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确认不侵权诉讼是自21世纪以来在我国知识产权领域出现的一种新型诉讼。它改变了通常权利人是原告而涉嫌侵权人是被告的传统。由于现在我国还没有这方面的法律规范,实务界和理论界感到很困惑。本文在剖析了"不应单独成诉说"、"侵权之诉说"和"确认之诉说"后,认为确认不侵权诉讼具有确认之诉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在多数人侵权之诉中,多数被告无论是承担连带责任还是按份责任,原被告争议的诉讼标的是唯一的,各侵权人是固有必要共同诉讼人。必要共同诉讼区分为"权利义务共同型"和"原因共同型"是不科学的,我国民事诉讼法并不排斥类似必要共同诉讼。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行政事实行为诉讼价值,提出了确立行政事实行为确认之诉的必要性和需要注意的几个程序问题.  相似文献   

4.
强保护是现今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趋势,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市场中各个主体(包括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失衡,因此,在强调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重新审视对知识产权滥用的限制实有必要。不侵犯知识产权的确认之诉则是先发阻却知识产权权利人滥用知识产权的一个有效手段。对于不侵犯知识产权的确认之诉,当事人的请求构成诉,当事人间存在事实上的争议,法院应予受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行政事实行为诉讼价值,提出了确立行政事实行为确认之诉的必要性和需要注意的几个程序问题。  相似文献   

6.
发生旅游纠纷时。旅游者为了获得更多的赔偿,需要综合考虑过错责任、举证责任、赔偿范围等因素来选择适合的诉讼雏权途径。在提供旅游服务一方违约行为明显,易于举证的情况下选择提起违约之诉,而在已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失的情况下,宜提起侵权之诉以期获得更大的赔偿。简言之,需始终把握有刺于己的原则,做出便于诉讼,降低成本,易于胜诉,获利最大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消极确认之诉具有提诉强制的机能,面临着对原告诉权之保障与被告防御权之保障的冲突.诉的利益是判断是否具有解决纠纷的必要性与实效性的概念,其有无是均衡原告、被告以及法院三方面利益的结果.诉的利益作为一种筛选机制,可以决定将哪些私人纠纷纳入司法救济体系,因此通过对诉的利益的调整,判断是否允许原告提起这种具有攻击性格的消极确认之诉,应当是可行的.当然,对于消极确认之诉,应当规定更严格的确认利益.  相似文献   

8.
举证责任是当事人取得诉讼信心并决定是否进入诉讼的第一道门槛.环境污染侵权诉讼不同于一般民事诉讼,我国法律及司法解释对环境污染侵权诉讼双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作了"不平等"的差别规定.这种"差别待遇"主要是基于"保护弱者"和"倾斜立法"的考虑.根据举证责任的分配,双方当事人应当根据相关证据的类型、获取方式,积极提供有利于自己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对于死者名誉之侵犯属于对其名誉权侵犯抑或对其名誉利益之侵犯,虽存争议,但立足权益保护角度,应该承认死者之名誉权并允许特定主体对侵犯死者名誉权者提起侵权之诉,要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精神利益与物质利益,以全面保护死者之名誉权,但同时要铪予必要的限制,以求与其他权益和谐平衡.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12条、第113条对虚假诉讼进行了规定,第56条规定第三人撤销之诉以应对虚假诉讼。然而实践中第三人撤销之诉对虚假诉讼的规制效果很不理想。原因在于第三人撤销之诉应用较少,通过其最后确认虚假诉讼的案件极少,虚假诉讼行为人民事责任缺失。通过适当扩大第三人撤销之诉原告范围,协调与相关程序的顺序,一并解决第三人提起的新主张,能更好地把规制虚假诉讼与第三人撤销之诉相结合,发挥其规制虚假诉讼的立法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