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丕,字子桓,沛国谯(安徽毫县)人,生于东汉灵帝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卒于魏文帝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曹操次子,因其兄曹昂早死,建安二十一年曹操称魏王,于建安二十二年立丕为魏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辞世,丕嗣位为魏王,同年冬,废汉献帝自立,国号“魏”,都洛阳,改延康元年为黄初元年。在位七年,公元226年卒,溢“文”,称魏文帝。  相似文献   

2.
曹丕,字子恒,沛国谯(安徽毫县)人,生于东汉灵帝宁平四年(公元187年),卒于魏文帝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曹操次子,因其兄曹昂早死,建安二十一年曹操称魏王,于建安二十二年立丕为魏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辞世,丕嗣位为魏王,同年冬,废汉献帝自立,国号“魏”,都洛阳,改延康元年为黄初元年。在位七年,公元226年卒,谥“文”,称魏文帝。  相似文献   

3.
文艺美学是探讨文艺审美本质、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等有关方面的理论学科,它对又艺中的美感经验、风格、自由创造能力的实现等有特殊的兴趣。探讨《典论·论文》在中国古代文艺美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就是看它是否在上述方面和问题上提出了新见解,是否对后世的中国古代文艺美学发生了影响,影响的程度如何等等。 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典论·论文》是我国古代第一篇文学理论批评专著,专门论述作家个性和文学风格。按照这种看法,则曹文亦应是中国古代文学美学理论批评专著,因为文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上,作为建安文学的俊杰曹丕有着开创性的功绩与深远的影响。他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理论批评的著作,开创了盛极一时的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之先河。论文中所表述的文学观点涵盖了文学批评态度、文体之辨:"四科八体"说、"文气"说、文学的价值和地位等,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曹丕<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献,但以往的研究很少对其进行文本分析.通过比较严可均<全三国文>所辑<典论>所有佚文,可以推知<典论>的著述体例,以此衡之,<论文>开篇至"而作论文"应为篇序.结合篇序与正文来看,<论文>是围绕评论"七子"的创作展开的,从"文体"与"丈气"两方面破除时人对他们的轻视,再通过提升文章的价值来推重他们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一、自见 “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典论·论文》的这段文字,“自见”凡两见。注家历来把这两处“自见”分别给予不同的解释。如郭锡良等先生编著的《古代汉语》(修订本)在解释“人善于自见”时说:“自见:指自见其长。下文‘自见’指自见其短。”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的《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62年版)由游国恩和彭兰二先生审阅的《典论·论文》注文也是这样认为的,注文解释前一个“自见”为“善于看见自己的长处”,对于后一个“自见”虽然未直接解释,但在解释“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时说:“这两句谚语出《东观汉记》,喻人们不仅看不见自己的缺点,反而将缺点当作长处”,从这里可以看出,注文实际上也是把后一个“自见”当作“自见其短”来解释的。  相似文献   

7.
历代视曹丕<典论·论文)是纯粹的文学专论,认为它强调了文学的价值,批评了文人的陋习,区分了文学的体裁,品评了建安七子,并提出了文气说.然而,笔者以为它还有许多言外之意,这篇文章既是曹丕为建安七子的盖棺定论之作,又有着特殊的写作动机及正本清源的目的,政治效用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8.
历代视曹丕《典论·论文》是纯粹的文学专论,认为它强调了文学的价值,批评了文人的陋习,区分了文学的体裁,品评了建安七子,并提出了文气说。然而,笔者以为它还有许多言外之意,这篇文章既是曹丕为建安七子的盖棺定论之作,又有着特殊的写作动机及正本清源的目的,政治效用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9.
典论·论文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相似文献   

10.
《典论·论文》的作家个性论隋长虹曹丕的《舆论·论文》是我国文学史上开文学批评风气之先的重要论文。建安时代,由于政治社会状况及时代思潮的变化,文学创作非常活跃,建安作家一反几百年的儒家传统,摆脱两汉时期“厚人伦、美教化”的文学思想禁锢,打破文坛上“依经...  相似文献   

11.
《典论.论文》是不能定性文气乃天赋观的,从其全文以及人的局限性、合目的性这一角度可佐证。  相似文献   

12.
《典论·论文》作为魏晋美学思想的代表作,注重对文学审美价值的发现,使文学回归对自身审美的追求,使美从道德的光环下解脱出来,开始踏上寻求自身美学特质的征程,也因此开掘出了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较早的一篇文学理论作品,《典论·论文》(以下简称《论文》)理应受到人们的充分认识和科学评价。然而,由于许多原因,对这篇文论的文学理论贡献的研究至今还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因此重新认识《论文》的文学理论贡献,辨析后人在基些问题上理解的偏失,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对曹丕《典论·论文》的评价,鲁迅先生在其《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有这样一段论述:“丕著有《典论》,现已散无全本,那里面说:‘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他说诗赋不必寓教训,反对当时那些寓训勉于诗赋的见解,用近代的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由此可见,鲁迅虽然是在论述《典论·论文》时,用了“文学的自觉”这样一个概念,但在他  相似文献   

15.
目前对《典论·论文》写作时间的论述 ,或轻易否定史料 ,或随便改动史料 ,或以严氏之误立论 ,因此都不能令人信服。比较《典论·论文》与《与吴质书》在内容上的联系 ,可以推知《典论·论文》作于建安二十三年二月三日之后不久。  相似文献   

16.
试从曹丕创作<典论·论文>的动机、内容、表达的情感、不朽的解释及曹丕的思想性格入手,探析<典论·论文>的创作时间.  相似文献   

17.
曹丕生于中平四年(公元一八七),死于黄初七年(公元二二六)。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汉末到魏初,军事、政治、经济发生极大变革的时代。曹丕是这个变革时代的主要角色。他的地位变化很大,升迁显著,由公子、五官中郎将,而为太子、为丞相、为皇帝,历尽沧桑,生活经历丰富。他五岁始学射,而后博通经史。他文学造诣很深,写过许多具有独到见解的文学理论著作,其中最突出的一篇是《典论·论文》。据《文帝纪》注引《魏书》说:“帝(指曹丕)初在东宫,疫疠大起,时人凋伤,帝深感叹,与素所敬者大理王朗书回:‘……疫疠数起,士人凋落,余独何人,能全其寿?’故论撰所著《典论》、诗赋,盖百余篇,集诸儒于肃城门内,讲论大义、侃侃无倦。”另据《艺术类聚》载卞兰《赞述太子赋》并上赋表说:“伏惟太子,研精典籍,留思篇章……窃见所作  相似文献   

18.
曹丕的<典论.论文>标志着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其中的"文体"说、"文气"说、"文章不朽"说均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文体"说着眼于文体风格的独特性和多样性特征,"文气"说着眼于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和主体化特征,"文章不朽"说则着眼于文字本身对作家生平和人格的复现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典论·论文》的一大误解张虎刚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最早的一篇专门论文之作,理所当然地受到当代文学史家特别是文学批评史家的重视。但是就我所见到的若干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著作来看,它们对《典论·论文》的内容、主旨的把握和理解,却不无可以商榷之处。盖...  相似文献   

20.
汉末由于人才观念的改变,形成了士子们追求文体的热潮,曹丕《典论·论文》正是在这一实用性背景下展示其文体观念,初呈乍现了古代文体学的各个方面的内容。魏晋以来的古代文体学正是沿着《典论·论文》的走向发展而完善,并在南朝达到繁盛阶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