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0 毫秒
1.
学生初写议论文首先感到困难的是不会审题立意。尤其是命题议论文的审题立意。本文就专门谈谈命题议论文的审题立意的问题。命题作文是对写作能力进行测试的一种综合性的考查,是我国传统的考试形式。写命题作文要紧紧抓住审题这一环,决不能一见题目就不假思索,提笔就写,而要对题目进行认真地分析,要抓住命题的中心词或词  相似文献   

2.
1.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提高审题能力数学题目都包括条件和结论两个组成部分,这是解题的依据.认真审题、弄清题目的两个组成部分是正确解题的先决条件.解题教学中首先应强调审题的重要性,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所以,审题要做到三读:一读明结构,二读抓关键,三读查缺漏.  相似文献   

3.
《新三字经》云:“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若不教,行乃偏,教之道,德为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做到“德为先”,可采取以下渗透方法: 一、审题入手,先声夺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许多课文,只要教师善于抓住文眼提问,就会收到高屋建瓴作用。譬如教学《一定要争气》,我就设问:“争气”是什么意思?“一定要争气”是什么意思?课文写谁“一定要争气”?他为什么要“争气”?他是怎样“争气”的?他两次“争  相似文献   

4.
一、认真审题,理解题意“理解了题意,等于题目做对了一半”。审题的目的在于理解题意。审题可分为三步: 一读,即读题一定要连贯地读,边读边想。二画,画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标出关键词语。例如:果园里有21棵桃树,24棵梨树,苹果树的棵数比桃树  相似文献   

5.
话题作文大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只有话题,没有提示材料;一种是有话题,还有提示材料。不管哪种形式,其中话题是审题立意的关键。1.范围型话题(亦即定中式话题)。这种话题的结构是“定语加中心词”,中心词表示大范围,定语表示小范围。在审题立意时,我们采取的策略是,在抓住中心词的前提下,强调定语,即在文章中要把定语所含的意思写透写充分。2005年山东高考作文的话题是“双赢的智慧”,这个题目的中心词“智慧”是大范围,定语“双赢”是小范围。在写作时,我们必须扣住大范围“智慧”,亦即所写的应是明智的行为,更要强调小范围“双赢”,亦即写…  相似文献   

6.
黄丽华 《作文》2023,(7):27-28
<正>单元要求1.审题时,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制条件,明确选材的范围。2.审题时,要注意分析题目,探究其含义。3.抓住“题眼”,确定文章重点。写作指导审题要细,题目中的每一个成分都不是可有可无的,中心词往往决定了写作对象和事件,修饰成分则进一步细化了对象和事件的属性特点等,这都必须在写作中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7.
<正>一、中考作文全命题作文的写作技巧(一)细致审题,确定中心要想写好中考全命题作文,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那就是审题,而审题关键在"审"字上。首先,要读题,认真完整地、一字不漏地把题目读完;然后要品,要理解题干中的重要信息,记在心间,题目有什么要求,不能漏读,尤其是那些材料式全命题作文,更应该认认真真去读。再次,要认真地去审,要对题目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审察,把握题目的意图和立意角度。这样,我们才能做到  相似文献   

8.
审题是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前提。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有的学生拿到题目不认真审题,尚未全面理解题意,就列式计算,结果往往出错。如果要他把题目再细读一遍,他才恍然大悟,并能列出正确的算式。这说明认真审题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应用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谈几点体会。 一、培养认真读题的习惯 读题是审题的第一步。教师在指导学生认真读题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三点:①能正确,流利地读题,不读破句,不添字、漏字;②弄清题目中字、词、句的含义以及数学术语、数字、单位名称等,理解题目中讲的是怎  相似文献   

9.
怎样审题?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只有正确地理解题意、明确写作的对象、范围和要求,才能写出合乎题意的文章来。如果审题不清,提笔写作时就会偏离题目,以至于文不对题了。所以练审题是训练写作基本功的首要任务。基本功的首要任务。同学们可以从题目的推敲,题目的辨析和结合阅读练审题这三个方面来增强作文审题的能力。1.题目的推敲小学生审题,缺点是比较粗糙,比较表面,不够深入。所以,我提醒同学们要逐字逐句反复推敲,弄清题意。以《这里充满微笑》为例,要找到题目的中心词——微笑,明确它象征着“开展文明礼貌活动后出现的新事物、新气…  相似文献   

10.
如何对学生进行作文审题教学呢?笔者经过多年探索,总结出“四想”审题法,效果不错。 看题目想主体 小学作文主要是写人、记事、状物。例如:《我的老师》、《美丽的校园》、《班主任二三事》、《快乐的“六一”节》等。这些题目要求写的主体是什么呢?我认为,老师应当抓住题目的中心词,中心词是人、是事还是物,这是关键所在。抓对了叫审题准确,抓不对则叫跑题。 看题目想要素 记叙文的要素指的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对记叙文的基本要素,在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是很重要的,是文章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11.
说明文阅读可采用读、审、找、比、定五字法。读,就是读文章题目,读正文,读考查题目,目的是了解文章内容和考查的能力。审,就是审题,要审清题目的要求:是理解词语题,是理解文意题,还是推断题;是选正确的,  相似文献   

12.
审题,就是读懂题目,弄清题意,这是分析解答应用题的基础。学生如果不认真审题,不能正确理解题意,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解题思路。审题教学不能满足于让学生简单地读几遍题目,说说条件和问题,而应引导学生一边读题一边思考,使审题真正成为分析解答应用题的基础,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钟立 《辅导员》2013,(8):39-40
很多同学在解答应用题时,经常会出现"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比如看到"多"就加,看到"倍"就乘等,其主要原因就是不会审题或审题不清造成的。因此,要正确、合理解答应用题,同学们就必须要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把题目读透彻,思路理清楚,方法想明白,才能列出合理的算式,进行正确的解答。一、读透彻。读懂题目是正确解答问题的基础,必须要认真、仔细地去读。先要逐字逐句把题目读顺,再找出题目当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深入地去读,边读边思考题目情境的本质特征:是一般应用题还是典型应用题?是用数量关系解决还是利用公式解决?边读边标注  相似文献   

14.
审题,就是读懂题目,弄清题意.审题是分析.解答应用题的基础.学生如果不认真审题,不能正确理解题意,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解题思路.要使审题真正成为分析解答应用题的基础,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一、阅读理解能力.从低年级开始,要加强读题指导,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使学生逐步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读一个字,不破句读,还要注意标点符号.对一些关键性的名词、术语,要结合题目让学生正确理解其含义.通过读题弄清题目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条件和条件、条件和问题之间有些什么联系等.  相似文献   

15.
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 ,细致深入的审题对于成功解题至关重要。但这一环节往往容易被学生忽视。审题过程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 ,并有数学思维的积极参与 ,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 ,我体会审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审题要尽量收集题目信息 ,提供解题灵感面对一个题目时 ,首先要对题目的文字和附图多读几遍 ,先粗后细 ,力求发现更多的信息 ,以便准确地理解题目的已知条件和目标要求。例 :如图 ,△ ABC中 ,D是 AC的中点 ,E是 BC延长线上一点 ,过 A作AH∥ BE,连结 ED并延长交 AB于 F,交 AH于H。   1求证 :AH=CE2如果 AB=4 AF,…  相似文献   

16.
每年高考均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因为审题不仔细而丢分,因此认真审题非常关键。审题时要明确试题的设问和题目提供的条件之间的关系,读题要仔细、慎重。  相似文献   

17.
审题是一种重要的能力,该能力的培养要从一年级开始。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耐心且有计划地帮助学生逐步学会读清题目所表达的意思,厘清题目所蕴含的数学结构,逐步提升审题意识,并通过设计有趣、有效的练习,助力学生提升审题能力。  相似文献   

18.
审题,即解题前的读题和对题目内容的分析理解,是求解物理习题的首要环节。审题不当必然造成错解或无法求解。一般来说,审题程序可分为初读、复读和重读。 一、初读 即了解性读题。通过初读,要弄清题目中讲的是怎样的物理过程?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为了使题目所述  相似文献   

19.
<正>对于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尚处在培养初期的二年级学生而言,培养他们认真读题特别重要。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地解题,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建议审题时做到以下几点:一、认真读题,看清题意做题时,首先学生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题、理解题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究竟要  相似文献   

20.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在写作文时审题一旦出了问题,就“满盘皆输”,所以,审题是命题作文的第一要著.审题要察“言”,要关注提示语、标志语、中心词、修饰语,研读独词比喻等含蓄语. 1.弄清提示语 提示语是对命题作文题目的进一步说明,是为了降低命题的难度或者规定命题的范围所采用的一种启发学生作文思路的方式,因此,我们要仔细分析并审清提示词,明确题目内涵,获取选材信息并注意作文该写什么,不能写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