这个最具活力的环节。感悟是阅读教学的催化剂,这个环节必不可少。《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半边天,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习作能力?在低年级“写话”教学实践中,首先激发学生学习写作兴趣。让课堂成为学生表现的舞台,并展开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走入社会,体验生活。其次利用教材,让学生感悟写作。通过对优美词句文章的反复朗读、背诵,学生能够对这些词句有自己的感悟,转换成自己的理解。使学生易于表达,乐于动笔。再次将语文和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经验,再到书本中探索真知,最终回到生活中去实际应用。最后用写作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使学生能条理清楚地表述事情,抒发出自己的感情!  相似文献   

16.
朱丹 《现代教学》2005,(10):43-43
语文重在积累,讲求感悟。怎样才能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喜欢上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从分组教学入手,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7.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不单单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让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高中语文的教学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只要多积累,有良好的语感,那么对于语文知识就能轻松掌握。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感悟式学习对于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通过了解感悟式学习的基本概念、内涵,探讨感悟式学习的实践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应让学生多读多识,立足量的积累,粗识古诗,善于点拨学生,引导学生多诵读表达,提升感悟。  相似文献   

19.
“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 ,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是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特别重视的问题。其中的感悟能力与积累相辅相成 ,是语文教学有效的着力点。尤其在学生作文教学中 ,培养学生对生活敏锐的感悟 ,是提高学生作文素养的必由之路。敏于感悟的学生 ,作文自会独有情致 ,意蕴深长。所谓感悟 ,是有所感触、有所领悟之意。具体说 ,“感”是对具体形象的捕捉和留存 ,是学生对材料的占有 :“悟”是思维对事物精髓的提炼和升华 ,是学生对材料独到而深刻的见解。感悟的过程 ,是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 ,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相似文献   

20.
“感悟”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关键词,感悟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策略。对学生而言,也只有感悟了,他们的语文水平才能提高。特级教师王崧舟一直注重对感悟教学策略的探究.将“感悟教学”作为其主张的“诗意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以他执教的《长相思》一课为例,赏析他的“感悟教学”的艺术。片段一: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