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市场交易方式,如同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更多便捷、丰富的商品和资源信息的同时,也增加了消费者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危险。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给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带来了严峻挑战,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本文分析了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但同时也电子商务给消费者权益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主要针对几项电子商务活动中消费者的重要权利保护展开论述,旨在对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并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消费模式发生了改变,电子商务在便利消费者的同时也存在诸多的漏洞,其中对于消费者权益的侵犯现象时有发生,对于消费者的知情权、求偿权等方面的损害较大,针对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并结合电子商务交易的特点分析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难点,提出具体的完善对策,有助于建立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我国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在出基础上,对当前我国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经营模式,给经营者和消费者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给广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带来诸多难题。"消费者"身份认定难、合同订立过程中消费者权益保护难、合同全面履行难、合同违约和争议解决难等一个个问题不时困扰着人们。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执法力度、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是破解这些难题的有效良方。  相似文献   

6.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我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最主要的法律。针对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诸多事实 ,文章指出小额侵害是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主要问题 ,加强诉讼保护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并对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的安全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王艳 《考试周刊》2013,(71):195-196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商业交易方法,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快捷、方便、高效、成本低、可进行“全球性”和“全天候”交易等巨大优势而赢得众多企业和消费者的青睐.电子商务的出现,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商机,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消费方式,但同时也对现有法律法规构成了强大冲击和挑战.如何在虚拟化、技术化、无纸化的电子商务中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已迫在眉睫.本文主要通过对电子商务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关系的论述,针对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保护存在的问题,总结一些对策,对我国电子商务中关于保护消费者权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消费者权益的侵害与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者权益的侵害与法律保护吴江关键词消费者,消费者权益,法律,保护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商品交换规模的日益扩大,消费者权益受侵害的事实与可能越来越多。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消费者权益?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些探讨。一、依法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理论依据运用法律...  相似文献   

9.
网上购物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主要包括侵害消费者知情权,交易安全难以保障,退换货困难等等。要在网上购物中保护消费者权益,没有必要专门制定法律进行保护,参照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即可。应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经营者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消费者购物冷静期,设立投诉机构和权威的信用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以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权益问题为研究对象,首先指出了我国现有相关法律制度中关于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存在的问题,再通过比较分析国外成熟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做法,并结合我国实际完善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1.
药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需要根据全科医生的岗位需求,以基本医疗服务为导向,从优化调整教学内容,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完善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等方面,实施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2.
细胞生物学是一门集基础、前沿和实践于一体的学科,具有发展迅速、多学科交叉和多领域融合等特点,其内容晦涩枯燥、抽象难理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以授课为基础的传统教学基础上,将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引入到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实践结果表明,PBL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文献获取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师生互动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吴红卫 《科教导刊》2019,(7):150-151
清代的晋商文化曾被晋商分为"晋南"、"晋北"两种类型。清代的晋商文化除了与明朝北部的边境贸易密切相关,还与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建州女真、张居正、李成梁、努尔哈赤,这些名字表现出的民族纷争与彼此谅解,以及"祁氏之田"、剪桐封弟、狐突教子、割股奉君等,众多文化因素将晋商文化呈现得丰富多彩、气象万千。思辨、创新、继承与融合是清代晋商文化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近500名高职学生的无聊倾向性调查分析,其在性别、年级、生源地及专业满意度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这种情况造成他们对专业的认同感偏低,职业发展规划薄弱。因此,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缓解学生的无聊情绪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程文香 《科教导刊》2019,(7):188-192
当今时代,人们的生活已经与网络密不可分。职业学校的学生(简称职校生)作为在校学生的一部分,是未来的一线劳动者,他们的网络使用状况是本研究关注的问题。通过研究,发现:职校生在网络使用方面表现出网龄较长,每周上网次数较多,每次上网时间较长的特点;男生比女生、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在网龄、每次上网时间上都更长,每周上网次数更多,网络成瘾群体比例更高的状况;不同性别、不同网龄、不同上网次数、不同上网时间的职校生的网络成瘾总分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男生、上网时间较长者、网龄较长者、上网次数较多者网络成瘾总分更高,更易出现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6.
程文香 《科教导刊》2019,(12):97-100
高等职业教育受到了国家与社会的极大重视。伴随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加及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就业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传统的就业教育与方式难以适应当今就业市场的需求,创新创业教育顺应时代要求而产生并变得极为重要。高职生无论在就业的质量还是就业的稳定性方面都难以与本科生、研究生相提并论,创新创业教育便显得更加紧迫。在互联网已极为普及,互联网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的今天,以提升高职生的创新思维、创业能力为目标,进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的探索与研究,是摆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与实施者们面前急需尽快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程文香 《科教导刊》2019,(11):23-25,96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不断发展与变化,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就业环境悄然间发生着较大的变化。高职生与本科生、研究生相比较而言,就业竞争力更弱,就业难度更大。仅靠传统的就业教育已经无法满足高职生的就业需求,应运而生的便是创新创业教育。就目前现实而言,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这样的时代,互联网与每个人都密不可分。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积极开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正是在这样的情境下,本人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8.
程文香 《科教导刊》2019,(10):181-183
本文通过对职校生应对方式与网络使用不同状况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职校生网络使用状况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不同网龄、上网次数、网络使用群体的职校生在积极应对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消极应对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上网时间的职校生在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上都存在差异;每次上网时间较短的职校生更倾向于使用积极应对方式;网络使用成瘾的群体、网龄比较长的、每周上网次数比较多的、每次上网时间比较长的学生在应对方式上更倾向于使用消极的方式;网络成瘾与职校生的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职校生的应对方式越消极,越容易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深入了解高职学生时间管理现状,采用黄希庭编制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对771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不同性别和年级之间时间管理倾向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男生在时间价值感中的个人取向上得分的平均值高于女生,大三与大一学生在社会取向和设置目标两个维度上的得分均值有显著差异,并且两组学生的总分也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蔡莎 《教育教学论坛》2019,(16):245-246
步入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渐次丰盈,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精神压力也随之增加。忙碌的下班后,小酌一杯葡萄酒不仅使日常生活多了几分惬意,并且缓解了人们的紧张情绪与工作压力,使人们能够放松身心。人世间美好事物繁多,葡萄酒便是其中一种。但是人们通常只知道葡萄酒的珍贵,却不知如何鉴赏它的美好与珍贵,故此本文针对葡萄酒品鉴艺术进行深入探究,希望能够帮助更多人懂得如何品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