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样活     
作家贾平凹和一位女编辑合写了一本书,书名很有意思,叫<学着活>.基本内容是以幽默和调侃的方式回答青年读者的人生困惑.  相似文献   

2.
编辑异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前,一位著名作家提出了“作家学者化”的高见,引起文学界的重视。前些天,一位不著名的编辑提出了“编辑学者化”的动议,引起出版界有关方面的注意,认为提出了新问题,值得研究。如果只看字面,很容易误解后者是从前者“化”来的,依葫芦画瓢,算不得什么新主意。可是,当我同这位编辑朋友深谈以后,方知不是东施效颦。我说这位编辑不著名,是近几年来广大读者争购他负责编辑出版的《明末清初小说选刊》丛书,而却不大注意他的名字。又因为  相似文献   

3.
试谈“编辑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家们在创作实践中显示出了强化主体意识的趋势,作为“欣赏主体”的正式发言人——评论家正在研讨作家主体意识的强化,怎么又哄抬出一个“编辑主体”来了?编辑编辑,编编辑辑,作家是他的衣食父母,读者是他的最高主子,一仆二主,谈何“主体”?! 诚然,编辑在社会的文化建设中,是充当仆人角色。他不创造文艺,不创造科学。作为文学编辑,他从作家那里求取作品,而后将  相似文献   

4.
孔明 《编辑之友》1996,(1):58-59
刻骨铭心话改稿孔明【西安】初为编辑,很飘飘然了一阵子,人问编辑干啥呢,我说改稿呢,其得意洋洋,溢于言表。若问者还不明白,我就借题发挥,烘云托月:“知道老师为学生改作文吧?我的职业与此差不多,只不过替作家改作品罢了。”问者都是外行,隔行如隔山,云山雾罩...  相似文献   

5.
边编边悟     
别人当编辑是什么滋味,咱不知道。但我觉得26年的编辑生涯很充实、很快乐、很幸福,自己越干越有味道。有人不解:“净弄些小豆腐块,有什么意思?”“整天在本报讯上抠来抠去,活得有多累?”我们这帮编辑听了付之一笑,依然干得红红火火、有滋有味。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6.
编辑这一行的职业道德究竟是些什么?这里,我不打算在理论上阐述它的重要性之类,而想就我所接触到的我国前辈作家、编辑家、出版家们在编辑方面的嘉言懿行来谈谈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总要看一遍”当编辑就要看稿子,这是编辑起码的任务和职责。老一辈编辑对这个“职责和任务”是看得很神圣的。已故作家、《收获》杂志编辑靳以1957年曾对《文艺报》的一位同志说:我虽然做了多年的编辑工作,也谈不出多少经验,但有一件事,至今想起来问心无愧:我没有埋没人才。不论是谁投来的稿件,不论是长篇短篇,我总要看一遍,一个编辑,有了这样  相似文献   

7.
科普编辑的“功夫”杂谈中国科技导报社刘先曙作家蒋子龙给编辑工作者以很高的评价。他把编辑工作者比作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钢筋虽然埋没在混凝土中,不“显山露水”,但对混凝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使混凝土的强度大大增强。比喻终究只是比喻。编辑是否真正起到了钢筋...  相似文献   

8.
“作家是锤头,编辑是锤把儿;作家是水泥柱,编辑是钢筋,光使劲不露面,编辑把自己的心血藏在别人的成绩里。”这是著名作家蒋子龙,在他的小说《赤橙黄绿青蓝紫》获奖后说的一番深情的话。已经成名的作家对编辑的劳  相似文献   

9.
巴金同志在《致〈十月〉》一文中这样写道:“编辑是作家与读者之间的桥梁。作家无法把作品送到读者手里,要靠编辑的介绍和推荐,没有这个助力,作家不一定能出来。”又说:“编辑要是不能发现新的作家,不能团结好作家,他们的工作就不会有成绩。”这话说的多么恳切,且又语重心长! 编好出版物,提高书刊的质量,一心一意为他人作嫁衣,这  相似文献   

10.
要写出好文章,固然依赖于作者的刻苦和细心,但更与编辑耐心、及时、得当的引导分不开。一篇好文章、一位好作者,往往正是在编辑的循循善诱下完成和培养出来的。即使作者“心有灵犀”,也需要编辑巧手“点”。 我平时很注意阅读《浙江日报》的“三味书屋”专版,几乎每期不漏。但是每当我也想为它写点东西的时候,却总是感到题材难抓,难于落笔,尝试着写了几篇都很不理想,不敢拿出来。去年5月,我与“三味书屋”专栏的编辑朱国良同志在临安巧遇,晚  相似文献   

11.
了解读者适应读者引导读者郭有声了解读者适应读者引导读者郭有声我在调研中曾听到有的读者批评说:“你们当编辑的对读者了解不多,出书不对路。”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发人深省,勾起我想对如何了解读者、适应读者和引导读者的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一、了解读者是适应读者...  相似文献   

12.
实事求是看待“编辑学者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学者化”这一提法本身并没错,正如现代作家、编辑孙犁先生所说:“编辑必须有学问,有阅历,有见解,有独到之处,应该成为学者或作家.”作为一名编辑,特别是做一名学术期刊的编辑,其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学术功底,有进行科研的能力.可问题是我们在讨论这一问题时,不能不切实际.根据“学者化”的口号,有人提出,“对自己所负责编辑的某一学科或主要学科,如文学、历史、哲学等要具有比较完全系统的把握,有相当深入的研究”.“学报编辑的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13.
合作写作会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不和谐或冲突,这种不和谐或冲突会促使学生在师生合写、生生合写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内化好的写作策略,并且在合写过程中通过同伴反馈,使学生学会审视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掌握评价和修改文章的技能,最终达到总体“输出”量大于个人“输出”量的迭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编辑学者化"还是编辑"编绩"论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蒋永华  陆炳新 《编辑学报》2003,15(5):381-382
“编辑学者化”已成为编辑界特别是高校学报编辑界的主流口号,影响甚大;但这一口号,存在混淆概念、逻辑关系不严谨、极易歧解的毛病。从实际工作考察,它不利于引导社会准确、客观、科学地评定编辑工作的业绩。为了编辑出版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对这一口号重新审视。建议建立以“编绩”为核心的编辑工作评价体系并出台对编辑的奖励政策。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现代作家郁达夫先生遇难五十周年,在回顾作家坎坷悲壮的人生历程之际,我们发现,他与灿若群星的“五四”新文学社团的许多作家一样,又是一位优秀的编辑.郁达夫先生将他丰富而颇具特色的编辑实践凝结成了近30篇如“编辑余谈”、“编辑者言”、“发刊词”、“编者按”、“编余杂谈”等文章,是中国现代编辑史上弥为珍贵的资料,对当今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亦不无启迪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编著是艺术生产系统中两个相互毗邻的子系统,反映在编辑学中成为两个重要范畴。两者之间相互依存,各以对方为自身的存在条件;同时又相互矛盾,在矛盾中互相推动。从艺术生产的角度看,作家是艺术作品自发的创作者,文艺编辑则对作家的创作进行选择,使之转化为社会艺术生产;从美学的角度看,作家的创作是一种审美活动,文艺编辑则对作家审美活动中传达出来的艺术信息进行社会接受;从大众传播学的角度看,作家是信息源,文艺编辑是传送者、传播渠道并充当“把关人”的角色;从文化经济学的角度看,作家是文化(艺术)价值的生产者,文艺编辑则将这一价值体现为商品  相似文献   

17.
池莉老师是我非常喜爱的当代作家.她的文字不矫情,干脆,直截了当;她的故事充满生活气息,把很多生活的细节都刻画得入木三分.坦白地说,从看上去很美的电视行业转战到越来越被大家说“不好做”的出版行业,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觉得当图书编辑就有可能与自己喜爱的作家合作,我指的“喜爱的作家”便是池莉老师. 像池莉这样级别的作家,很多出版商都盯着,她作品的市场保证且不用说,也绝对可以提升出版商的品格.当我得知,我要来做《汉口情景》的责编,从策划到编辑到营销——接到这个任务,我觉得是2014年我所有工作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8.
名家与编辑     
名家总是一个楷模,总是一种风范。对于编辑行业来说,名家的言行是我们工作的动力不消说,更是一种历史与现实的思想资源。 名家如此说编辑 邹韬奋称“熟练于编辑技术的”为“编辑专家”。有人说“编辑专家”一词,这是第一次在中国现代出版史上出现。 那么编辑专家是不是仅仅“熟练于编辑技术”就可以了呢? 鲁迅曾鼓励刚做了编辑的赵家璧:“这是一种非常需要而且很有意义的工作,我自己也是搞这一行的,其中也大有学问啊!”孙犁说:“编辑必须有学问,有阅历,有见解,有独到之处,应该成为学者或作家。”看来,编辑应该有学同是一个基本的要素。  相似文献   

19.
听一位新闻函授学员说:他很喜爱写作,也很想请教于编辑老师,但又怕人讥讽自己是“班门弄斧”,不改登门。“班门弄斧”,原是喻人不自量,在行家面前炫耀本领。依我看,一个渴求进步者,还真得有点“弄斧”到“班门”精神不可。试想,哪一位名人、学者、专家,不是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王蒙提出“学者型作家”,天津编辑林辰随之提倡“编辑学者化”,即要求编辑应是“专家”抑或“学者”。自此,“编辑学者化”便成为编辑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就此问题,业内人士在当时就发表了不少文章,进行过讨论,引起过争鸣,时至今日,这一口号已经被沿用为一种理论观点、基本概念,进入了一些编辑学的理论专著。林辰先生所谓的“学者化”,指编辑具备既专且博的能力,即要求编辑人员在编辑学之外对某一学科有相当精深的研究;对编辑工作中所负责学科及其相关领域有较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较深厚的科研功力;能成为某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